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个性描述

2013-12-15魏成斌盛卫东徐照学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郏县保种红牛

魏成斌,吴 姣,蔺 萍,盛卫东,徐照学

郏县红牛被列入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原产地和中心产区在中国河南省郏县、宝丰和鲁山,优点是:体格大,体躯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肢势端正,后躯丰满,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一致,具有肉用体型基础;肉质细腻,香味浓郁,肉色鲜红;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通过对郏县红牛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统一、科学、完整地收集、整合,能够进行有效保护、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实现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1 基本情况

1.1 主产区及分布

郏县红牛(Jiaxian Red cattle)为役、肉兼用型品种,原产于中国河南省郏县、宝丰和鲁山,该品种的现中心产区也在上述几个县。在平顶山市的汝州、许昌市的禹州、襄城等县(市、区)也有分布。

1.2 形成历史

郏县红牛是在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世代农民精心选育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产区农民喜爱红牛,乐养红牛,及农业生产上的需要,促进了红牛的形成。郏县红牛1983年被列入河南优良畜禽品种志,1985年10月列入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1997年7月发布了河南省地方标准,2006年列入全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7月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保种场,标志着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

1.3 主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1.3.1 地貌与海拔 郏县红牛分布区域位于东经112°14′~113°45′,北纬33°08′~34°20′;中心产区地貌以丘陵为主,海拔200~500m。

1.3.2 气候 主产区平顶山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最近五年来,最高温度44.5℃,最低温度-11.2℃,年平均温度14.9℃,无霜期226 d,降水量733mm,雨季集中分布在6~9月。冬季平均风速6.0~12.0m/s,风力4~7级,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平均风速5.0~19.0m/s,风力3~6级,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年蒸发量1 900mm。

1.3.3 水源与土质 当地水质属Ⅱ类,COD值为4.0mg/L,水的pH 为7.32。土质以红壤土为主,分褐土、潮土、砂姜黑土三类,土质属碱性,pH为7.6~8.2。

1.3.4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红薯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又有大量的草山草坡,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1.4 种质适应性及疾病感染情况

郏县红牛对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无大的疫病流行。

1.5 功能特性及主要用途

郏县红牛耐粗饲、肉质好、抗逆性强,在当地的主要用途是役肉兼用。

2 群体情况

据2005年底统计,郏县红牛存栏27.16万头,成年公牛数3.5万头,用于配种公牛数120头;繁殖母牛13.85万头,其中用于繁殖母牛数量3.0万头,用于杂交母牛数量10.85万头;育成牛数量:公牛1.5万头,母牛4.5万头;犊牛数量:公犊2.31万头,母犊2.5万头。

郏县红牛的繁育方式一般采用冻精人工授精和本交两种方式,本交占4%,人工授精占96%。郏县红牛保种场全群种用的公牛20头,种用母牛200头。

3 生理生化指标

郏县红牛体温平均38.6℃,脉搏数63.2次/min,呼吸数 14.1 次/min。红细胞平均体积(MCV)50fl,血液中球蛋白含量4.0g/100mL,血球比容量(PCV)37.0%,红细胞平均Hb量14pg,红细胞计数671万个/mm3,白细胞计数8 537百万个/mm3,血清总蛋白含量8.90g/100mL。

4 种质基本特征描述

4.1 被毛及皮肤颜色

郏县红牛头部、颈部、身躯、四肢、尾部被毛呈红色,有红、浅红及紫红三种,红色占48.51%,浅红占24.26%,紫红占27.23%,红色及浅红色牛有暗红色背线及色泽较深的尾帚,部分牛的尾帚中夹有白毛。皮肤颜色为白色。

4.2 头部特征

头型方正,属短宽类型。耳型平伸,耳壳厚度一般,耳端钝型。角平直,以“龙门角”居多。眼睑颜色呈粉色。

4.3 体形外貌特征

郏县红牛毛短而富有光泽,毛色分为紫红、红、浅红三种。成牛体质结实,肌肉发达,结构匀称。后躯发育较好,侧观呈长方形,具有役肉兼用牛的体型。头方正,额宽,嘴齐,眼大而有神,耳大灵敏;鼻孔大,鼻镜肉红色,角短。胸较深,肋骨开张良好,肋间距离较宽,背腰平直,尻宽长稍斜,肌肉丰满。四肢粗壮,蹄圆大坚实。

5 体尺、体重

郏县红牛的体尺、体重见表1。

表1 郏县红牛体尺、体重表

6 繁殖性能

6.1 公牛繁殖性能

公牛性成熟期9~11月龄,适时配种期20月龄;每次射精量3~10mL,精子密度5亿/mL,精子活力0.75;自然配种比例即一个配种季节每头公牛本交配种状态下可承担的配种母牛数为100头,人工授精比例即健康公牛一次射精量经过稀释后能够用于授精的母牛数量为200头。配种方式百分比例:自然交配4%,人工授精96% ;一般利用年限6年,生命周期10年。

6.2 母牛繁殖性能

母牛初情期8~10月龄,一年四季均有发情,秋季发情较多,春季次之,夏冬较少,发情周期18d左右,发情持续期48~72h。适时配种期为18月龄;妊娠期平均285d,产犊率70%~80%,犊牛成活率95.3%。一般利用年限是10年,生命周期13年。

