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筚路蓝缕硕果盈枝 继往开来玉汝于成——写在漯河市第五中学建校55周年之际

2013-12-15王中山通讯员常洪振摄影华明宇

决策探索 2013年9期
关键词:五中漯河学校

◎文/本刊记者 王中山 通讯员 常洪振 摄影 华明宇

这是一块神奇的热土,这是一处育人的圣地,这是一首壮丽的诗篇……

当校园的钟声拂过岁月的虬枝,当丹桂的清香飘溢沙澧的上空,始建于1958年的漯河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漯河五中)迎来了55周年庆典,也将迎来创新发展、高歌前行的新起点。

55年筚路蓝缕,55年春华秋实。五中人以夸父逐日的气魄,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扎根于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汲取着许慎故里的灵秀之气,在漯河教育的史册里,激流勇进,风正帆扬,不断谱写着优美动人的篇章!

“首批示范性中学”“学生家长满意学校”“特色名牌学校”“花园式学校”……一系列闪光的荣誉,见证了漯河五中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了漯河五中非同一般的辉煌与实力。

桃李满九州,栋梁砥华夏。五中,漯河人民共同的骄傲!

回眸:薪火相传 一路芬芳

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记录了漯河五中奋斗的历程:1958年漯河师范附小接收漯河新中的师生后,改名为漯河师范附中;1959年正式招收第一届初中新生(两个班),开始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学制三年;1960年迁至漯河市交通路南段,也就是现在的校址,更名为漯河五中,并沿用至今;1970年,漯河五中由初级中学改为同时可以招收高中班学生的完中,学制四年;1978年7月,学制改为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1981年,建筑面积为1277平方米的办公楼启用,同年7月,接市人民政府令,停止高中班招生,改为三年制初级中学;1982年,被定为市级重点初级中学,建筑面积为522平方米的图书楼正式启用;1987年9月,能容纳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落成启用;1993年建筑面积为 1225平方米的实验楼建成并投入使用;1995年被漯河市教委授予“首批示范性中学”称号;1999年被漯河市教委命名为“特色名牌学校”;2004年7月,漯河五中与漯河市第十二中学合并,十二中改名为漯河五中开源校区,招收七年级新生;2008年8月,刘耀宗担任漯河五中校长,组成新一届领导班子……

如今的漯河五中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为12342平方米,绿化面积10429平方米,在校学生4000余人。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制作中心、语音室、电子屏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办公教育网络应有尽有。校园内道路宽阔平坦,草坪绿地交相辉映,花坛花带错落有致,小品建筑造型美观,与文化长廊浑然一体,是一所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管理科学、师资一流的市级标准化初级中学。

每逢中招,漯河五中都捷报频传。1997年李雪在中招考试中以总分543分荣获全市第一名;1998年袁诠同学以533分的成绩跃居全市第一;2011年漯河全市总成绩前5名中五中占3名;2013年该校学生陈泽林、赵远航、高滢沛荣获第23届全国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一等奖,陈泽林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获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

从漯河五中走出来的学生,每年都有像李远哲、王磊等一大批优秀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全国知名高校,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杰出人才。

奋进不言止,发展无尽期。漯河五中这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被外界誉为漯河教育发展的“五中现象”“教育奇迹”。

团结奋进的学校领导班子

凝视:质量立校 素质为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温家宝同志曾提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

2008年8月,从漯河三中交流到漯河五中任校长的刘耀宗,有着36年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他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先后获得“漯河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漯河市十大优秀青年”“漯河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河南省物理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专家”等荣誉称号。

这位校长的到来为漯河五中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风。他说:“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因此我们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质量立校,素质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打造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刘耀宗校长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对此,他这样解释: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副职和中层领导的作用,让副职和中层领导有职有权,支持他们开创性地开展工作。该你管的事,必须管好;不该你管的,不能“越位”。

经过切磋磨合,学校领导班子很快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严谨舒畅的工作氛围,不仅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而且各项工作形成了强大合力。

学校领导班子的强大合力,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强大动力更激发出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务实重干的拼搏精神。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懈奋斗,艰辛探索,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教师实现了由原来的“要我教”到现在的“我要教”,学生实现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的可喜变化。这些变化被外界誉为“五中奇迹”。

