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领导干部学以致用的问题
2013-12-18李宪生
李宪生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对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加强学习、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这个讲话,既为我们“一校两院”(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和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以下简称“一校两院”)抓好学习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校两院”的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都要认真学习,身体力行,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学风的问题,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对于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学以致用,首先是一种学习态度,体现着学习的目的性,解决的是为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为什么专门谈学以致用这个问题?这是因为,目的对人的行为起着指向、调节和制约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做到自觉学习、刻苦学习、持久学习。
我们是不是都已经很清楚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新知识呢?表面上看人人都清楚,但实际上有些同志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正因为如此,有的人学习只是摆样子、给人看;有的拿学习当差事,应付了事;有的以工作忙当作不学习的借口;有的则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凡此种种,都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
那么,究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曾对这个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强调学习,不是为了好听好看,装潢门面,而是为了胜任职责,为了提高本领,为了推动工作。所谓“领导”,就是要“带领”、要“引导”。不“领”不“导”,不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不能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本单位本部门,就不是合格的领导。要坚定正确方向、科学把握规律、开创工作局面,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掌握新知识,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
实事求是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领导班子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敢担当的同志充实到了各级领导班子,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生机与活力。问题在于,是不是我们科班出身,有很高的学历,同时担任了一定的领导工作,我们的学习问题就算解决了呢?看来两者之间还不能简单划等号。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勤奋并不代表实绩,要把掌握的知识体现到实践中,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更何况今天的知识日新月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几何级数在递增。据有关资料,18世纪之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19世纪知识周期为10年,20世纪60年代为8年,70年代为6年,至90年代已是3至5年。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的新发明、新创造甚至超过过去3000年的总和。同时,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出。从海南的情况看,我们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如果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我们的工作方法仍是过去的老一套,工作中有认识水平却缺乏动手能力,那么我们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就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形势发展对自身素质能力的挑战,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合格的领导干部。
二、学以致用,要求我们着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当前我们领导干部学习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与客观相适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从海南的实际出发,特别是针对海南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至少需要在以下方面下气力:
第一,必须不断深化省情认识,更加彰显海南的个性魅力。实践永无止境,认识永无止境。唯有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问题,不断深化对省情的再认识,使我们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适应,才能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海南发展不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欠发达阶段,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数据,2012年,海南经济总量在全国倒数第4;人均GDP在全国排第22名,仅是天津市的1/3、不到上海市的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排在29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排在16位、18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3647元和509元。
另一方面,海南发展又具有许多比较优势。比如,海南是独特的地理单元,是岛屿省份,人口相对较少,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发展具有先天优势。比如,海南有优越的自然禀赋,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库,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海洋面积辽阔。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全国无可替代,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海洋经济等优势十分突出。又比如,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国家赋予海南一系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政策措施,洋浦等拥有开放度很高的特区政策。海南立法优势、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十分明显。再比如,国家批准海南设立三沙市,为海南服务国家经略南海、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性机遇。海南的空间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重大发展机遇,为我们彰显个性魅力奠定坚实基础。
有鉴于此,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发展,作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大部署。这里起码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发展是硬道理;二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符合海南实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总之,认识海南省情,既要看到劣势,又要看到优势;既要看到挑战,又要看到机遇。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不能脱离海南的基本省情,要始终立足于海南实际,着眼于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把省情吃透、把问题想透,推动海南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式中:r1表示系统总体牛鞭效应,是生产、再制造、订货的波动量方差与库存波动量方差之和与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r2表示正向渠道牛鞭效应,是常规生产、订货波动量方差之和与顾客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r3表示逆向渠道牛鞭效应,是再制造生产的波动量方差与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其中表示与式(6)中的C选取不一致,只选取再制造生产部分。
第二,必须坚持一体化规划、差异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培育壮大海南的综合实力。科学规划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阶段性成果,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总目标、总任务,科学编制全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
没有差异就没有特色,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搞建设、谋发展,不能千城一面、产业一律,不能搞同质化竞争。要在一体化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要求,实现差异化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推动全省形成优势互补、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基本工作格局。
规划落到微观层面,就是精细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上,既要抓硬件又要抓软件,既要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又要高度重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格化和科学化。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高群众的综合幸福指数。
总之,搞规划、促发展、抓管理,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特别是在海南这样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我们加强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能力。
第三,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为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应该担负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做出什么作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特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重要课题。
2013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25年来海南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海南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不是泛泛而论、浅尝辄止,也不是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更不是不假思索地冲动蛮干;而是要及时了解、深入研究,有效解决我们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此可见,所谓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就是主观与客观相适应,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制度安排,采取新举措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改革开放必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勇于担当,不畏困难,不惧风险。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新的形势下,特区还能不能“特”、还能不能发挥试验区、排头兵的作用,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智慧和勇气。面对不合时宜的“禁区”敢破,面对前人未曾涉及的“盲区”敢闯,面对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敢上。然而,所谓的“敢”,是建立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中有所作为,就要求我们把握方向,研究问题,审时度势,实现跨越。所有这些,都与我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素质和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是项目支撑问题。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结构。海南产业发育不足、发展滞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少项目,特别是有质量、有规模的大项目支撑。加快海南发展,就必须从海南实际出发,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要围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新兴服务业;以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为基本定位的新兴工业;以做优做强热带产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服务南海资源开发与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经济;以适应城市化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共建共享幸福家园为追求的社会事业;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来加强海南省的项目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需要我们配套做好投资立项、投资主体、投资融资、投资环境等基础性工作,实现建设一批、筹划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不断完善建设内容,提高发展质量。
二是市场主体问题。目前,海南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问题十分突出。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1年海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不到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的1%,只是湖北的3%。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市场主体的培养和成长。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就必须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下功夫。要在产业规划的指导下,从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入手,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的工作力度。下功夫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尽快形成一批能够支撑和引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企业;实施有效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大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基础。岛屿性生态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这就决定了海南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搞建设、上项目,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问题。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既是民生,也是投资环境。目前,海南省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建设等领域,历史欠账较多。海南要科学发展,就要使经济社会相协调,让群众充分共享发展成果。要有效发挥和运用政府与市场的积极性,持续加大投入,加快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我们要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必须首先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强调学以致用,就是要着眼于海南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着手于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抓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合格组织者。
三、学以致用,必须讲究学习的方式方法,解决好怎么学的问题
学习能不能管用,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眼于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去学习。实现学习要目与工作重点相统一,学习效果与实践要求相一致。
这就要求我们要带着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只有带着问题学,学习才有乐趣、才有深度;只有把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才有针对性、才有实效性。要善于带着问题去学习,用学到的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这就要求我们要读好“有字书”和“无字书”这两本书。理论是“有字书”。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是“无字书”。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要善于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请教。调查研究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回答我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做好集中培训工作。集中培训是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总结和提升。领导干部平时工作都很忙,把大家安排到“一校两院”来学习,就是为了让大家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顾和总结自己以往的工作和生活,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立足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的认识和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实现新的飞跃。再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大家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来自不同的工作领域,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都不相同。这种学员构成,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良好环境。大家在“一校两院”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和研讨,交流工作经验、畅谈心得体会、切磋研究成果,肯定能够取得教学相长、集思广益的效果,必然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