7 生产性能

7.1 产肉性能

郏县红牛的屠宰日龄为24月龄,宰前体重488.33kg(公牛),胴体重292.40kg,净肉重249.99kg;屠宰率59.69%,胴体净肉率85.5%。

眼肌面积85.41cm2;腰部脂肪厚0.30cm,腰部肌肉厚5.5cm,背部脂肪厚0.40cm,大腿肌肉厚29cm。肌肉剪切力7.5,肉风味6分,骨肉比1∶5.89,肌肉pH 为6.3,肉色3±1,熟肉率59.5%,肌肉失水率21%。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66.00%,蛋白质20.50%,脂肪12.00%,灰分1.10%,干物质34.00%。

7.2 乳用性能

乳房呈碗状,305d产乳量1 030kg,乳脂率5.21%,泌乳期 180~240d。乳的成份:水分83.42%,蛋白质4.22%,脂肪5.21%,乳糖6.35%,灰分0.8%。

7.3 生产性能水平

郏县红牛产乳性能中等,产肉性能高,皮张柔软,皮张厚6.5mm。

8 遗传指标

8.1 血液蛋白型分析

1990年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对郏县红牛的血液蛋白型分析进行分析。郏县红牛白蛋白基因频率:AlbA55.71,AlbB53.33,AlbC0.95,AlbD0.00,AlbX0.00,AlbY0.00。血红蛋白基因频率:HbA0.7048,HbB0.0429,HbC0.2524,HbD 0.0000。

8.2 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2003年4月,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到郏县采集郏县红牛血样,进行分子遗传测定和基因分析。2006年1月,西北农大对郏县红牛进行血样采集,进行分子遗传测定。2006年8月,天津大学采集郏县红牛血样,进行分子遗传测定和基因分析。采用的主要分析技术有RFLP、微卫星、SSR、SCCP等。分析结果:①研究了郏县红牛20余个重要功能基因,在检测的60余个位点中,发现郏县红牛有40余个基因位点存在多态;共发现50余个SNP。找到了郏县红牛8个功能基因的10余个位点可作为分子标记[1];②从母系和父系揭示了郏县红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普通牛和瘤牛混合起源等种质特性,发现了两个能用于郏县红牛(♂)种质来源鉴定的特异性Y-染色体微卫星标记。

8.3 基因组序列测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08年进行了郏县红牛线粒体DNA D-loop和Cytb基因序列和功能基因序列的研究。共提交31条DNA序列给GenBank数据库,其中郏县红牛功能基因新序列13条[2]。

9 饲养管理

9.1 饲养方式及饲养水平

郏县红牛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有草坡地带的部分山区和沿河区常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补饲的方法。饲养水平较高,粗料以麦秸为主,玉米秸、青草、晒割的青干草、青贮玉米秆为辅,均铡短喂给,喂量以牛吃饱为原则;精料以麸皮、玉米为主,红薯渣、油饼为辅,玉米粉碎后掺麸皮、饼类的比例为55∶35∶10。精料量一般每头每天喂0.5~1kg,使役时喂1.5~2kg,放牧牛视牧草情况和采草时间酌情补充精料。繁殖母牛在怀孕后期3~4月及产后1~2个月,每天加精料0.5~1kg。种公牛精料量每头每天2~3kg。育肥场户使用浓缩饲料,搭配一定比例的玉米、麸皮喂牛,按架子牛体重1~1.3%喂给精料,日增重0.8~1.5kg。

9.2 保种和利用计划

2004年筹建了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提出了郏县红牛保种和利用方案,在该场进行保种。进行活体保种的同时进行冷冻精液和胚胎保种工作,计划制作郏县红牛冻精3000支、冷冻胚胎240枚,以达到保种目的。在划定的保种选育区外,开展大面积的杂交改良,发展商品肉牛生产。发展以专业户规模化饲养为主体的养牛业,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发展高档肉牛生产,开展牛肉精深加工研究开发。

9.3 种质登记制度

60年代已开始选育,70年代在鲁山、郏县建立了郏县红牛繁育场,加强了保种选育工作,80年代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1980年成立了郏县红牛研究小组,此后又成立了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建立良种登记制度,将符合品种标准的良种种畜的系谱、生产性能、外形特征等有关资料,集中登记于登记薄中。

10 对种质的评估

10.1 遗传特点

郏县红牛体格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肉质细嫩、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10.2 种质资源优缺点

郏县红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优点是:体格大,体躯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肢势端正,后躯丰满,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一致,具有肉用体型基础;肉质细腻,香味浓郁,肉色鲜红;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缺点是生长速度稍慢,部分牛体型需选育提高。

10.3 研究开发及主要利用方向

该品种是培育我国肉牛新品种、进行肉牛生产的理想母本,在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应在特色牛肉加工、创立品牌产品、培育我国肉牛新品系方面进行综合开发[3]。

[1]Weibin Sun,Hong Chen,Chuzhao Lei,etal.Genetic variation in eight Chinese cattle bree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J].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2008,40:681-692.

[2]Bao Zhang,Hong Chen,Liushuai Hua,et al.Novel SNPs of the mtDNA ND5gene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everal growth traits in Nanyang cattle breeds[J].Biochemical Genetics,2008,46:362-368.

[3]张花菊,张少学,任林惠,等.郏县红牛的保种与开发利用[J].中国牛业科学,2006,33(2):56-59.

猜你喜欢

郏县保种红牛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郏县
三头牛和狮子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红牛垫了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