教师:从“要我教”到“我要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想办好学校,教师是关键,打造一流名校,必须有一流名师。

打造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是该校奏响让教师实现从“要我教”到“我要教”根本转变的“起步曲”。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该校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一是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袋,解决教师培训实效性的问题;二是有计划地推荐一批教师外出进修、交流、学习等,开拓教师教育视野,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营造宽松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氛围,给教师更多的教育和学习选择权,使培训方式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让教师参与其中,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漯河五中年轻教师居多的现状,该校开展了名师工程和蓝青工程。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举办“名师引领”讲座等活动,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变小智慧为大智慧。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一年入门,三年成为合格教师,五年成为教学能手”的培养目标,学校开展了“蓝青结对工程”,实行新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校已经拥有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更有一批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在这里辛勤耕耘。目前,该校教师18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1名,中学一级教师77名,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8名,市级骨干教师14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0名,教师合格率100%。学校里的许多中青年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大奖,被誉为“漯河教育界的名师”。

80年代的学校办公大楼

如今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办公大楼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大批名师的涌现,使这一“生命”有了“根基”;让教师实现从“要我教”到“我要教”的根本转变,这一“根基”才更具有生命力。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要有责任心。这就要求作为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不仅要教学水平高,还要对任何事都认真负责,这样的老师才能言传身教。”该校党支部书记华明宇的话语激情满怀。

为了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树立正确良好的工作态度,漯河五中近年来实施了首遇负责制,就是指所有教职工第一个遇到看似不是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应做到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首先遇到者就应负责。

“这种责任心还要体现在具体教学中。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有严密的工作计划、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并要做到政治上有上进心、工作上有事业心、生活上有责任心、学习上能虚心。”刘耀宗校长的话语铿锵有力。

为了把这种“要求”落到实处,该校坚持实行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逐级聘任,双向选择,满量上岗,择优任用”是该校的用人机制,“工作不力落聘,能力不强落聘,业务不精落聘,责任心不强落聘”是该校的聘任原则。同时,又实行了设立创新奖、教研课题奖、教学成果奖等一系列激励机制。使每位教师的个人意愿、教学风格和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比工作干劲,学奉献精神,赶业务能力,超工作业绩的“比、学、赶、超””的漯河五中工作作风。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重教师便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漯河五中对老师的尊重,是该校奏响让教师实现从“要我教”到“我要教”根本转变的“春之韵”。

该校领导反复强调,领导的首要工作就是为教师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与教师谈心交流是每天的必修课;教师生病住院,学校领导亲自探望;教师生活上遇到困难,领导们跑前跑后,帮助解决;每逢节日,学校总会为教师们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学校用关心和爱护,将“威严”变成“亲和”,将“命令”化为“感召”,让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当我们需要温暖时,家就是一盆燃烧的火;当我们需要呵护时,家就是一堵挡风的墙;当我们需要理解时,家就是一座连心的桥;当我们迷惘时,家就是一盏引路的灯。”在漯河五中,老师们都亲切地将学校称为“家”,每一位老师都是学校的主人。

“我校有无私奉献的传统,有关爱学生的校风。在平常教学中,老师们都爱生如子,把每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现在社会及学生家长对五中的期望很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更重要的是,学校有一个好领导,管理人性化、人文化,气顺舒心。”翟亚伟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今天,无论走到漯河五中的哪间教室,都会发现,老师们授课或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或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或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或机智诙谐、妙语连珠……他们以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创新引领学生踏入神圣的知识殿堂,以智慧培育祖国的未来。

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学海无涯苦作舟。如何把“苦”变“乐”,如何让一个普通的孩子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漯河五中的探索,从未间断。

美国杰出思想家爱墨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正是因为有了尊重学生学习的核心地位,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教”通过“学”起作用。为了尊重学生学习的核心地位,该校要求教师改变“在教学中老师是主导、是主角”的错误观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学习《诱思探究教学论》,通过听、学、思、议使教师树立三种教育观念:一是树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生观念,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二是树立与学生平等交往的观念,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让师生之间成为知心朋友;三是树立可以加工、设计、再创造的教材观念,鼓励学生对教材所没有涉及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

