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诘问与解答——浅谈村上春树小说的孤独

2013-12-12崔妍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味村上春树意义

崔妍

自村上春树凭借《且听风吟》为众人所知起,孤独几乎作为一个标志,赋予村上春树本人及其作品中。诘问、沉迷、纵容、救济,一系列的矛盾,通过不断出现新的文本,被依次解读。

有学者指出“村上春树的创作先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特色“对孤独的诘问、对救赎模式的探寻、对以荒诞对抗荒诞的生存态度的张扬”。[1]的确,村上春树多年来一直在探寻孤独何为,如何解答。

什么是孤独?这在哲学上曾引发无数次探讨,因为孤独,才会有了那么多对于时间及终极的拷问。甚至很多哲学家将孤独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有人戏称,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孤独的,只有天才,接近制高点的人,才能享受孤独的乐趣。可见孤独,像一个根本的难题,难以摆脱它。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孤独怎么表现的呢?

村上春树习惯以“我”的形象出现。孤身一人,简单的人际关系,自由的谋生手段,行走在世俗的边缘,独自生活。秉持着个性独立的价值观,爱世人却不爱世事,对物质化的世界充满厌恶,却并不憎恨,对不认同的世事,选择绕道而行。唯一的生存艰难,在于独自一人直面时间。

这些角色,有着迥然的性格,像是一个系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生活方式独来独往却不显得特立独行,以一种低调的、温和的、孤独的表象吸引人。这应该就是我们常以为的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孤独。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孤独不止于此,其应有表里两层含义。一种是作为社会中的人体味的孤独,另一种作为存在中的人面对时空维度中的孤独。

(一)社会人的孤独

孤独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表现为一种漫长的茫然与无所事事。孤身一人在社会中度日,这是与广大读者最为切合的一点。“现在的社年轻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困惑和无助,理想的破灭,虚无感的造访,因而时常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2]日本研究村上春树的学者千野拓政使用了一个医学概念来形容这部分人,“亚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Asperger’s,简称AS)。所谓亚斯伯格症候群,其实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主要的表现就是社交与沟通的困难,所以他们总是安于自己的孤独而不愿去改变。

村上春树本身就有很明显的特征。他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在早期的《挪威的森林》中,他写道:“我们企图通过你来努力使自己同化到外部世界去,结果却未能如愿以偿。”他作品中的很多人物,或多或少对于社会有着或厌恶或恐惧的心情,投身其中,常不能游刃有余。在《舞舞舞》中的五反田,聪明英俊,事业突出,有着让人嫉妒的魅力,却依然不能游刃有余于世间。他被社会的舆论及他人眼中的期待所捆绑,不能住喜欢的房子、开喜欢的车,甚至不能爱喜欢的人,他像演戏一样,演着他生活的自己。终究,他选择自杀。

当了解了这种孤独为何时,我们不由要提出疑问,孤独究竟如何导致的呢?

社会中的孤独如何导致,这其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缘由——社会。

村上春树的一段话,可以明显看出对于“社会”与孤独的解读,“社会是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力量而存在的,这样的力量可能束缚人。你的孤独,你的想法,有可能都是社会的某种体系让你变成这样”。[3]

村上春树后期的作品常常借助于象征和魔幻的手法来加以揣测,陌生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可以仔细体味有点魔幻的世界,来超越性地思考问题,比如《寻羊冒险记》、《舞舞舞》、《一九七三》,再比如《1Q84》。

《1Q84》几乎是他多年作品的集大成者,其中的1Q84,直接影响乔治奥威尔的《1984》。

在乔氏作品中,1984是一个被“老大哥”控制,人无尊严无自由,甚至无思想的世界。而在1Q84中,村上春树用一种浪漫的想象来区分,那儿有两个月亮,有小小人,有从羊肚子里拖出的巨大空间。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与常人的世界不同。然后终究是不同的,在这里一切由小小人控制,人们逐渐变得暴力、贪婪、没有自由。看似是一个平行空间,如果思考了就会触目惊心。疑问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在哪?是不是也突然被置换成了1Q84一样的平行空间?也许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到了1Q84?

这样疑问的产生,就是村上春树的目的。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一切物质异化之后,成功标准、价值标准都被物质衡量,这样的社会裹挟者所有人,坠入一个看似繁华实则虚无的世界。缺乏真情、自由以及与自然之间最直接的联系。而这样的世界终究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掠夺与伤害,造成了人对于群体的恐惧,而选择直接逃避。而价值在这种逃避中缺失,人活着没有了意义,茫然和虚无迅速降临。表层的孤独像癌症的疼痛一样,成为这个世界病症最显著的特征。

(二)存在的孤独

存在的孤独,是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思考者提出的疑问。这种孤独是人作为个体在宇宙之间的孤独,是人与社会、与宇宙、与存在、与自己内心的根本关系。正如戏词中所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作为一个独自生命,从开始到终结的根本意义何在。

村上春树在作品中揣测过这些。比如 《舞舞舞》中,雪一家三人诡异的关系,雪作为一个女儿,被父母带到世界上,却因为父母关系的破裂以及父母二人本身关注的缺失,直接堕为单独的个体,生一个人,活也是一个人。村上春树将这种父女、母女间最深的羁绊淡化之后,雪个人存在感瞬间凸显起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如果生不为父母,那为了什么?

