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90例

2013-12-23郭永韦华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榆林718500

陕西中医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痛室性心肌梗死

郭永韦华 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榆林718500)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并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促、胸闷、疲乏、眩晕,严重者出现休克、晕厥、呼吸困难、心电图进行性变化,该病中医辨证属于心悸、胸痹、怔忡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2]。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应用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1999年修订的AMI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4 例,女86 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1.3±9.7岁;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0.5h~24h,平均1.1±0.5h;其中梗死部位:前壁及广泛前壁41例,前间壁45 例,下壁23 例,下后壁47例,高侧壁34例;心律失常类型有室性早搏80例,房性早搏40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2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窦性心动过缓11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窦性停搏3例,窦性阻滞5例,心房颤动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等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参与比较。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急性期12h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抢救治疗,针对患者病症持续应用抗休克、吸氧、镇静、溶栓、低分子肝素、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并应用阿替洛尔(国药准字H33021143)治疗,开始剂量为6.25~12.5mg,2次/d,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50~200mg。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血瘀心痛应用复方丹参滴丸10丸口服、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3次/d。丹红注射液3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静滴,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滴,1次/d[3]。风寒心痛应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24g,薤白12g,白酒7L,同煮取2L服用。心阳不振应用人参四逆汤:人参8g,附子1枚,干姜15g,炙甘草30g。气阴两虚应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口服或稳心颗粒9g,口服,3次/d。疗程为4周。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肌酶学、血清酶指标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或仅留病理Q 波或T 波异常,心率恢复到60~100 次/min,早搏次数较之前Lown氏分级前进2级。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肌酶学、血清酶指标有所改善,心电图Q 波及ST-T 波有所改善,早搏次数较之前Lown氏分级前进1级[4]。总有效=显效+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恶化,心电图无改善,死亡病例。疗程结束后,应用WHO 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日常生活能力、积极感受、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对患者进行评价,分数范围为0~100分,除了“疼痛与不适”与“依赖性”方面,得分越高说明生活的质量越高。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应用SPSS16.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经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值均<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价 治疗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均<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总体健康88.42±5.49 61.86±6.43疼痛与不适33.45±6.12 91.53±5.24积极感受85.74±6.84 66.41±5.48日常生活能力93.69±5.78 72.35±5.57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32.26±5.52 68.31±6.25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总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以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早搏频发、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并且有临床资料表示,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人。西医认为梗死时,大量心肌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极易导致细胞组织坏死,诱发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进而引发心律失常,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且具较小心脏负性作用,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对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亦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中医认为AMI合并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真心痛”的范畴,《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病位在心,病症危急险重,以虚为本,血瘀、寒凝、气滞等为标,本虚标实,其中虚以气虚、阴虚为主。其病机病因与饮食不当、寒邪入体、情志失调、年老体衰等有关。治宜益气养阴、调节情志、活血逐瘀、开窍通络为主[5]。本次研究中针对不同病机的患者应用了不同的方剂和中成药治疗。血瘀心痛:复方丹参滴丸活血化瘀理气,对胸痛、胸闷有特殊疗效,且作用发挥较快。通心络胶囊可以有效的通络止痛、益气活血。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缓解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疏血通注射液由水蛭、地龙组成,能够有效的通经活络,改善心肌损伤,抗心肌不良重构[6]。风寒心痛: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豁痰下气,酒制提升、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心阳不振患者应用人参四逆汤,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气阴两虚:参松养心胶囊可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功效,对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稳心颗粒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舒功能、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本组在西药阿替洛尔、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应用同时,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二者相辅相成,作用互补,因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 武艳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8):150-151.

[2] 李振明,贺莉花.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98-899.

[3] 范海军.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165-166.

[4] 邓艳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69-3570.

[5] 万雪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探讨[J].光明中医,2012,27(7):1404-1405.

[6] 韦莉萍.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70-5171.

猜你喜欢

心痛室性心肌梗死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从《内经》论“病气逆乘”导致心痛及针刺治疗*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心痛的感觉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