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打造叫响福建的精品力作推动我省文艺创作大发展大繁荣——福建省文联举行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

2013-12-15钟末然

福建文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联题材福建

□钟末然

2013年3月15日,“福建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在福州召开。本次座谈会以中长篇小说、戏剧剧本和歌词创作为主要内容,召集了全省各设区市文联、作协的主要负责人和80多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我省实力派小说家、剧作家和词作家与会。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杨少衡、罗训涌,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省文联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范碧云、陈济谋和省文联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如何策划和进一步建立反映福建人文历史、体现福建精神的文艺创作题材库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与会作家艺术家汇报了各自近期的创作规划,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福建特色文艺创作题材。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土楼文化、闽都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闽台题材、惠安女题材、新移民题材、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环保题材等纳入作家的创作视野,柳永、黄乃裳、黄道周、陈嘉庚、胡文虎、林纾、林觉民、林旭、严复、林语堂等福建历史文化名人在小说、戏剧、影视、音乐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书写和演绎,本次座谈会相关作家提交的创作计划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海峡题材:厦门作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赖妙宽拟创作《金海柳》,以六十多年前国民党溃退时从东山岛抓壮丁造成寡妇村悲剧和1953年东山战役为背景,描写兄弟情、海峡情,表达老兵“在台湾时日夜思念家乡,回到家乡又开始思念台湾,一生都在思念中”的深层次的人性思考。2.海洋题材: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福建师大教授陈希我拟创作《侨》,反映福建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讨生活”的新移民浪潮;福建师大教授余岱宗关注城市中产阶级生活,切入时代病症,拟创作《没有人像你》,让“新移民”融入现代人生,表达主人公精神追求的高尚性与幻灭性;龙海作家海迪拟创作《月港往事》,将500年前龙海作为中国唯一通商港口曾经的繁华与一个美丽女人的情史交织,力求构筑一幅龙海版的“清明上河图”;厦门作家吴尔芬拟创作《乱世风华——厦门大学在汀州》,以抗日战争期间厦门大学内迁汀州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一代知识分子的乱世风华,弘扬陈嘉庚“毁家兴学”和萨本栋“舍命办学”的福建精神;青年网络作家郑士滨拟创作一部发生在建瓯县东峰镇军统谍战题材的作品。3、地方特色文化题材:南靖作家何葆国一如既往关注“土楼”,拟创作《土楼三部曲》,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土楼文化、海洋文化融合在一起;三明作家绿笙拟将三明地域的客家文化、土堡文化诸元素渗合融汇,创作《金沙县》;安溪作家林筱聆拟将闽南文化、闽台关系、茶文化各种元素与福建精神联合起来,创作《王的密码》,揭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爱拼会赢的茶王密码;惠安作家施伟拟创作《佛生日》,融入惠安“不落夫家”习俗。4.其他特色题材:部队作家林朝晖拟创作军事题材小说《穿越海峡的白鸽》,光泽县作家邱贵平写表现闽北小人物家族百年苦难史的《过难》,武夷山市作家胡增官写表现武夷山古镇人文世态的《碧水流云》,宁化作家刘建军创作表现红34师的红色历史革命题材《血师》,省文联作家杨静南拟创作莆田农民闯天下心路历程的《双城记》。一些作家还拟以系列中短篇小说、再连贯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形式创作,如写复转军人题材的宁德作家弘笃,拟写一组农村退伍兵、打工退伍兵、企业退伍兵、经商退伍兵、行政事业单位退伍兵、乡镇转业干部、机关转业干部等群体的中短篇小说,并连贯成长篇《向左转、向右转》,表现退伍兵的生存状态,记录社会历史变迁,彰显周宁商帮勇闯上海滩的拼搏精神。泉州作协主席戴冠青、龙岩作协主席马卡丹也带来本市会员富于地方特色的选题,包括泉州的陶瓷之家题材、李贽题材、民营企业题材、梨园世家题材,龙岩的四堡雕版题材、奇和洞题材、采茶灯题材等。

