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休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2013-12-23谢延新
曹 健,谢延新
(1.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市十中 教科室,江苏 苏州 215006)
中国旅游业正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中,加快发展苏州的休闲旅游产业,整合苏州休闲旅游资源,制订苏州市休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缩小苏州与上海、杭州的差距,把苏州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休闲名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一)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
关于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国内还没有权威的分类标准,笔者参照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尝试从休闲地理的角度对苏州休闲旅游资源和休闲旅游地进行分类。
1.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自然休闲旅游资源和人文休闲旅游资源
苏州自然休闲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有五种,即湖泊游憩资源、山地森林游憩资源、河流游憩资源、生态景观游憩资源和田园农家游憩资源。苏州人文休闲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有七种,即古典园林游憩资源、古城游憩资源、古镇古村游憩资源、寺观庙宇游憩资源、历史风貌街区游憩资源、时尚购物娱乐游憩资源、文化教育体育游憩资源。
苏州自然和人文休闲旅游资源又可分为大类、亚类和类型三级。若细分的话,在类型中按休闲功能与游憩地范围的不同还可再细分,具体分类及分布见参考文献[1]。
2.按地域分布不同可分为古城区休闲地、新城区休闲地、郊区休闲地
古城区(现为“姑苏区”的主体部分)休闲地地处苏州城的核心地区,大致以古城护城河为界。本区休闲旅游资源集中,以人文休闲旅游资源特别是文化休闲旅游资源为主要特色。
新城区休闲地主要包括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四区和吴江区的一部分,大致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为界。本区以湖泊休闲、生态休闲、时尚购物休闲、娱乐休闲和度假休闲为主要特色。
郊区休闲旅游地范围更广,主要包括苏州市的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四县市和吴江区的一部分。本区以水乡古镇、古村、江南田园生态休闲和沿江生态休闲为主要特色。
(二)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分布
1.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与分布
近几年,苏州旅游景区、景点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与提升,特别是国家A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很快,根据苏州市旅游局政务网统计资料,截至2012年7月,苏州共有5A级景区4家6个点,4A级景区(点)27家,3A级景区(点)18家,2A级景区(点)9家,合计58家60个点。全市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市级旅游度假区5家。苏州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1家。[2]苏州景区景点的建设已成为苏州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详见表1。
表1 苏州市旅游区、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分布一览表(按级别分类)
2.文化休闲旅游资源的分布
文化休闲旅游资源是苏州人文休闲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特色,其形态包括物质休闲文化和非物质休闲文化。物质休闲文化的形态主要包括各类文化古址古迹、古城、园林、古镇、古村、寺观庙宇等;非物质文化形态主要指吴语吴歌、昆曲与评弹、传统工艺美术、吴地民俗风情、吴门书画与琴艺等。
苏州休闲文化涵盖了从古至今苏州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所有成果,种类极其丰富多彩。历代先贤遗留下来的,以古建筑为代表的各类文物古迹遍布苏州各地。至2008年,苏州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8处。苏州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脍炙人口:吴语吴歌、昆曲评弹、吴语小说等是吴侬软语的吴语文化;渔稻并重、船桥相望、小桥流水人家是独特的水乡文化;精巧精良的传统手工艺曾经独步全国;园林、盆景和书画艺术名满天下;丰富的吴地民俗独具特色。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为代表的苏州私家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昆曲和古琴艺术是我国两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苏州的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平江历史街区由于保存了较完好的江南民居建筑和小桥流水的风貌,突出了市民文化这一基点,商业味不太浓,深受旅游者的青睐。另外,山塘历史街区、观前历史风貌街区、怡园历史街区和拙政园历史街区都各具特色,构成了苏州古城休闲旅游的新的亮点。
