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模式看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12毛慧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课本剧教学模式语言

毛慧

一、引言

新修订《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界定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新时代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具备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CBI理念广泛运用于英语教学中。CBI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开展的沉浸式教学法(Immersion Program),是指外语教学中基于某个学科或者是基于某个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Mohan 1986;戴庆宁,吕晔,2004:16)。实验证明以内容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科内容知识,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中,符合自然语言的习得规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并使学生成为自觉的语言学习者(袁平华,俞理明,2008:63)。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也开始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尝试,课本剧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途径。

课本剧,就是组织学生以教材为范本进行加工、整理,改编成小品或者微型短剧形式,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剧引入到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根据特定的教学素材和主题,将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综合融入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本剧的特点

(一)形式活泼新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语言点的分析上,通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即便多数课堂已结合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和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教学形式依旧单一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本剧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语言,在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和形式将其表演出来。课本剧这一崭新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增强。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切实实践英语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因此课本剧的实践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内容丰富时效

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发音标准、用词准确、句子完整、表演真实。同时,课本剧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题材特点,在理解把握全篇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改写、改编和表演。因此,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内容和主题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相关的专业语汇,掌握语篇特点,体会写作意图,了解最新动态,以最鲜活最实效的语言将相关主题思想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出来。

(三)表现多样生动

编写和表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生以课本材料为蓝本发挥想象和创新思维进行再创造。由于语言知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必然会根据个人体会、兴趣爱好和表演方式创造并呈现出不同版本的课本剧。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将书面的文字符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变成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语言,使之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表现(夏敏,2009:10)。

三、课本剧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本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

《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熊树林的智慧”(Wisdom of Bear Wood)讲述的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男孩与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Robertson-Glasgow)在树林里偶然相遇,因对自然的共同爱好而成为忘年之交,在善良热情的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的感召下终于找回了自信、亲情和友谊。为了让学生对这个温情的小品有深入的理解,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组学生分别就男孩(the boy)、老太太(the old lady)、树林(wood)、自然(nature)和友谊(friendship)五个关键词编写课本剧。各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团队合作精神,紧紧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创造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各有千秋。其中一组学生把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改编成了小时候曾经接受过小男孩帮助的小美人鱼,当得知男孩长大后由于家庭变故性格变得消极低沉,费劲千辛万苦变成老太太来接近男孩,帮他恢复之前乐观开朗的个性。在故事的最后,小美人鱼向小男孩袒露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乐观善良的本性。最终小美人鱼因为离开大海在树林里停留太长时间而化为泡沫,正如文中结尾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一样离开人世,但是小男孩因为这次相遇却获得了珍贵的人生财富——如何去爱和珍惜人生。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吸收和机械操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将平淡无奇的故事改编成充满童话色彩的魔幻故事,形式新颖,活泼有趣,生动直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本剧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十一课“为什么历史学家们观点不一致”(Why Historians Disagree)是一篇说明文,改写自美国历史学家教授艾伦?F.戴维斯和哈罗德?D.伍德曼所著的 《美国历史中的冲突和共识》一书的前言部分。在本文中,两位作者讨论并对历史下定义,探讨历史学家所扮演的角色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作者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客观审视历史教科书、历史学家及其历史资料,旨在打破包括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所持有的历史学家只知墨守成规这一固有认识。文章具有学术论文的句式复杂,多用正式词汇及其无人称结构的特点,采用了举例、对比、隐喻和并列结构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现出说明文的基本目标和框架。由于观点抽象,结构复杂,语言正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讲授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笔者选取了文章所提及的美国南北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为素材,把学生分成四组,要求A组和B组学生分别从北方和南方两个不同的角度就这一事件编写排演两出不同的剧目,而C组和D两组学生则根据A组和B组所呈现的两出剧目来分析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A组学生选取了电影《林肯传》为素材,从北方的角度呈现了在奴隶制背景下南方奴隶的悲惨生活和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类解放运动和平等权利的贡献。而B组学生则以电影《飘》为蓝本,展现了南方种植园主与黑人奴隶的深厚感情和在战争中为捍卫家园英勇不屈的精神。然后C组和D组针对A组和B组的表演进行探讨辩论,分别从北方和南方的立场分析了南北战争的根源和对南北双方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课本剧环节的设计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在改编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表演组学生的演出也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强烈共鸣和反应,课堂气氛积极活跃。通过基于同一历史事件的两组剧目的表演,学生对深奥晦涩的历史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总结出了历史只是一个个人偏好的问题,不同的历史学家会赋予历史史实不同的含义的结论,从而得出了历史学家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本剧这一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加加深了学生对课本中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欣赏。