二、关于跨文体文艺创作题材。杨少衡、林那北、赖妙宽、须一瓜、陈希我等均是我省小说创作的老将,著名闽籍在京评论家何镇邦早在新世纪初就在《人民日报》撰文以“悄然崛起”来形容福建当代小说创作群体;如今这一群体正在不断扩大,不但老作家坚持不辍,还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作家如施伟、弘笃、林朝晖、黄荣才、苏诗布、郑士滨、刘建军、黎晗等,其中不乏作品在国内大型文学刊物发表,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同时,一批作家成功转型,在坚持小说创作的同时“染指”影视创作,如杨少衡、林那北、杨金远、邓晨曦等都已“触电”,且引起一定的反响。参加此次座谈会的除这些名家新秀之外,还有一批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取得不俗成绩,并开始向多领域拓展,如报告文学作家钟兆云,近年开始转型小说、影视创作,多年前他创作的小说《辜鸿铭》,现拟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小说作家黄荣才近年已出版多部关于林语堂的散文集,最近拟创作一部关于林语堂的影视作品;长期从事红土地文学创作,写八闽开国将军的练建安,拟创作一部关于新四军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长期从事戏剧剧本创作的剧作家兼评论家林瑞武已创作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戏剧《林觉民》《林纾》,现拟创作戏剧《林旭》,形成“三林系列”,他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将多年前搬上戏剧舞台、在华人华侨圈引起强烈反响的《黄乃裳》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让福建文化、福建精神真正在全国宣传出去;剧作家马文正对戏剧创作提出自己的思考,即把福建五大曲种放在一起做,把福建当代名人、伟人、商人聚集在一起做一台福建人的中国梦,他表示自己目前正在筹划一台曲艺剧,就叫《福建人·中国梦》;歌词作家魏德泮对音乐题材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海峡题材、红色题材都很热闹,但好人题材也应该写,应该写出反映普通百姓好人好事的音乐舞蹈作品来;歌词作家颜庭寿认为对唐山过台湾这样的题材,可以写一个系列,以音乐为主,引进诗歌和舞蹈的元素;歌词作家张昆鹏同时从事文学、舞台剧创作,他倾向于创作反映两岸情感认同的音乐作品,力求既符合主旋律,又能承载百姓情感的人们喜闻乐唱的音乐作品。《故事林》杂志社多年来开辟“海峡两岸故事”栏目,发表了一系列反映炎黄子孙血脉相连、两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新故事,其中《60后的握手》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新故事创作)奖”,类似题材于2011年正式结集出版《60年后的握手——海峡两岸故事集》,其中不乏适合加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故事佳构。

三、关于意见和建议。与会文艺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因创作谈创作,往往从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路谈选题,谈策划,谈人才培养,谈各自的忧思与建议:

1.在宣传力度方面:省文联原党组书记、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范碧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文艺工作经验,建议福建文艺作品也要向戏剧晋京一样,每年都到北京举办单个或群体或闽籍作家艺术家的作品研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重要报刊做大版面的宣传和推介,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每年都拿出一定经费在国家重点报刊宣传报道本省文艺名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在扶持、奖励方面:省作协副主席、《中篇小说选刊》主编林那北对我省文艺创作提出三条建议:一是省文联要尽量给作家艺术家提供好的生存条件和创作条件,可效仿江苏作协、广东作协的签约作家制,给作家创作补贴。二是省委宣传部给《福建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重要纯文学刊物以稿费扶持,可参照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如《北京文学》每年扶持400万,上海《收获》《上海文学》每年扶持各100万,浙江《江南》每年扶持260万,2013年还将追加,江苏《钟山》每年扶持100万;各刊物根据作品质量按照千字500元、300元、100元阶梯式发放稿费,福建可参照这种稿费扶持的措施,让福建真正成长为文学的高地。三是要大力提高福建省文学作品奖奖金。像省作协的优秀文学作品奖至今已办了26届,却仍在依靠一个海外企业家的赞助,一等奖才3000元,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参照江苏的施耐庵文学奖,每届评5个人,每两年一届,获奖作品每个奖30万元,初评委费每人8000元,终评委费每人3万元。据此,一些作家也提出,今福建百花文艺奖一等奖才1万元,即使是获全国性重要奖项,省政府对文学作品的配套奖励也与戏剧“梅花奖”等存在巨大落差,如鲁迅文学奖,省政府仅奖励3万元,而戏剧梅花奖,省政府从三个方面给予待遇:一是获奖当年即享受一级演员工资待遇及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待遇。二是获奖当年即一次性奖励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为所在单位连续工作五年后,予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三是获奖当年即纳入省高层次人才管理。他们建议省政府等主管部门参照梅花奖奖励措施,大力扶持文学作品奖及其他全国重要文艺奖项,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剧本奖、曲艺牡丹奖等。福州市作协主席钟兆云关注青年作家,建议福建省文学作品奖要多鼓励、支持年轻人,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荣誉;同时文艺界“两会”也要给年轻人让出机会,让他们在享受荣誉的同时更加珍惜荣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艺修养和文艺创作能力。

