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心灵的吟唱——读闻小泾诗集《听蝉》

2013-11-15

福建文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诗性事物诗人

□ 秋 水

现代诗歌写作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这对于诗人是把双刃剑,自由既意味着创作空间的扩展,但同时也要求诗人有更高地写作自觉。闻小泾是在这种自由度中很懂得自我把握的诗人。

他的诗集名《听蝉》,《听蝉》是诗集中的一首诗,用它做书的名,所以我猜想,这首诗或许藏了诗人的某种想法。在这首诗里,我看到了诗人一丝荒凉的迷茫、听到了他微澜般的叹息。“……我看不清/你的身姿,你却透过疏枝,将我/观察得,一清二楚”,岁月匆匆,蝉依旧是那只蝉,“……你的声音/还是如去年一样葱茏”,诗人却不知自己是否“……还是去年的我”,物是人非之感跃然纸上。听得出,诗人不愿被世俗左右,蝉不过是被他意象化了的、他所热爱的大自然,是他想紧紧握住的、和大自然一样质朴的本性。因此他想将蝉的声音“攒成一枚花蕾”,让“它发出的光”照亮自己“阴翳的眸子”。这首咏物抒情的短诗,被拿来做诗集的名字,他一定是希望那一次听蝉,以及蝉小小身躯里发出的“瞿瞿,瞿瞿,瞿瞿”的声响——这些被人们熟视无睹甚至厌烦的声音,能给予他点滴的能量和成为他微小的鞭策,好让心灵不随波逐流,让精神保持自由和通透。在阅读完集子《听蝉》之后,我确信这也是他诗歌的一个主旨。

闻小泾上世纪80年代中期便陆续发表诗歌。《听蝉》收录了他从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创作的139首诗歌,被分为五辑,每一辑以一首诗的题目命名——“秋天的池塘”、“街道的清晨”、“远处的宫殿”、“斜斜的石径”、“风歇在脸上”,光就这些标题,我们便能领略那些在时光中静谧着的自然风景和人生风景,这些诗歌背后都有他关心的一个个故事,在这里它们代他向流逝的时间以及与时间一起剥落的心境,一次次作别。

闻小泾的诗歌灵感多数来自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静态的、动态的都带给了他无尽的感悟。属于大自然的必是丰沛的,他的诗歌清新流畅、丰厚绵延,像秋日小溪,时而安静地潺潺而行,时而溢满心事低吼而过,将心灵的寄语“经过轻柔的手,递给更广阔的/波澜”(《秋天的消息》)。也因此,雨、花、蜜蜂、鸟、风、云等都是诗人喜欢的意象,是他的诗歌道具,这些他熟悉的事物——和他无比亲近过的土地上的事物,他在调遣它们时,自己也陷入了自然的境象之中,化身为这些角色,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如他所言的“动己以动人”。“……我需要的天空,其实/很小,小到只安放,一只蜜蜂的心事”(《蜜蜂的心事》),“沿着熟悉的路径,一些雨点/会到我的阳台上,询问花草成长的/经历。而蜜蜂,不是去年的那一只,也将开始/忙碌它的花期。”(《夏天,就要来临》),“一朵花屏住了呼吸,在夜里。它不愿意/吸入过多的黑暗/它的心态,要在阳光下绽开”(《一朵花屏住了呼吸》)……谢有顺谈小说创作时说,写小说不要贪大,要写自己最为熟识的事物和环境,不要怕其细小和琐碎,这样才够真实,而真实是扩展写作空间的牢固基石。我想,写诗何尝不是如此,想象的翅膀必须借助风的力量,脱离真实想象出的所谓的大境象,很可能令人落入无病呻吟的圈套。

长久以来,诗人被认为“神的眼睛”,能透视事物的本质。并非诗人有透视本质的能耐——事物之间必有相关之处,好诗人总能剥茧抽丝般找出所观察事物与自己的所悟之间内在而隐秘的联系,并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些诗评者指出,一些诗欠缺逻辑,我想这里指的“逻辑”并非语言内部的逻辑,而是诗歌所指与能指之间,也就是诗歌所描述的事物、场景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这种透视事物间某种神秘的关联的能力正是通感。正因为通感击中了读者的某根神经,诗中表达的经验或构想,恰好与读者的感受不谋而合或激活了他们的某些潜意识,怎能不让人拍案叫绝!闻小泾有首《溪中》不在这集子中,但我十分喜欢,“水底的那一块石头,像老僧似的//淡定,任鱼儿在浑身爬上爬下,但一缕颤栗/却通过水面,漾起了一圈圈的波纹”,在此,他既赋予了石头“老僧似的”生命,更挖掘出令老僧的生命“颤栗”的隐秘。而在《一只蝴蝶》中,他的想象更令人叫好,“……白蝴蝶抖了抖翅膀/原来的戏装一举抖落,忽然间,变成/一只鲲鹏,一面翅膀遮住了月光,带来了/月全食,和人们的惊叫”,生命、生活,人性、人心的变化及人类对未知的自以为是,被诗人用几行寓言般的诗句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不住发出“惊叫”,这样的例子在《听蝉》中并不少见,无疑,闻小泾是善用通感的高手。

