APP下载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及预测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2013-12-23张盛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居民家庭专任教师区域

张盛强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与帮助,教育与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它反映了特定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随着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2]

一、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居民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投入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3]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能力决定了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对高等教育需求大,投资教育能力强,对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长此以往,将会使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更深刻,更愿意为高等教育追加投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状况

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于高端人才需求较大,能够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来说,第三产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最大,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结构,同时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影响了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对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间接的影响。因此,区域经济发展越快,人才需求越大,高等教育发展越快。

(三)高等教育培养结构应吻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

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指向作用。地方政府支持、鼓励发展的行业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和社会需求,这将影响人们选择高等教育的方向和程度。国民经济发展多元化,注重高科技产业,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对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指向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合理多元发展。[4]

二、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是两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除本身信息不完全、准则多样性的制约之外,主要是因为教育现象和经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因素的不确定性,两者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的不完整性,定量计算中模型假设的不合理性以及数据缺陷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呈多对多的“灰映射”,具有灰色系统的基本特征,适合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指标的选择

1.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从质量和规模两个角度来衡量,选择“教育财政支出”衡量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标准;选择“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数”及“专任教师数”衡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标准。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地区生产总值”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地区财政收入”反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地区居民的收入状况;“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反映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

3.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选用苏州市2000—2009年十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苏州市2000-2009年经济、教育发展情况统计

(二)灰色关联分析

1.确定母序列和子序列

设Yi={Yi(k)|k=1,2…,n} i=1,2,…,p为母序列,作为参考数列。本研究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的时间序列设为母序列;

Xj={Xj(k)|k=1,2,…,n} j=1,2,…,m为子序列,作为比较数列。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时间序列设为子序列;[5]

研究假设“地方教育财政支出”为Y1;“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数”为Y2;“专任教师数”为Y3;“地区生产总值”为X1;“地区财政收入”为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X3;“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X5;“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X6;“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X7。

2.关联度计算

针对上述的各个时间序列,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变换。首先求出各个序列的平均值,再用平均值除各个序列中的原始数据,得到新的序列,即为均值化序列。

选取分辨系数为0.1,根据均值化后的数据计算Yi和Xi的关联度Yij(i=1,2,3,j=1,2,…,7),得到关联系数矩阵

由计算结果可见:

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指标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程度是:X7> X6> X5> X3> X2> X4> X1。从上述结果来看,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高等教育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其后依次是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地区财政收入、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最小的是地区生产总值。

3.结果讨论

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统计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大,意味着苏州的服务业正在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苏州政府加大了对科技产业和公共事业产业的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研发的支持、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各种教育服务业的不断发展,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强大的助力。

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和收入水平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费,学费也是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成本和负担。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和收入水平直接反映了居民支付高等教育学费的能力,尤其对低收入群体来说,高等教育收费问题更为敏感。苏州作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小,人均生活消费和收入水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比较接近,城市的影响略微偏高。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高等教育学费仍然是家中一笔巨大的消费支出,所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方财政收入反映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付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地方财政收入是发展地方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持。本研究采用苏州地区的数据,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不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程度是最小的,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第一,苏州主要的高等教育经费一般由国家或者省级拨款,地区的财政收入支持所占比例较少,所以影响偏小。第二,苏州是经济较发达城市,相比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有更多的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经费来源结构使得依赖地方政府拨款的程度偏低。第三,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为高校提供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机会,同时为高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高校带来更多的利润,例如:我国的第二代身份证视读防伪技术就来自苏州大学。

三、苏州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预测

根据苏州市2000—2009年的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的数据,分别拟合GM(1,1)模型进行分析。

(一)地方教育财政支出预测分析

取2000年为起始点(k=1),得到地方教育财政支出的方程:

对于模型的评价:根据后验差检验,观察数据离差∕残差离差C=0.163 1,评价为很好;小误差概率 p= 1.000 0,评价为很好。(当p>0.95和c<0.35时,模型可靠,这时可根据模型对系统行为进行预测。)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模型拟合分析

未来五年的地方教育财政支出预测值为2010年138.81亿元,2011年182.29亿元,2012年239.40亿元,2013年314.40亿元,2014年412.89亿元。从预测的结果来看,苏州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支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每年的同比增长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对于苏州高等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最有力的支持。

(二)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数预测分析

取2000年为起始点(k=1),得到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数的方程:

X (t+1) =38.131 4e0.2725t-27.541 4

对于模型的评价:根据后验差检验,观察数据离差∕残差C=0.655 4,评价为不好;小误差概率 p= 0.666 7,评价为不好。说明该模型不适合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由于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数的预测模型评价不好,所以这里不采用此模型对其进行预测。

(三)专任教师数预测分析

取2000年为起始点(k=1),得到专任教师数的方程:

X (t+1) =1.634 5×106e0.0300t-1.585 5×106对于模型的评价:根据后验差检验,观察数据离差∕残差离差C=0.054 2,评价为很好;小误差概率p=1.000 0,评价为很好。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专任教师数模型拟合分析

根据表3,对未来五年的专任教师数预测值为 2010年65 306人,2011年67 297人,2012年69 349人,2013年71 464人,2014年73 643人。从预测结果来看,苏州市专任教师数在未来几年中呈不断上升趋势。专任教师人数增多,表明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同时也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

四、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扩大高素质人才需求

当前,苏州市政府正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努力将当前的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服务业,从而增强劳动力市场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提高人们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带动高等教育的发展。[6]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促进高等教育消费,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二)建立多元化经费结构,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

高校发展应摆脱对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科研成果与企业产品联系在一起,促进高科技成果能够投入生产,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经费支持。[7]同时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机制,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率。要利用区域经济的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8]

[1]翟志华.苏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共振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49-53.

[2]温丽萍.江苏省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J].镇江高专学报,2012,25(1):5-7.

[3]王守法,王云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89-92.

[4]罗清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3):349-351.

[5]朱迎春,周志刚,王大鹏.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4):84-86.

[6]王丽,丁越兰.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及其成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1(2):48-54.

[7]沈永跃.河南省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技术经济,2009,28(7):105-108.

[8]王淑芬,赵学珍.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与评价[J].经济纵横,2010(2):123-124.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专任教师区域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