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搜神记》中的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2013-12-12黄利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搜神记神化搜神

黄利芳

《搜神记》中的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黄利芳

《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所记录的鬼神巫术故事十分引人注目。蛇意象在《搜神记》的各类动物意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蛇类故事的大量出现,是当时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当时社会思想发展的有力证明。

《搜神记》 蛇意象 神性 人性

东晋干宝编撰的《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晋书》中称干宝“性好阴阳之术,留思京房、夏侯胜等”。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即其中所提到的“发明神道之不巫”和“游心寓目而无尤”。[1]

据《晋书·干宝传》的记载,《搜神记》原存三十卷,但目前我们能见到的都是二十卷本。全书共计464条,大多都是讲的神奇怪异之事。通观这464则故事,发现其中涉及大量的动物意象,如蛇、虎、狐、狗、龙、牛、马、兔等等。其中关于蛇的故事约有二十几则。下面就《搜神记》中出现的蛇意象做简要论述。

一、《搜神记》中的蛇类故事模式

(一)蛇作为一种邪恶势力或不祥之物存在

这类蛇的故事,在《搜神记》蛇故事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蛇的出现,通常都会给人们造成恐惧心理。《搜神记》中出现的这类蛇意象,都直接或间接地给普通百姓带来了灾难或疾病。如有名的《李寄斩蛇》中的大蛇是个专吃女童的残忍之物,《寿光侯劾鬼魅》中的蛇精危害妇人身体。 《华佗医疮》、《华佗治咽痰》、《如蛇之物突入人脑》等故事中,蛇或如蛇之物皆作为一种病症,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此外,蛇的出现或是看到蛇都常被认为是不祥之现象,如《蛇斗》记载曰:“鲁严公时,有内蛇与外蛇斗郑南门中,内蛇死。刘向以为近蛇孽也。”[2]55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九蛇绕柱》、《郭外蛇与邑中蛇相斗》、《德阳殿上大蛇》、《武昌大蛇入神祠》等。

(二)蛇作为一种通晓人性之物而出现

《搜神记》中的一些蛇故事是被赋予了人性,而这些蛇的人性都首先建立在与人的交往上。如《隋侯珠》这则故事中的隋侯救了受伤的蛇,后来蛇“衔明珠以报之”,这里蛇懂得报恩之情。另外,《窦氏生子和蛇》和《陷湖》这两则故事中出现的蛇也都表现了蛇知恩图报的思想,充分展现了蛇的人性。

(三)蛇仅仅作为一种动物而出现

这类蛇故事的存在,大多仅仅只是作为作者叙述故事情节的一个部分,而没有过多地对蛇进行神化或其他处理。如《华隆与家犬同亲戚》中的蛇,纯粹是华隆与其家犬之间形成 “情同亲戚”这种关系的催化剂。《鞠道龙说黄公事》仅仅提到黄公“善为幻,制蛇御虎”,蛇只是一种与虎一样的动物而已。《临淄大蛇》的故事情节相当短:“元康五年三月,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负二小蛇,入城东门,径从市入汉阳城景王祠中,不见。”[3]这则故事虽有些蹊跷,但并没有将蛇神化或人性化。《蚺蛇胆治失明》这则故事,只是提到蚺蛇胆可以医治失明的病人。蚺蛇胆能否治好失明不能确定,但蛇胆作为一种药具有治病的功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四)其他故事模式

以上关于蛇意象的故事情节模式是 《搜神记》中蛇故事的主要模式。此外还有一些故事,无法将其归到上述三种模式当中。如《二蛇化老翁争山地》中的二蛇,为了争山地而化成两个老翁,它们是没做任何危害之事的蛇精,同时在“争山地”这个问题上又颇具性格,令人发笑。《刀穿任谷阴下》这则故事也较短,但情节起伏不断。任谷被一羽衣人强暴而怀孕,待其将产时“羽衣人复来,以刀穿其阴下,出一蛇子”,[4]118任谷后来当了一名宦官。这些蛇故事颇具离奇色彩。

二、蛇类故事背后的文化意蕴

《搜神记》中出现的各种蛇类故事,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入到时人的观念中,不同的蛇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蛇或憎恶或喜爱等不同的思想倾向。这里主要谈一谈蛇的神性和人性两个方面。