大巧如拙,诗歌技巧已被闻小泾运用得自然娴熟、难觅痕迹。整本《听蝉》,闻小泾让我觉得他不但有“神的眼睛”,更有非凡的听觉,他已经形成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诗歌审美及个性。

别具匠心的结构布局。闻小泾是一位对诗歌结构十分考究的诗人。有位诗友曾将诗人比做服装设计师,而闻小泾作为一名成熟诗人,总有着新奇的设计思路。他常常从一些场景入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玄机暗藏,“街道的清晨。有的门窗/落下来,有的门窗升起来……”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带动,好奇地走进他布下的局,“……挂起和放下,不依规则,只依握有/钥匙的手……”,而他并不将答案告诉你,总让人陷入意犹未尽的思绪。“而被撑起过的衣服,伫立于橱窗内/日复一日地怀念,撑起过她,然后又/悄然离去的,那个身体的形状和温度。”好诗歌耐读,让人欲罢不能,闻小泾的诗歌犹如一个个故事,有画面、有情节、有延伸的想象,曲径通幽、耐人寻味。

闻小泾认为现代诗歌虽不同古典诗歌有平仄之规,但要讲究呼吸感,诗歌的标点、分行、重音、留白等都要跟着呼吸感走。我发现他对这方面也尤为重视,这对加深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及提升一首诗的整体质量,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皆为我而生,为我而沐。它们,不在

幽篁馆里,而只在我的伸手可及

处,等待着我的

涅槃

——《途上》

无事可为。忽然发现,有一圈树影

倒过来,溅起一团

涟漪,仿佛从地狱的深处,发

回来的一点慈悲

——《倒序的光阴》

这些诗的断句都很特别,需要一定的胆量,可像这样的断句在他的诗集中屡见不鲜,诗人为突出句中的重点而果断分行,抓住读者视线的同时,也禁不住让人停下来思考其断句的原因,很自然地加深了读者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

对诗性语言的坚持。深刻的哲思和别具匠心的结构布局,并没有影响和削弱闻小泾对诗歌语言的苛求和诗性的坚持,他不但善于设计,更精于剪裁和缝纫。在对中西诗歌优势的不断学习和吸收中,他的诗句简练、天然去雕饰,诗性与内韵十足。“……从南山滚落的风,掠过草地/裹挟着一些人间的秘密,走远”(《小区的夜晚》),“……在久久的等待中,我让阳台上的海棠,抽出一叶嫩芽,作为/我的一份思念,它们会在你/前来的路上,轻轻地踮起脚/而我,壶中的茶水正浓”(《等待》),这样的句子,剪裁严谨、留白适当,用词自然、活泼,不故作高深但诗境深远。

我所认识的闻小泾安静,言行低调,各类活动中他总是少言寡语,但每次的诗歌交流,他都会执拗地传递出这样一个讯息:“不想当将军的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伟大诗人的也难成为好诗人。诗是闻小泾“生命的感悟”、“心灵的呻吟”,他热爱诗歌,脚踏实地地在诗歌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我曾说,诗歌是他形而上的小村落,他既是那里的村长,又是那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快乐的农夫,那里是他精神的天堂。

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这样评价闻小泾,说他有一双“听蝉”的耳朵,诗歌里充满了声音的意象,认为他在这本《听蝉》中悟出了现实生活中的“禅”。谢冕自言最欣赏的是诗人“独特的视角”及如何表现个人独特的风格。在一次闽东诗群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闻小泾诗歌的现代性,及他于诗歌中对现实生活的冷调处理、热情介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很显然,闻小泾已具备这些优秀诗人的特质及写作才能。作为当下闽东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闻小泾的诗歌正如他的人生一样,日趋成熟、大气。

猜你喜欢

诗性事物诗人
美好的事物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奇妙事物用心看
诗人与花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