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之我见

2013-12-18柳树滋

新东方 2013年1期
关键词:我为人人价值观核心

柳树滋

曾在新中国广为流行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短语,深入浅出地表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真髓。本文简称之为“互为论”,并建议将其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语,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历史任务,将其深入阐发,广为宣传。

一、互为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含义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了这个短语,极其简洁鲜明地表达了崭新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基本精神,受到党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同,激起亿万劳动者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也使得每一个劳动者深切地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友爱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可是,由于党内极左路线的形成并迅速在全国居于统治地位,“阶级斗争为纲”论的社会政治观和“驯服工具”论的人生道德观大肆泛滥,扭曲了新思想的本意,给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造成严重的误导和巨大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力纠正极左路线的错误观念,其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采纳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使之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推动了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有关部门在指导思想上忽视了权力与资本交易必然带来严重的腐败,淡化了对互为论的坚守,又造成新的两极分化、道德滑坡和社会溃败。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和重建互为论的价值观表述并将其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语,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切实可行的。

就人类生存状况而言,人类族群内部早已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关系。各级各类社会群体自发形成的这种合作共生机制,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常态,暴力革命和战争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时出现的暂态。只要人类整体还处在发展进步之中,就表明这种“共生”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主流。反之,群体内外的合作共生关系遭到破坏,社会就不得安宁,陷入恶性竞争甚至互相残杀的深渊。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与活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我”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离不开生产这些需要的劳动共同体,需要共同体内各个成员的分工合作,也离不开共同体之间的互通有无。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无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过这种积极的人际关系状况,只是其社会本质、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互不相同而已。所谓市场经济体制就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这种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平交易、等价交换,分工合作、社会契约,保险事业、慈善事业,协商谈判、权力制衡等之所以能够基本上行得通,发挥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由于其中内蕴着这种积极的人际关系。

但是,人与人之间除了分工合作、互利共生的良性一面外,还大量地存在着人侵犯人、人伤害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恶性一面。在市场经济中,除了公平交易、互利共赢,还存在着尔虞我诈、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弱肉强食、两极分化等不平等现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于现实人际关系的这两个方面,都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阐发。一方面,肯定“共生”关系的积极意义,并将其提升为人们自觉践行的“互为”关系。通过有意识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明确地意识到,“我”所享受到的每一种利益中,都包含着许多别人的劳动成果。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带着感恩的心情接受“人人”为“我”带来的利益,并作出“我为人人”的回报。这种回报通常表现为各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主动地为别人多做好事。如果“我”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助陷入困苦或危难之中的别人,那么这个“我”就会受到“人人”的高度敬仰,“我”也同时会感受到人生最大的满足,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还深刻地揭示其背后必然存在的种种恶性关系,并将恶的根源归结为劳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在资本带来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扬弃劳动的异化,使劳动驾驭权力和资本,从而使劳动者从种种受剥削、受压迫、受奴役、受屈辱的状况中解放出来,使人类的劳动不再变成奴役劳动者的手段,而回归为所有劳动者谋利益的手段,最终建立以自由人联合体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包含着对互为论的最高概括,包含着实现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和解、实现人与人矛盾关系的和解的积极诉求。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后,都曾明确宣示这种价值取向,并将其表述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应当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理直气壮地践行这种互为论的新型价值观,以此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互为论在内涵方面的合理性

互为论价值观的确立,可以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撑。

(一)社会主义,本质所归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压迫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互利互为的关系,努力实现各个社会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最广泛的分工合作、民主自治与互利共赢。在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现实条件下,首先要从制度建设上解决钱权交易及其所带来的特权腐败和两极分化问题,藉以排除这个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不和谐根源。这就要求每一个作为公仆的“我”,摆正与作为“主人”的“人人”即人民大众的关系,实实在在地为“人人”服好务。同时协调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养成“人人”遵纪守法、“个个”多作贡献的良好社会风气。无疑,互为论体现了上述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也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完善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关系,直到最终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共同进步。

(二)中华传统,血脉相连

互为论的哲学内涵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密切相连。孔子最早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后为大多数学派所认同。儒家还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反面补充表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另外一面,即“互为”中所说的“为”,不仅指互相做有益的好事,而且指互相不做自己“不欲”的坏事。

道家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等精辟见解,最深刻地阐明了“为”与“无为”的辩证法;法家主张“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佛家主张“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突出了“与人为善”的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可见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都包含着与互为论相通的思想原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当然,古代文化中也都包含着许多糟粕,如道家的“消极逃隐”主张、儒家的“忠君媚上”思想、法家的“严刑驭下”制度、佛家的“阴间地狱”迷信,等等,它们同互为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通过全面准确地宣讲新概述语,可以有效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今贯通古为今用。

(三)各族文化,精华通融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历史时,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各国、各民族、各种宗教信仰虽然差异极大纷争不断,但都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地包含着对真善美的价值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没有一个国家否认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一个人拒绝使用爱迪生的发明和比尔·盖茨的电脑操作系统,没有一个民族公开反对和平与发展,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否定市场和资本,没有一个党派敢于公开反对民主自由人权,没有一个阶级主动放弃美的创造和美的享受。

