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013-12-18朱立娟周育文
朱立娟 李 芳 周育文 孙 冬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 安徽芜湖 241000)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眼底照相机连续照相,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观察眼底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诊断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2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8~77岁;其中门诊受检者81例,住院受检者39例。病种包括黄斑病变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9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0例,视神经病变9例,其他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检查前扩瞳、做过敏试验、荧光素钠静脉注射、拍摄,在造影后嘱患者多饮水等。观察组受检者实施舒适护理。①努力在视觉、听觉、感觉上创造干净整洁、温馨宜人的环境,以缓解受检者对陌生环境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心理舒适是患者的被尊重感,安全感及满足感等这些心理感觉得到良好认可[2]。所以,护理人员仪表素雅、举止端庄,迎领受检者进入检查室,亲切和蔼的自我介绍、做检查的医生、环境、设备。造影前讲解检查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应能力,减轻身心压力,使机体处于最佳适应状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3]。了解患者是否有宗教信仰,给予适当的语言安慰,针对受检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护理工作,增加安全感,取得配合。②检查过程中向受检者讲解充分扩瞳的必要性,操作时手法娴熟,温柔,选择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穿刺,保证穿刺一次成功。拉上窗帘,让受检者适应暗环境,取坐位,头部摆正固定,尽量使受检者达到生理舒适。护理人员站在受检者身边,用平和的语言指导受检者在检查中做好配合,观察受检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药液是否外渗,告知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如出现胸闷、恶心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给予相关的处理[4]。③造影结束后观察受检者有无不适反应,对其积极配合表示感谢,观察半小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心理疏导,使受检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检查结果,配合后期必要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焦虑量表(HAD)对所有受检者在检查前进行测评,采用笔者口述,受检者回答的方式,评估受检者的焦虑程度;记录受检者不良反应,将两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技术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检查前焦虑总分值为(12.75 ±8.25)分,对照组检查前焦虑总分值为(16.23 ±8.97)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受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略低于对照组的10.0%,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个性化、整体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只有以受检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才能实现舒适护理降低受检者不愉快程度,使受检者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四个方面达到最愉快状态的目标。从大量文献资料中发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是恶心、呕吐,但多为一过性,大口呼吸后可缓解。可见此类不良反应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5]。可能是受检者因恐惧心理,强闪光刺激等,使植物神经紧张性增强,增加了反应易感性,加上药物的刺激,引起恶心、呕吐。因此,加强受检者的心理护理是关键。观察组受检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在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目前的身体状况、有无进食等。仔细观察受检者的情绪变化,根据受检者性格特点,因人而异,提供科学、必要的检查知识,针对受检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使受检者达到心理、精神舒适,减轻对检查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检查后加强与受检者沟通,交待注意事项,以减少并发症,努力为受检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本研究显示,舒适护理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明显改善了受检者心理、生理状态。
[1] 惠延年.眼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40
[2] 胡光曦,孔德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外科护理),2010,16(5):91
[3] 杨晓红,刘英君.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04,4(3):581
[4] 郭九玲,刘文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性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学研究,2005,19(4):724
[5] 王 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8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