“先学后教”是尊重学生学习核心地位的另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集中表现在学校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上。教案设计既包括了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又包括预习提纲、自学反馈、交流讨论、课堂训练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设计。课堂上,学生不是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主动思考、看例题、读课文、发现疑难做标记。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学生通过老师讲解、相互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无论是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师生交流话题的设定,还是致力于兴趣培养、陶冶情操的课堂互动环节,每一堂课教师都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该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七个放手”:一是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三是重点、难点、易混点放手让学生议论;四是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五是结论放手让学生去概括;六是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七是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教案、教学程序设计、板书、多媒体的应用到举止、语言、作业都精心设计,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庆祝国庆

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

“这样做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激发他们个个争先、人人进步。”常洪振主任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荣获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国家一等奖的陈泽林,正是这种“尊重学生学习的核心地位”教育方式受益的“先进代表”,也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生动案例。

“陈泽林同学,刚到我们班的时候,学习一般,但是这位学生很有钻研精神,喜欢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我就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鼓励他说,别人做不出来的题,你一定能做出来,别人钻研不了的你能钻研。有一次上化学红磷与硝酸铵反应的实验课,他不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要亲自试验,结果发生爆炸,身体被灼微伤。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我要学’的精神,他今年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荣获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可以说实至名归。”汤坤明老师向记者这样讲述着。

有人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爱心,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有了质的提升。

刘耀宗校长认为: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要“爱”字当头,“责”字为重。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大力开展“爱心亭”心理咨询活动,用情感激发情感,用爱心呼唤爱心,为学生的发展保驾导航。“爱心亭”的老师通过书信、电话、对话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为学生排忧解难,把爱的阳光雨露撒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蓬勃向上、不断提升“我要学”的真诚愿望。

如今,走进漯河五中的校园,花草与各种文明用语、名人名言相拥;学校围墙的内侧,该校美术小组的学生绘制的近百幅《二十四孝图》版画,栩栩如生;学校综合楼走廊内制作了《三字经》《弟子规》图解壁画,面面墙壁“会说话”;教室里、办公室内悬挂着大量格言警句、名人字画,还有漂亮的阅报栏、别致的文化橱窗、大方的黑板报,这些都是生动的教材、无言的“教师”,进一步烘托出“我要学”的浓厚氛围。

展望:继往开来 宏图再展

今天,漯河五中的发展成果,是55年发展的积淀,是55年艰辛探索的业绩,凝聚了历届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员工的心血和智慧,饱含了历代五中人的奋斗和奉献。

追忆往昔,漯河五中凭借传承与创新的完美交融,向世人递交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所有的成绩都在诉说着漯河五中的优秀与辉煌。但五中人知道,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已是过去。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放眼未来,他们将追逐梦想,勇于担当,上下求索,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大步前进,奏响又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凯歌!

“今年以来,我们又瞄准新的发展目标,那就是以传统文化为抓手,让国学教育回归校园,进一步积淀五中文化内涵,用《弟子规》来规范师生行为,要求全体师生不仅会背《弟子规》,而且还要践行《弟子规》,做到知行合一,这项工作我们将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要把五中办出特色,让我们五中的莘莘学子走出校园,个个都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国家栋梁,在他们身上留下深深的五中文化烙印,永远不会忘记五中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把五中办成漯河领跑、河南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校,这是我们五中人的梦想!”刘耀宗校长的话语,让我们看到漯河五中更加美好的未来。

是的,一旦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奋斗的激情。放眼未来,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漯河五中不仅要为实现中国梦助力,还要为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努力把五中办成漯河领跑、河南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校而奋斗,凝聚起“追逐五中梦,共筑五中魂”的强大力量。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一次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脱胎换骨”,几代五中人的梦想,必将照亮现实、玉汝于成!

猜你喜欢

五中漯河学校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major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Essay on My English Learning Standpoint
漯河地区林下植物应用探讨
学校推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召开,绿色发展成为“十三五”时期主旋律
你仍未娶 我仍未嫁——漯河女孩苦等40年 63岁终和去台湾的初恋情人结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