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
2013-12-20李向国
李向国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 71006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这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改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我们有充分理由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一面伟大旗帜。
一、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讨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首先必须对社会思潮及其现状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和把握。所谓社会思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是这样解释的:“社会思潮有时表现为由一定的理论形态的思想作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2]这个解释,强调了社会思潮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思想观点,一是社会心理。应该说这一见解很好地把握住了有关社会思潮主要的和基本的东西。不过还要看到,“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是社会心理与思想理论的动态结合,它的意识要素构成中,不仅都具有社会心理和思想理论两个方面,而且思想理论和社会心理彼此所处的位次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平衡的。”[3]为此,对社会思潮的认识还应把握三点:第一,社会思潮就学科领域而言,有政治思潮、经济思潮、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潮等,而任何社会思潮都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它产生、存在和发展需要有特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思潮是特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反映。第二,社会思潮的意识构成是社会心理和特定的思想理论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社会心理是受相应的特定的思想理论引导的,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相应地、特定的思想理论则受社会心理的激发和制约,如此才能符合民众的心理和意愿。第三,特定的思想理论是一种社会思潮的内核,它决定着一种社会思潮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的方向。特定的思想理论内核科学与否、先进与否、成熟与否决定着社会思潮是否有生命力。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呈现四个“日益”的趋势:一是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的趋势。表现在一方面,社会思潮所指涉的利益群体日益多样化;另一方面,社会思潮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二是社会思潮现实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趋势。表现在一方面,社会思潮更加关注现实,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更近了;另一方面,社会思潮行动性因素增多,其主体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维护自身群体利益,往往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方式向有关机关反映问题或集体表达不满。三是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交锋日益激烈的趋势。近年来,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之间发生影响广泛的争论与交锋。四是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关系日益复杂的趋势。表现在:一方面,有的社会思潮在具体社会问题、经济政策上的看法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分歧逐渐加大,导致其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力”加剧;另一方面,有的社会思潮为撇清其政治负面形象,在自我理论阐述时却将自己解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元素”,表现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靠拢”,凸显其政治“向心力”。现实告诉我们,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既是无法避免的,又是必须加以引领的。如果任其自由发展,那就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甚至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本质所在,具有政治引导作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具有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复杂性。对社会思潮进行引领和整合,使之朝着有利于实现社会预期目标的方向发展,是核心价值体系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理论与话语系统,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反映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与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它应当也完全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统摄和导向功能。与以往任何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相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有着广泛的阶级基础、正确的思想基础和合理的制度基础,而且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价值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中的合理部分,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最有预见性和最具实践性的价值体系,因而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和理论魅力。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历史走向,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都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影响力,因而必然成为我们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特征,能够充分反映时代发展趋势,始终走在时代潮流前面。这就决定了它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主心骨,也决定了它在潮起潮落、潮去潮来的社会思潮面前,始终具有正确加以引领的历史主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共同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整合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只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下,不断增进社会共识,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也就能引导全体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理想变为举国上下的一致行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含有极为深刻的时代意蕴。
其一,引领意味着,必须坚持并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着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指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是要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其二,引领意味着,必须正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意识多样化这一现实。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再加上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社会意识多样化已成现实。我们必须在社会意识多样化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其三,引领意味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待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在我们党看来,多样化社会思潮,在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比较复杂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用革命或反动、先进或落后、正确与错误来评价,也很难一成不变地用同一种方式去对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一定领域内、一定条件下甚至相互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既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达成观念上某些方面的共同点,因而可以求同存异;也可能出现相互冲突、相互斗争、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情形和局面。其四,引领意味着,不是单一的占领。应当明确,控制占领仍是引领的基本内容。任何社会,任何执政党,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执政党,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也都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执政资源和国家机器使其核心价值渗透到社会意识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扩大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但今天我们所说的引领,不仅表现为对社会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占据和控制,而且表现为包含区别不同对象的控制、吸引、凝聚、整合、认同、利用、抵制、斗争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辐射面和覆盖面。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和提出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因为它有明确的引领目标和引领方针。