苏州的博物馆资源丰富,被誉为“东方博物馆”之城,其特色为:一是小型多样,占地不大,小巧玲珑,但门类众多;二是地方特色浓,专业性强;三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古建筑经整修后兴办的,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发挥了文物的作用。较重要的博物馆有:苏州博物馆新馆、园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碑刻博物馆、苏绣博物馆、丝绸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等。
3.宾馆酒店的发展与分布
宾馆酒店业是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产业要素。苏州宾馆酒店业起步较早,但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市区接待境外旅游者的酒店仅有南林饭店、南园宾馆、苏州饭店和乐乡饭店4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旅游饭店建设步伐加快,苏州饭店业逐步走向兴旺,同时国际饭店著名品牌喜来登、假日、万豪、香格里拉等先后落户苏州。自主饭店品牌城堡和书香门第等加速成长,饭店设施、服务水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截至2010年底,苏州市拥有星级酒店159家,其中挂牌五星级酒店23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进入苏州的世界品牌酒店达到21家,酒店业已成为苏州旅游业中起点最高、发展最快的产业。同时,星级酒店特别是五星级酒店一般都配套休闲娱乐设施,如游泳池、酒吧、茶吧、歌舞厅等,构成了苏州重要的休闲旅游的场所。
尤其是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区域,五星级酒店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发展,三公里以内集中了中茵皇冠、凯宾斯基、建屋新罗、尼盛万丽、金鸡湖大酒店、洲际酒店和维景酒店等,还包括不参评星级的万怡酒店和建屋豪生等。另外还有环球188和在建的东方之门等高端酒店。其密集的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
目前,苏州五星级酒店的分布以苏州城区和工业园区最为集中,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等主要分布于县域市区所在地,大致以工业园区为中心成环状分布,见图1“苏州市五星级酒店分布示意图”。
图1 苏州市五星级酒店分布示意图①电脑制图: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朱剑刚。
4.康体游憩设施的发展与分布
旅游康体游憩是满足游客娱乐、健身及其他需要的一系列活动,康体游憩设施是休闲旅游设施中的重要内容。苏州拥有丰富的康体游憩资源,其中又以游泳馆和高尔夫球场为主要特色。
苏州为全国著名的“游泳之乡”,各类游泳场馆遍布全大市,据苏州市体育局统计,2011年苏州市区的游泳场馆就达73处,其中工业园区高达24处,吴中区16处,沧浪区14处,高新区9处,金阊区4处,相城区和平江区各3处。游泳健身已成为苏州市民以及外来游客康体休闲的一个重要项目。
苏州拥有建造高尔夫球场的良好自然条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最近几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苏州市旅游志》记载,至2005年底,全市有高尔夫球场12座,主要分布在太湖、淀山湖、汾湖、阳澄湖的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内,还有张家港双山岛旅游区等。其中太湖高尔夫球场占地近2 000亩,坐落在蒋墩山下,设有18洞球场和太湖高尔夫大酒店及太湖高尔夫山庄。高尔夫球场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地区,昆山淀山湖地区以及张家港沿江地区。[3]227
苏州的温泉休闲旅游近几年也逐渐兴起,苏州的温泉旅游现主要分布在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和吴中区临湖镇等地。
二、苏州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苏州拥有发展休闲旅游的良好条件。首先苏州拥有种类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既有丰富的自然休闲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的人文休闲旅游资源。地域组合也相当好。其次苏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苏州地区的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 138.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 22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4%,居江苏省第一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据苏州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苏州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2010年接近3万元,达到2.921 9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2010年达到1.465 7万元。2010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 656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 596亿元。[4]第三,随着“三区三城”的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苏州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已达329.29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已达70.55%。