村上春树还对很多角色做了特别的设定,来探讨这种孤独的意义。比如《舞舞舞》中雨的天赋。她对摄影的天赋的异常突出,伴随着她其他情感的异常迟钝。她的意义,直接定义为拍摄出生活和灵动的人物,寻找与世界规律本身的联系。

至于存在的孤独如何而至,这则取决于作家自身的思考和个人的生命体验。村上春树是一个生活规律到令人佩服的人,他热衷跑步,认真工作,即使没有灵感也要每天坐到桌前,给自己冷静思考的时间。这样一个克制严谨的人,无疑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作家。他在成为作家之前是爵士酒吧老板。前后两种生活方式都与社会有着疏离的联系,他相对自由的完成着自己的生活。这样有些避世的态度,让他在半隐的状态中,思考了太多关于时间和存在。尤其是他的随笔《跑步时我在想什么》中,真实地说出了他的奔跑。对于他来说,跑步不仅存于字面意义,奔跑的过程像是走过生命,漫长、辛苦、独自一人。因此他不得不在过程中,体味到大自然的一丝一毫情绪,体味到人的存在。

那村上春树终究走出孤独了没呢?

(一)丰富内心世界、增加生命密度

村上春树提出解决的方法之一,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清减自己与繁琐人事的联系,单纯自己,也单纯生活,将一切变得简单细致,延长生命的密度。

云彩、食物、音乐、爱人,都是拯救的良药。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人物,都非常仔细认真地生活,像品茶一样,品味时间,看似漫不经心,却未虚度光阴,相反,他们敏感纤细的情感雷达,将生活中的百味体味得细致黏稠,感人之深。比如作品中大段篇幅的环境描写。仅以云为例。他通过主人公的眼睛,看到了几乎所有时刻的云彩,它们或者变幻,或者凝滞,像是被从巨大无声的背景中,突然地拉了出来,告诉读者,回去看看,你们身边还有云这样惊奇的事物。

此外,村上春树的书中,有大量的关于食物的描写,食材、料理方式,细致甘比食谱,悠缓,不用费力,就能想象到主人公怎样品味食物,然后在美味中怎样变得愉悦。当然,关于大量音乐的描写,更让所有读者耳熟能详。因生活变得细致非常,本来荒芜的茫然的世界,却反而因生活的意义从高远深刻的地方拉了下来,弄得简单。

只是这种解答并非可以一步到位的解决。因为村上春树越在后期,越明确地感觉到社会对于个人的牵扯与裹挟。人存于其中,必然要被异化。

因此,他开始直面社会,企图从宗教、互助组织等方面来寻求答案。这在《1Q84》中有尝试。只是宗教组织会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中变得暴戾和不可控制,而社会组织则明显解决不了孤独,且容易引起混乱。

(二)寻找真我,与世界统一

村上春树常关注内心和外在的联系。他对于这种联系的寻找,就像佛教中对于本我的寻找,道教中对于道的探寻。在其早期作品《舞舞舞》中,“我”在一开始便被海豚宾馆中的世界所召唤。作品中,“我”的所有朋友在死去,都依次进入了那个世界。而“我”和情人由美吉交合之后,在梦里也先后进入了那个世界。这里的“另一个世界”则象征着内心的、本我的世界,里边有作者所喜悦的青春和爱情、自由、平和,一个让人自如不压迫的世界。结尾处主人公醒来,仍在俗世,有种明显的象征意味,即有了爱和联系,就找到了本我,而两个世界也就达到了统一。

这个问题在《1Q84》上也有类似的解读。青豆和天吾都是在家庭关系淡薄中生活。两个人在成长中,除了必要的谋生之外,与社会逐渐断绝联系,但是两人都在不断摸索,认真对待工作,对人充满悲悯,慢慢寻找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作品的结尾处,两人经过漫长的经历和思索,他们终于找到彼此。人不再孤独,两个世界统一,生活有了意义。

可见,村上春树对于孤独的解读,与他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世界意义的探讨有着直接的联系。两层含义的孤独是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社会的、异变的,因人而异的。后者则是存在的、恒久的,超越种族、民族、时间的。而对于孤独最终的救济,也分别指向了内在,一个人内在生命的维度。寻找自己内在的自足,无论是通过仔细体味生活,还是通过与世界的联系。在笔者看来,这与佛教与道教的修行异曲同工。生命最终突破孤独走向平和,仍需要人去寻找内在的那个真正的“我”。

[1]高文慧.西方现代视域中的村上春树[J].德州学院学报,2005(05).

[2]马宁.村上春树:被纵容的孤独[DB/OL].壹周网,2010-08-03.

[3]村上春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M].施晓炜,译.上海:南海出版公司,2010.

猜你喜欢

体味村上春树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长大的瞬间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体味细节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