引领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了社会共识,使全社会获得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差异而形成共同的归属感,才能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愈益凝聚起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但是,由于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社会共识的形成将始终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牢牢扭住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这个目标取向不放。引领方针,就是“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前提。差异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多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不能包容和整合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我们党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这种“引领”本身就蕴含着尊重其差异性,包容其多样性。反之,如果对差异性不予尊重,对多样性不予包容,所谓“引领”也就无从谈起。从根本上讲,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必然性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具有包容其他价值观念合理成分的气度和能力,能够在与其他价值观念的交流交融中不断提升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意识,不断扩大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影响力。但是,我们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随波逐流、无所作为,还要坚持一元导向,把握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与主动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一主多元”,正确处理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有力抵制各种错误与腐朽思想的影响,绝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这是个“底线”原则,“底线”原则是不能被突破的。如果这一原则被突破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严重混乱,更谈不上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人文环境。总之,只要全面地贯彻好这个引领方针,我们就能够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交流、交融与交锋中辩证处置,有效平衡,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求主动,在复杂中抓整合,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机制
当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是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目的,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引领机制体系。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强化机制。主要是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着力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提高其真理性、彻底性和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度,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干部群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还要看到,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是否牢固,价值魅力是强或弱,最终取决于广大群众思想、心理上的认同程度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践行的程度。没有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失去了其“核心”意义,更谈不上主导地位。为此,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能够被全国各族人民所认同、易懂、易记、简洁、通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三个倡导”,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说,培育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第二,构建对社会思潮态势的分析预测机制。首先要构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分析预测机制。这就是要求我们注意收集思想理论信息,并与外在的环境与形势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发展趋势,为做好引导工作提供依据和正确方向。其次要构建社会思潮的动态掌控和反馈反应机制。这就是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的起落,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监测机构,建立起类似经济宏观运行监控系统那样的舆情、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的动态调查和数据系统,及时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及其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和反馈,使主流意识形态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
第三,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疏导机制。首先,要注意严格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其性质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该不同。其次要确定各种社会思潮中的“主潮”。在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中,要区分主次,抓主要矛盾,确定关注重点。对那些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潮,尤其是对客观上严峻地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错误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儒化中国”等,要着重加以透视论析,明辨大是大非。再次,要注重人文关怀。我国社会思潮及思想认识问题主要聚焦在三类问题上:第一类是对深化改革的忧虑,第二类是对社会公平的期待,第三类是对切身利益的关注。这是因为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深层社会矛盾和问题显露,有些认识问题就积聚成影响局部甚至全局的社会思潮。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社会思潮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和解决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在解疑释惑、理顺情绪上下工夫。
第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思想观念整合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于中国社会舞台的社会思潮不下几十种。其中,有的社会思潮具有启发性,而有的社会思潮则具有迷惑性和极大的危险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必须对社会思潮进行自觉的、有效的思想观念甄别和整合。思想观念整合的方式很多,大体可概括为三种:第一种,理论自觉式思想观念整合。这种整合是指,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均对理论自觉有高度认同,能够自觉地以开放的姿态,反省和超越自身。它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思想观念整合和社会思潮的自觉思想观念整合。这是一种具有自觉的与时俱进品质的高层次整合。第二种,理论对话式思想观念整合。即,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之间,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依据政治原则和“双百”方针所进行的学术理论对话、讨论、交流、沟通、辩论和批评,并通过理论对话达到理论共识。理论共识可以包含广泛的社会领域,如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等。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政治共识。在今天的中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政治共识是理论共识的底线和根本。建立起政治共识,社会就能统一、有秩序发展;失去政治共识,社会生活则会发生危机。第三种,制度规范式思想观念整合。即,对于违反宪法的错误的、反动的和腐朽的社会思潮,应依法进行批判、教育引导,依法进行规劝警告,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应依法处理。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2)[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765.
[3]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