人们生活中的休闲意识明显增强。第四,苏州人有休闲历史传统。明清时期苏州就是我国典型的休闲城市,各类茶馆、说书、评弹场所遍布市区各地,一直延续至今。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苏州休闲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落后于邻近的上海和杭州。首先,苏州虽然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但缺少统筹整合,旅游开发中各自为政的模式已经存在,所以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具有全国影响的休闲旅游度假精品项目。其次,苏州古城休闲旅游的氛围不够,休闲旅游的设施还不够完善,步行街偏少,只有观前、石路、拙政园三条街区。再加上交通拥堵,缺乏足够的停车场所,客观上阻碍了休闲旅游的发展。第三,苏州水上休闲旅游线路少,不成体系。缺乏上岸休闲旅游、游客参与性的水上休闲旅游项目。第四,苏州乡村休闲旅游定位不明,盲目跟风,空间布局不合理,整体风貌不协调,缺乏模式与管理的创新。有的地方开发时脱离“乡村性”呈现“飞地化”特点。旅游接待设施不配套、服务水平滞后。古镇旅游的商业味太味,同质化恶性竞争,冲淡了休闲度假旅游的氛围。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随着苏州产业的升级转型,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今后苏州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而休闲旅游城市的建设正是加快苏州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一次绝好的机遇。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和新修订的《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标志着新的休假制度正式启动。现在我国居民全年约有117天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不包括带薪休假的天数),充足的节假休息日是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因。
(四)风险(threat)分析
最大威胁:区域经济竞争日益加强,特别是上海和杭州,既是苏州休闲旅游发展的合作伙伴,又是苏州旅游发展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苏州的休闲旅游资源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结构相对单一,非观光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以观光型传统旅游产品为主,适应现代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受到园林旅游产品的影响,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社会文化的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环境污染的问题仍然存在,环境整治的费用较高。
基于以上分析,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首先要构建完整的城乡休闲体系,突出古城文化休闲旅游和水上休闲旅游资源特色,在地域空间组合上以古城、环古城、环太湖和沿江四个区域为建设重点,差异化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
三、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基于休闲都市的城乡休闲体系的构建
苏州市的休闲体系根据休闲旅游资源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可分成两部分:一为城市休闲体系,二为乡村休闲体系。城市休闲体系主要满足人们旅游休闲、购物休闲、商务休闲、文化休闲、餐饮休闲、运动休闲、健身休闲、娱乐休闲和水上休闲等九种大类的休闲需求;乡村休闲体系主要满足人们山林休闲、湖泊休闲、古镇休闲、古村休闲和农家度假休闲五种休闲需求。这两种休闲体系分别由各自系列的休闲旅游产品构成,详见图2。
图2 苏州市休闲体系构建示意图
(二)基于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城市休闲游憩带的建设
苏州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两个环城游憩带,一个是环古城河游憩带,一个是环太湖沿岸从东山至西山、光福和镇湖的游憩带,但环苏州新城的游憩带和沿江游憩带还没有完全形成,应当尽快地规划建设好环苏州新城游憩带,以及沿江休闲游憩带,构建苏州复合型的环城游憩带体系。这一复合型的环城游憩带大致可分为四个圈层,详见图3。
1.第一圈层:环古城游憩带
以环城河为界,重点是以各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商业街、园林和社区文化休闲资源的整合开发为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元素。如正在改造的桃花坞历史文化街区。
2.第二圈层:新城游憩带即石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游憩带
图3 苏州市环城市游憩带分布示意图①电脑制图: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朱剑刚。
大致以建造中的中环快速路为界,该圈层连接吴中区、高新区、相城区和工业园区四大区域,重点是以苏州古城西部山水和东部的娄江、金鸡湖、独墅湖为开发整合的重点,突出现代休闲旅游元素,如购物、健身、修学、会展旅游等。
3.第三圈层:郊区游憩带(半小时游憩带)
大致以绕城高速公路为界,重点是环太湖、阳澄湖和澄湖。突出水乡古镇、古村落旅游和山水湖泊休闲度假元素。
4.第四圈层:沿江游憩带,即1小时游憩带
包括沿长江一带的张家港、常熟和太仓,常熟昆承湖、昆山的淀山湖等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突出湖泊和长江休闲度假元素,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基于苏州古城、小巷等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的建设