就宗教信仰而言,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的伦理道德观有很多相通之处,它们各以不同的语言表达着类似于互为论的思想。不同的宗教及其众多的派别之间虽然存在许多的差异、对立,不断的纷争甚至战争,但都包含着“为善”这个共同的永恒主题。其实“为善”不是单纯的道德输出,而且包含道德的回归。“善”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以互为的方式和平共生友好相处。因此,要尊重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吸纳人类各大文明包括宗教文明的进步元素,融入我们的概述语中,同时用正确的价值观表述剔除其中各种迷信的成分和反人性的糟粕,如“人性自私”“金钱万能”“神帝救世”“权力崇拜”等,做到博采众长,洋为中用。

(四)超越“封资”,开拓未来

各个大的历史时代,都曾提出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及其相应的核心价值观概述语。我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就曾确立过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各国资本主义社会曾确立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价值观。可以证明,社会主义互为论的价值观核心语是对历史的超越,吸取了上述价值观当中具有普世性的精华,扬弃了其中带有剥削性的糟粕,指向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观。它的全面践行将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三、新概述语在形式方面的优越性

在文字形式上,新概述语只用了“人”“我”“为”三个汉字的简单搭配,总共八个字组成的两个短语,就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各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长处。

(一)凝练深邃,潜蕴无穷

一般说来,就语言表达的形式逻辑而言,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短语,如果它所定义的内涵越少,其所能涵盖的外延就越多。新概述语就具有这个逻辑特征,因为它仅仅限定“人人”与其中某个作为“我”的个人之间的“互为”关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力,能囊括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因而是人际关系语境中外延最广的概括。可以说是达到了大道至简、要言不烦的境界。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自我意识,他就会意识到自我的独立性,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依赖性,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均衡,个人、集体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既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也与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相衔接。

再者,人与人之间的“为”是人类相互作用的最高抽象,“为”的实际内容和具体形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是物质性的“为”,相互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或便利;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为”,相互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或感悟。人生离不开爱,爱就是人与人之间美好心灵的相互交流,爱与被爱、爱的享受与爱的回报总是同时发生的。一个人在对别人施以真爱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但却都得到了幸福感和愉悦感。

(二)整齐简洁,易记易懂

新概述语以简短的文字、有对称美的音调和雅俗共赏的语言表达出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使任何一个稍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很容易听懂、记住。笔者敢说,只要稍加解释,幼儿园的孩子都听得懂、记得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诲,并且在同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交往中得到生动的体验。因此,可以用这句话作为人生教养的第一篇和识字教育的第一课。如果在初涉世事的时候就打牢这个做个好人的思想道德基础,以后就能比较顺利地使他们一步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到树立起科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相反地,如果不先打牢这个做人的基础,过早地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一大堆“共产主义话语”,则是不切实际的。

新概述语既然连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听懂,那么是否这仅仅是一句十分浅显的大实话,而缺少深刻的内涵呢?非也!如果我们的行动和思考涉及复杂的科技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战争问题、信仰问题、生态问题以及战略决策问题等极其复杂多变的领域,那么,怎样的“为”是正确的、必要的、适时的和有效的,怎样的“为”是错误的、愚蠢的,是错失良机或得不偿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人们包括最伟大的人物在内,在具体实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法则时,往往陷入知识的匮乏、经验的不足、选择的艰难和道德的煎熬之中。因此,新概述语的适用域无比广阔,适用于从幼儿到领袖的各色人等,适合于从举手之劳到战略决断的所有活动。

(三)人皆可为,便于践行

新概述语的最大长处,还在于它极便于付之行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和社会分工的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劳动着和工作着,他们的能力有大小,地位有高低,贡献有多寡。但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建设者和独立平等的劳动者。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他”和“为我”的利益关系中生活着和工作着。区别仅仅在于,各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内容有别、方法各异、效果不同而已。从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到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人随时都会碰到人我之间如何才能“为”得更好的问题。总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底线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都能够做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高地也包含在这种人我互为的关系中,并非高不可攀。正因为新概述语所表达的行为规范涉及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而且易懂易记,所以它可以作为识别、评价和监督人们行为的最有效的标准和手段。目前我们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和深层社会危机,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筑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新概述语还十分平实,直达每一个正常人的心灵,没有任何学究气和书卷味,不带任何形式主义和不切实际的要求,没有落入令人生厌的假话、大话、空话、官话、套话的俗套,对人民大众和精英人士均有极大的亲和力。只要多数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言行一致地带头践行新概述语,诚心诚意地宣传新概述语,就有可能使新概述语深入人心,变成亿万群众的实际行动,成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四)大道无形,诸善皆容

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方兴未艾,各种概述语的提出五花八门,不同见解的争论十分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与本文提出的新概述语相同或相近者极为罕见。人们势必会问,本文的提法是否难以取容当世,并与诸多不同的提法甚至主流的提法相抵触呢?笔者以为不然。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述这些精辟的表述以及网络上出现的一百多个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虽然各有所长,但都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概述语这样易懂、易记、易行,这样简洁、平实、鲜明,这样包罗万象地贯通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全部内容。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并没有把其中任何一个表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的定论。作者以为这是一种慎重严谨的态度,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留有余地。因此本文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参加到这个意义深远的探讨中来。

猜你喜欢

我为人人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啊,正是这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