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词比喻研究

2013-12-12余海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词作者洪湖听者

余海洋

一、引言

歌词作为一种艺术语体,具有形象描绘和感情描绘功能的修辞手法在其中被广泛运用。具有形象描绘和感情描绘功能的比喻辞格在歌词中的运用对歌词语言的生动性、具体形象性和情感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对歌词中的比喻辞格进行考察。

二、比喻的类型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1]从结构上说,比喻由三个要素构成:本体、喻体、喻词。常见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2]

(一)明喻

是用比喻词连接两个语言单位,一边是本体一边是喻体,用喻体直接明显地来描写或说明本体的比喻类型。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3]其公式为“甲像乙”。例如:

(1)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荷塘月色》

(2)我们的爱情像你路过的风景/一直在进行/脚步却从来不会为我而停——《一直很安静》

(3)想要给你的思念就像风筝断了线/飞不进你的世界/也温暖不了你的视线——《吻别》

例(1)比喻词连接是表现本体的代词“我”和喻体事物“在你的荷塘的一只鱼儿”,例(2)比喻词连接的是用词组表达的本体“我们的爱情”和用词组表达的喻体“你路过的风景”,例(3)比喻词连接的是句子表达的本体“想要给你的思念”和喻体“风筝断了线”。通过比喻词的连接本体的含义(外形、属性、情状、性质和评价)通过喻体的意义特点得到清楚的表达。

(二)暗喻

又叫隐喻,是用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这些比喻词带有判断、等同等意义,实际上是暗含比喻的意思,在暗喻中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它的公式为“甲是乙”。[4]

(4)天边有一棵大树/那是我心中的绿萌/远方有一座高山/那是你博大的胸襟/我要树下/树下采拮/去编织美丽的憧憬/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印/足印——《天边》

(5)你就是我心中的棉花糖/甜蜜的梦想——《棉花糖》

(6)红是朱砂记烙印心口/红是蚊子血般平庸——《红玫瑰》

例(4)用比喻词“那是”连接本体“一棵大树”、“一座高山”和喻体“我心中的绿萌”、“你博大的胸襟”。比喻词“那是”带有等同意义,使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界限消失,彼此交融。所以在树下采拮,就是对自己梦想的追寻;在山下放牧,就是想投入你博大的胸襟。例(5)、(6)利用比喻词“是”的判断属性,强调本体与喻体的等同意义。

(三)借喻

是不出现本体,或本体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被比喻的本体语言单位和比喻词都隐去。[5]

(7)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天路》

(8)雪莲花它开了吗?我的老家/和它心心相印是在珠穆朗玛/神女峰还迷人吗?我的老家/和它依依惜别是在长江三峡——《中国老家》

(9)山有多高啊/水有多长/通往天堂的路太难/……/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例(7)只出现喻体“一条条巨龙”、“天路”,而本体“青藏铁路”没有出现,也没有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了本体。例(8)用喻体“我的老家”,直接代替本体“中国”,通过对喻体景物的描写,让听者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我的老家遍布中国、我的老家就是中国,但是本体中国始终没有出现。这样增加了听者理解的难度,听者为了能清楚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认真读,这样歌词就深深地吸引了听者的注意,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例(9)用喻体“天堂”代替本体“拉萨”,拉萨虽然没有在本句出现,但是听者可以通过后面歌词找到答案。

三、歌词比喻的灵活运用

(一)没有喻词的比喻

为了适应歌词语体抒情的特点,虽然本体、喻体都出现,却可以不用喻词。[6]

(10)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丁香花》

(11)多美丽的玫瑰花/多可爱的玫瑰花/我就这样深深地爱上她——《可爱的玫瑰花》

例(10)用喻体花来比喻本体人,中间没有喻词的出现,使喻体与本体并置,由于喻词的缺失,在听者的感觉中模糊了花与人的界限,产生花就是人、人就是花的错觉。例(11)也是用花来比喻人,通过本体与喻体的并置,直接把花的特点投射到本体人上,阐释了我深深爱上她的原因。

(二)程度不等的比喻

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6]

(12)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洪湖水浪打浪》

(13)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好一朵茉莉花》

例(12)中本体“洪湖鱼米乡”和喻体“天堂”它们都具有美这种特点,但是作者重点描绘的是本体“洪湖鱼米乡”的种种美妙的事物,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与向往。作者再写出大家都熟悉的天堂,天堂的美好就变得那么单薄,没有本体“洪湖鱼米乡”形象饱满,大家所熟悉的天堂成为了“洪湖鱼米乡”的陪衬。喻词“怎比”的运用强调了这种修辞效果,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例(13)本体“茉莉花”和喻体“满园花草”都具有馥郁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强调茉莉花的芬芳更胜一筹。

四、比喻在歌词中的作用

比喻作为歌词中重要的语言描绘手段,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是词作者抒情状物得心应手的工具。本文把比喻的作用进行归纳,分述如下:

(一)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14)我们俩的爱情就像热情的沙漠——《热情的沙漠》

(15)六月的雨就是无情的你/伴随着点点滴滴痛击我心里——《六月的雨》

例(14)中,爱情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看不见,摸不着,词作者通过具体的喻体沙漠,赋予爱情可以体会的形象。例(15)用人们熟悉的六月的雨,来描绘“无情的你”。听者可以通过体会六月的雨是瓢泼大雨,把人扔在六月的雨中是对人多大的伤害,因此听者能够体会到“你”是多么无情。

(二)增添歌词的含蓄美

(16)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

本例中词作者对于前面的追问“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没有做出具体的回答。“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到底有多真?用了一个比喻进行了回答,让追问者自己去体会,增加了歌词的含蓄美。

(三)使歌词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17)我们之间的爱轻得像空气——《爱如空气》

(18)爱是彩色糖衣包装却没营养的药药药药——《潘多拉》

(19)我们像蝴蝶一样的飞/飞多远都不会累——《我们像蝴蝶一样的飞》

(20)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大中国》

例(17)、(18)以人们常见的喻体空气和药对本体爱情进行描绘,使听者从内心里感到非常亲切,使歌词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拉近了词作者与听者的心理距离。例(19)以蝴蝶作比,在中国由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广泛传播,蝴蝶在中国的人眼里就是恋人代名词,因此以蝴蝶作比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7]例(20)以龙的形象来比喻长江与黄河,龙作为华夏民族所崇拜的图腾,所以听者能够顺利地接受龙所携带的文化信息,产生文化认同感,词作者利用听者的文化认同感达到自己所要取得的修辞效果,表达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五、结语

比喻是通过一种具体形象和常见的事物或现象来描绘另一种抽象的未经历的事物或现象。现在从修辞的角度对比喻的研究非常深入,并且对明喻、暗喻和借喻抽象出具体公式,可是对于听者如何通过喻体来理解本体、对于词作者如何应用喻体来表达本体的内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种心理机制对于比喻辞格的影响,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1]李贵如.现代修辞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得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德春.大学修辞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5]颜迈.现代汉语复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马树春.流行歌词的比喻特色及其文化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2004(6):70-73.

猜你喜欢

词作者洪湖听者
好好说话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成为经典的概率
劳工(外二首)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浏阳河》词作者告三单位侵权
“词作者”陈水扁亮相音乐会
转眼我们就老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