苏州的园林、历史街区、特色街巷是发展休闲旅游的最佳载体,必须要统筹规划(详见表2),协调发展。比如,要考虑在古城区建设一个类似上海“新天地”的综合型休闲旅游地,来强化古城区的休闲旅游氛围,打破相对单一的古城园林观光游的局面。
通过苏州古城区的实地调查,笔者认为苏州古城区休闲旅游中心的范围应该扩大,除了观前街、石路地区和拙政园街区等老的休闲中心以外,拟建新的综合型休闲中心,而这一中心的选址以古城区的“十全街”最为合适。
十全街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部,东起葑门桥,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全长2 004米,是苏州古城内一条与观前街平行的东西走向的著名街道,东面临近环古城河、东环高架,距高速公路苏州城区出入口不远,西接人民路,南临南环高架,游客的可进入性比较强。更重要的是,十全街虽然经过多次改造,但仍保留了苏州河街水陆平行的明清时代的风貌。从1984年开始,十全街逐步兴办起一批书画、工艺品商店,自南林饭店至苏州饭店500多米的范围内一家挨一家,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工艺文化一条街。除了工艺文化商店以外,各类餐饮、咖吧、茶吧集中分布,形成了苏州有名的休闲文化一条街,十全街拥有较好的改造基础。十全街的开发改造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空间狭小,街道太窄,道路拥挤。
表2 苏州特色休闲文化旅游街及整合发展建议一览表
综合上述因素,首先建议在综合调查十全街交通流量的基础上,把十全街和相王弄分段改成步行街(公交可行),从葑门开始向东延伸。其次结合南园城中村无地队的改造、整治,创造条件搬迁一些可以搬迁的场所,让出有限的空间,将相王弄逐渐打造成苏州玉器制作工艺一条街,将十全街的其他支脉打造成具有苏州休闲特色的街巷。第三,远景目标:使之与桂花公园、葑门横街、觅渡桥等相连,把古城东南部打造成全新的综合型休闲旅游区。
(四)基于江南水乡特色的水上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苏州现有的水上休闲旅游主要地段为环古城河、山塘河、上塘河和平江河,环古城河与古城区中的旅游景点联系较弱,大运河的水上旅游开发由于水质问题发展缓慢。周庄、同里、锦溪等水乡古镇,与苏州古城缺少贯通的水运旅游网络,太湖、金鸡湖、阳澄湖等湖泊与苏州护城河之间也没有得到有效贯通,阻碍了水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经营水上旅游的公司较多,竞争激烈,船舶设计也不尽合理,船型较乱,无统一标志,尚不足以打造出知名品牌。
1.以水环境的整治为先导,使城区的河流一年四季达到景观用水的要求。
苏州发展水上旅游最明显的制约因素为水质污染,特别是夏季,城区个别河道水质污染较严重,直接导致人与水的亲和力不够。究其原因,除了本地污染以外,环绕苏州城西部的大运河水质不佳也是一个不争的因素。因此加强宣传,保护河道水环境,加强市区河道管理就成为发展水上旅游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另外城区河道的水环境直接受大运河水质的影响,而大运河的整治就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沿河各省市的通力合作。
2.要加强对水上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筹建统一的水上旅游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考虑收购社会单位、个人的水上旅游工具,壮大经营单位的实力,这样在水上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就能长期培育市场,做出精品。
3.抓好水上旅游开发,推行水上巴士的运行方式,形成古城区水上旅游专线,引进少量高档中型游船,开航团体水乡古镇旅游,经营苏州至同里、周庄等水陆联运项目,开通苏州市区环城(盘门三景、宝带桥等)游,开发以石湖为中心的水上休闲旅游项目。
4.做好水上旅游规划工作,重点规划建设大运河、胥江、娄江、吴淞江等河道的清淤及沿岸景点的建设工作,使之成为旅游通道,连接太湖、石湖、金鸡湖、独墅湖和阳澄湖,以形成水上旅游的网络。
5.大力发展太湖水上旅游项目,形成太湖水上旅游项目集聚区。
要以现在的太湖边的海洋馆为基础,增加活动空间和开设新颖、有刺激性的水上活动类型,增加具有苏州特色的旅游项目,增加配套设施,形成体现水乡特色的现代化旅游基地。
6.古城区的水上旅游项目,要向高品质和文化休闲的方向发展。在开挖中张家巷河道的过程中,开发河边房屋的亲水建筑,设计亲水场景,结合戏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等形成苏州街河并举的水乡街巷旅游新空间。
[1]曹健.苏州休闲游憩地的类型与布局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7(1):90-93.
[2]苏州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止2012.7.25)[EB/OL].(2012-08-13)[2012-08-19].http://www.visitsz.com/gov/info/201208131344843721.html.
[3]苏州市旅游志编委会.苏州市旅游志[M].扬州:广陵书社,2009:180-214.
[4]统计信息[EB/OL].(2011-02-12)[2012-08-19].http://www.sztjj.gov.cn/info.asp?ParentID=44&page=4.
[5]苏州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2001—2020)[EB/OL].(2011-04-29)[2012-08-02].http://www.doc88.com/p-67534431503.html.
[6]徐叔鹰,雷秋生,朱剑刚.苏州地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165-167.
[7]江苏省基础信息中心,苏州市地图应用开发中心.苏州地图册[M].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