(三)课本剧锻炼团队合作,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十六课“Twelve Angry Men”是经典电影《十二怒汉》的剧本节选,叙述了12位陪审团成员如何破除自身偏见,解开重重疑惑,最后认定被告不是亲手谋杀自己父亲的残忍凶手的故事。文章由大量对话组成,并且包含12名陪审团成员被告男孩、受害者——男孩的父亲、两位目击证人等众多人物形象。尽管据此改编的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享誉中外,但是由于篇幅较长,场景单一,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且涉及美国司法陪审团制度和法律专业词汇等,而学生却对美国司法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在实际的课文讲解中很难使学生完全理解、把握该篇章独特的人文精髓和语言力量,因此笔者同样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写和彩排。由于信息量丰富,笔者将学生分为四组,A组搜寻资料,B组编写剧本,C组舞台指导,D组实际表演。在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后,学生成功地完成了此剧目的表演。从杀人动机、凶器、男证人和女证人的证言这四个方面着手,不仅再现了精彩的故事,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被告、辩护律师、检察官、法官、证人、陪审员及场景布景都标示了英文名称,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不同于中国司法制度的美国陪审团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功效。各组学生通过共同搜集资料和亲身表演,更加深刻理解了中美司法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震撼力量,同时在模拟真实的法庭情境中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课本剧注重参与设计,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

《现代大学英语教程》第四册第十六课“时代风云人物”(man of the moment)描述了维克(Vic)、道格拉斯 (Douglas), 他们的妻子特鲁迪 (Trudy)、 内莉斯(Nerys)以及女佣莎伦(Sharon)五个人在七年间所经历的人生起伏和情感波澜。十年前由于一次银行抢劫案,维克和道格拉斯命运产生交集,前者沦为阶下囚,而后者因在银行抢劫案中的英勇表现不仅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而且赢得了因抢劫案中而受伤毁容的内莉斯的芳心。然而世事难料,十年后,当英雄的光环退去,道格拉斯变成默默无闻且生活窘迫的平民百姓,而维克却因写作才华一跃成为身家丰厚的电视名流。女佣莎伦对维克倾慕已久,甘心付出,得到的只是他的嘲讽奚落和不屑一顾。妻子特鲁迪对任性自私的维克灰心失望,转而对善良专情的道格拉斯产生好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性格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体现了对人性的反思和对善良的尊重。情感关系充满复杂,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激烈,充满戏剧张力,是戏剧改编的良好素材。因此,笔者首先指导学生了解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梳理故事走向,重新编写剧本。尤其要求学生根据人物性格特征来设计各自的语气、声调、口吻、表情、手势、动作等,通过感受人物内心,体验其真实情感,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扮演维克的同学特意为其设计了对别人嗤之以鼻的哼声和不时翻白眼的动作表现了维克的狂妄自大,始终微微弯曲身体和略带口吃的习惯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道格拉斯的忠厚木讷。特鲁迪对道格拉斯告白时低垂的眼睛和颤抖的嘴唇将女性的害羞和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莎伦的搓手和紧握裙角的小细节也深入地刻画了她在心上人面前的自卑和局促。学生完全融入各自的角色中,用心体会情感上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的高低起伏,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四、结语

英语课程学习应该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活动统一体,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用实践活动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刘炜,2005:8)。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一门主要的综合课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读、写、译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相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更好的英语基础语言文化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具备更好的实施条件和环境。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要求立足于学科知识,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成为自觉的语言学习者。教学实际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课本剧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效果明显。同时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中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新模式。

[1]Mohan,B.A.Language and Content[M].Reading,MA:Addison-Wesley,1986.

[2]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

[3]刘炜.英语课程教学的活动本质论[J].基础英语教育,2005(8).

[4]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5]夏敏.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课本剧教学模式语言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