(一)蛇性与神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不稳,内乱不止,这时期人的思想却处于自由解放并向多元化发展的时期。人们对自己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思考,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蛇一直都是一种令人畏惧的动物,不但因其外形的丑陋或是蛇毒的致命威力,还因为蛇与人类天生的敌对关系。古今中外的先民们都相信神的存在,并给蛇外加神性的因素。一方面,“当某种动物身上具有了这种神圣的力量以后,人们就相信它们就是神的代表,就是神的化身,于是崇拜、向往,并且由于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产生不同的想象内容,但总脱离不了神圣性、不可侵犯性”。[5]另一方面,赋予神性后的蛇,可以让蛇的巨大威力变得可以接受,又可以在人类战胜蛇这种邪恶势力时提升人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李寄斩蛇》之所以在《搜神记》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寄这位女英雄。而故事一开始就是被神化后的蛇:“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土俗常惧,东治(冶)都尉及属域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噬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6]这里的大蛇完全被神化,它仅需通过“梦”或“巫祝”就可以轻易地让人们服从自己的命令,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神化后的蛇类动物的畏惧心理。但李寄不畏死亡,“怀剑将犬”,用自己的智慧将蛇杀死,最后也获得被越王“聘寄女为后”的大团圆的结局。这里具有神性的蛇,终将在人类面前失败。而卷二十的第十四则故事《大蛇复仇》中的蛇,却在神化之后完全掌控了人的生与死。陈甲因为杀蛇而遭到报应,“腹痛而卒”。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获得了极大发展,《大蛇复仇》中的复仇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思想,被神化的蛇更是一种对神的敬畏心理。而其他将蛇的出现作为一种不祥之物,如《德阳殿上大蛇》、《蛇斗》等故事,可以看出蛇带给人们的一种恐惧感和神秘感,更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力量。

(二)蛇性与人性

人与蛇之间的恩情及其相互帮助也是 《搜神记》中蛇类故事的重要方面。它们被赋予了一定的人的感情,和人一样有思想,有着相类似的活动。无论其善恶,总是与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着。这些故事背后的社会现实内容,不但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生活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表达出的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

卷十四中的第八则故事《窦氏生子和蛇》,讲述的是窦氏生儿子的同时也生下一条蛇,将蛇送回山野之中。后来窦氏死时,长大后的大蛇“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血涕并流,状若哀恸,有顷而去”。[4]1147这段“哭母”情节十分感人,堪比人类之情。而诸如这样的“哭母”故事,在后来的《搜神后记》和《幽明录》等著作中都曾出现,这类蛇都是为了表达对人类“母亲”的生育之恩或养育之恩。而卷二十的第十五则故事《陷湖》中的蛇为报答老妇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让老妇人的宅所成为“陷湖”中唯一一所没有受到灾难袭击的房屋。这正是佛教中得到报恩思想的体现。

蛇的人性,不但表现在蛇对人的恩情的报答上,还表现在蛇对人的报复心理上,如上面提到的《大蛇复仇》。此外,卷三中还涉及两则华佗治病的故事,都与蛇有关,蛇存在于人身体里成为病人生病的源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有多少人的思想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污染,这种污浊思想如蛇一般进入人的身体中,危害人的生命,进而危害整个社会。卷十九的《二蛇化老翁争山地》是一则幻化故事,写二蛇为争山地,幻化为两个老者来人间打官司。故事本无特别之处,但在二蛇之争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世间人的争斗,不仅为土地,还为金钱、财富、地位、美色等等。

三、结语

蛇类故事是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巫术文化及佛道思想紧密相关的。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明确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留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7]佛道思想更是《搜神记》中蛇类故事表现的重要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此外,《搜神记》卷六第一则叙述曰:“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2]53这段对于“妖怪”的简短论述,可以看出作者或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鬼神奇异事件的思考。各种奇特蛇类故事的出现,也是魏晋人们对世间自然万物的自觉思考。

在《搜神记》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模仿其创作形式的志怪小说,如《搜神后记》、《拾遗记》、《博物志》、《幽明录》、《洛阳迦蓝记》等等。在这些作品中记载的异类文化故事中,关于蛇意象的记载尤为突出。而白素贞和雷峰塔的故事便是蛇类故事发展的巅峰之作。可见,蛇文化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1]房玄龄,等.晋书(卷八十二)[Z].北京:中华书局,1974: 2149.

[2]干宝.搜神记(卷六)[M].钱振名,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6:55.

[3]干宝.搜神记(卷七)[M].钱振名,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6:73.

[4]干宝.搜神记(卷十四)[M].钱振名,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6.

[5]李传江,叶如天.唐前志怪小说中“拟兽化”蛇意象解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

[6]干宝.搜神记(卷十九)[M].钱振名,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6:155.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24.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搜神记神化搜神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制造《搜神记》
《搜神记》的主要版本流传及研究概览
由对立走向友善—《搜神记》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人怪关系
由对立走向友善
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论《搜神记》中狐的形象类型及其文化隐喻
先秦“神”观念演变的三个阶段
做精做深央企新闻,提高影响力、话语权——神化集团加强新时期新闻宣传及内容建设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