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研究:苏州城墙(中)

2013-05-03栏目特邀主持人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古城墙城墙古城

栏目特邀主持人:吴恩培

主持人语:2011年,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并启动了苏州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这是苏州城墙自1958年大部拆毁而历经半个世纪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对苏州城墙进行修复的民心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它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苏州平门、相门、阊门北码头三个区段城墙着手修复的同时,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所联合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园林设计院也几乎同步地着手编撰《苏州城墙》一书。这是一部多卷本、近八十万字的著作。编撰过程,难免艰辛,尤其是其中关于“苏州城墙当代修复”的章节,几与苏州城墙修复工程同步进行。2012年9月27日,苏州古城墙保护修缮工程竣工典礼在相门举行。两个月后的2012年12月,《苏州城墙》一书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

令《苏州城墙》一书编撰人员倍感欣慰的是,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同志热情地为《苏州城墙》一书作序。蒋书记是2011年苏州城墙修复工程的主要决策人,由他这样一位实干兴邦的领导为《苏州城墙》作序,其意义非同一般。故本期刊用的蒋宏坤书记的《〈苏州城墙〉序》,与“苏州城墙(上)”中选用的罗哲文先生、阮仪三先生为《苏州城墙》所作的序,既共同成为2011年苏州城墙修复的重要文献,也共同成为2011年苏州城墙修复的历史记录。特别是蒋宏坤书记在序中所说的:“保护和发展,是个值得永远研究的课题。不保护,我们就抹去了昨天;不发展,我们就没有了明天。”蒋书记对“保护和发展”的论述,既充满着辩证法,又充满着哲学的思辨。作为苏州这座古城的主要领导,对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能有如此清醒认识,这真是古城之幸。

本期另刊用吴恩培《文献典籍、考古材料及其相互关系下的苏州古城样本——兼及苏州城墙及苏州古城春秋时建、战国时修的考古印证》一文。该文系“苏州城墙(上)”所发《苏州城墙春秋时建、战国时重修之文献考释》之续篇。苏州古城城址及建城年代,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为此,该文以王国维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为理论依据,重点分析“苏州古城”这一样本。指出1957年平门遗址考古、2005年平四路古城墙遗址考古和2011年阊门北码头古城墙遗址的考古发现等与苏州历史文献记载的“苏州城墙及苏州古城春秋时建、战国时修”结论相合,从而完成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中所说的“纸上之材料”(文献典籍)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材料)的互相印证,坚持了传统的历史观,即今苏州古城区即为春秋时期由伍子胥筑造的阖闾城之城址。

本期所收徐静副教授撰写的《从历代诗文看苏州古城墙的创建特色》一文,从历代诗文中撮其精要来探究苏州古城墙的创建特色,指出阖闾大城的规划建设是为了实现吴王阖闾兴霸成王的政治意图;伍子胥“象天法地”开设水陆城门各八座,不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而且八大城门水陆并用特色鲜明,苏州水乡古城景色秀美。

本期还刊用了朱剑刚、宋桂友、陶莉副教授合作撰写的《苏州古城墙的当代保护和修复》。文章论述从20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之时起,苏州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就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文化心理、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复杂命题。该文试图从苏州古城墙的现况分析其保护修复机制,并概要说明苏州在古城墙保护和修复中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本期发稿时,值《苏州城墙》一书出版,故特刊发刘丹副教授的评论文章——《〈苏州城墙〉:传承吴地文化的煌煌巨著》。文章指出《苏州城墙》“是迄今为止资料最全的一部全景式巡礼苏州筑城史的著作”,分析了该书所具有的学术性、现实性和史料性的特点,最后指出:“《苏州城墙》一书涉猎苏州城墙的历史、文化、考古、建筑、方志、档案、测绘等诸多研究领域,也汇集了对苏州城墙的调查研究、科学勘测报告等科研成果及相关图片,从而构成了这一部不可多得的煌煌巨著。诚如蒋宏坤书记在《苏州城墙·序一》中所说,该书‘是我市加强古城研究的非常好的开端,也是我市三区合并为姑苏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后的一个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古城墙城墙古城
浅析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及保护原则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春秋古城一日游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晋阳古城墙遗址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