3.在搭建平台、建立作家挂职制度方面:小说家弘笃建议省文联协调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恢复、建立作家挂职制度。福建是较早建立作家挂职制度的省份之一,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作家下基层挂职制度,如陆绍环、张力、赖妙宽、何也、雷德和等都先后下基层挂职,期间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制度没有得到坚持。陕西也是建立作家挂职制度最早的省份之一,却是坚持最好、成效最为显著的省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一大批挂职作家并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如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浮躁》、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京夫的《八里情仇》等,都是作家在挂职深入生活期间创作的名篇,既打响了“陕军”品牌,又极大地提升了陕西的对外影响,陈忠实、贾平凹笔下的白鹿原、棣花镇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都是借助文学的影响名声大噪,成为旅游品牌。叶广芩在周至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期间创作的散文集《老县城》《老虎在福》受到读者青睐后,央视邀请她在《百家讲坛》解读秦岭生态文化,使周至县“秦岭生态游”成为陕西旅游品牌新宠。为此建议:一、关于挂职时间。建议参照陕西做法,一挂两年。视作家创作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陕西作家叶广芩之所以在挂职期间为周至县秦岭生态旅游做出突出贡献,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挂职时间较长,直到退休,挂职达7年时间)。二、关于职务安排。陕西主要是安排作家挂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去向由作家自主选择,职务由组织安排。鉴于我省省情与陕西不同,根据作家需要可安排如下三个方面挂职方向:一是对有志于创作地域性文学作品的作家,安排挂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二是对有志于创作旅游文学作品的作家,安排挂职国有旅游企业副职。三是对有志于创作闽商作品的,安排驻外商会党委副职。四是对有志于创作我省三资企业发展的,安排相关主管部门副职或企业指导员。在工作安排上,建议我省挂职作家是否参与挂职地方和单位工作,由挂职单位决定。三、关于挂职待遇。在政治待遇上,安排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挂职的作家,挂职期间享受所挂职务待遇,挂职结束后恢复原职级待遇。在生活待遇上,安排驻外机构挂职的,享受驻外机构同级干部待遇;安排三资企业挂职的,享受我省新农村建设挂职村党支部第一副书记待遇。四、关于挂职作家管理。一是在任务下达上,除要求按照创作计划完成创作任务外,每季度至少要在C N刊号的报刊杂志发表一篇宣传挂职地方、单位的文章。二是每年挂职作家要书面向省文联上报挂职工作总结,报告完成挂职任务情况。三是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对作家挂职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挂职档案。四是由省文联每两年对挂职作家进行评比表彰,并加强对挂职作家日常跟踪管理,根据作家意愿、挂职单位意见和作家实际表现,提出提前结束或延长挂职期限建议。

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刚刚从全国两会回来,作为一名领导者和著名作家、评论家,他对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有独到而深入的思考。他说,文艺创作是文化强省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事实上,无论省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文化建设始终是一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在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提“五个建设”,虽然从工作方面讲各有侧重,但它们内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福建发展到现在,文化强省建设是必然趋势,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这包括两个方面:在创作主题上,福建有很多好的文艺创作题材,从全省各地大的传统文化,到地方上的区域文化,多种文化的交织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作家艺术家要以饱满的激情、厚重的思想和对时代生活的敏感,把握好这个时代,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他个人更青睐“小题材大视野”的作品;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他认为作为文艺管理者,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建设一个好的文艺制度,并规划好资金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文艺创作者的极积性,为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全程参与座谈,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他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这次座谈会主要是为贯彻落实尤权书记在省委常委会听取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省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而召开的重要文艺创作题材库会议,即是要以全国“五个一工程”和“福建百花文艺奖”为示范,加强扶持重点项目,支持鼓励原创,组织名家签约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点现实题材和反映福建人文历史、福建精神题材的作品,力争每年创作1-2部体现福建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结合大家的发言,他代表省文联党组指出了几点意见:一、关于题材库建设。题材库建设是文联抓创作的主要项目,是我们整个创作的底气所在,目标所在。他认为,福建这么多题材,只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受百姓欢迎,为中华复兴,为福建发展能够发挥正能量的,都是好题材。我们一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二抓反映福建精神福建人的重大题材,包括现实题材和历史文化题材,三抓地域文化特色题材。好的题材凡报到省文联的经审定都给1000元经费扶持,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抓10个题材,经省文联艺委会审批通过的,每个题材给10万元经费扶持,作品签约后如果出版,只需在封面上标明“福建省文联重点资助项目”就行。这些题材一要思想厚重,二要情节入胜,三要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四要传播福建历史文化、福建气质和福建人的精神。这四个方面是列入省文联十大重点题材的主要标准。同时要注意鼓励扶植年轻的作家。二、相关措施及经费扶持。省文联今后每年拿出300万来扶持文艺创作,其中100万作题材库建设资金,100万作奖励资金,100万作中青年作家培训资金,包括办鲁迅文学院福建班,一次30人,每两年一次。也办各种短训班,同时考虑请全国十大名刊主编到福建讲座及采风等,既抓作品、抓奖励,又抓人才,这是根本。

猜你喜欢

文联题材福建
那个梦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