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No.3的分析与演奏

2013-12-12吴英莲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即兴曲变奏曲舒伯特

吴英莲

(惠州学院 音乐系,广东 惠州 516007)

对于舒伯特大家非常熟悉,他是十九世纪初奥地利重要作曲家之一,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具有超出常人的音乐天赋,通常一部作品没有完成,另一部作品的旋律就迸发出来了,也常常同时产生几部作品的主题,他有着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舒伯特作曲的突发和神速,是难以让人相信的,他几分钟就可以创作一首歌曲,所以人们常说他的歌曲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脑海里流出来的。[1]

舒伯特幼年跟随父亲、哥哥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在学习的过程中即显示出超强的音乐天赋。11 岁时被送入免费寄宿的神学院合唱团,五年后结束了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其实他在这里不但系统地学习了作曲理论,而且还担任了管弦乐队的指挥,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1813年,16 岁的舒伯特来到了父亲的学校担任教师工作,同时开始创作,一首《纺车旁的格丽卿》的歌曲打开了舒伯特的创作灵感,从此大量优秀作品源源不断地从笔下流出。舒伯特在短短的31年中写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创作的歌曲有600 多首、歌剧18 部、交响乐10 部、弦乐四重奏19 首、钢琴奏鸣曲22 首、小提琴奏鸣曲4 首、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等,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音乐财富,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

在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当属8 首“即兴曲”了,它们旋律优美,无需高深的音乐修养,美妙的旋律直接诉诸感官,进而触动内心。以下对舒伯特“即兴曲”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即兴曲的音乐特征

即兴曲这种音乐体裁是舒伯特的创举。即兴曲一般是作曲家未经过事先准备,而是在钢琴上边创作边演奏作成的乐曲,往往是当时作曲家灵感的流露。在这些作品中音乐家的创作天赋、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和自我情感的释放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一首即兴曲既像一幅水墨丹青,尺幅短小却意境悠远;又像是一首小诗,清新隽永。

舒伯特约于1827年底完成了他的二组即兴曲,第一组是在9月完成,第二组是在12月完成的。这八首即兴曲并不像奏鸣曲那样乐章与乐章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各自独立且风格各异。有趣的是这二组即兴曲都是用降调写成的,音乐具有格调高雅、结构严紧、和声富于色彩、织体朴素、表现力强的特征。它们的旋律优美,结构简单,从音乐体裁和创作过程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更能表现出作曲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舒伯特超人的音乐灵感以及对音乐的驾驭都是独具匠心的。他将瞬息间的感受和遐想化为音乐的形式。舒伯特的8 首即兴曲是他在晚年时创作的,此时正处于古典主义结束和浪漫主义产生的时期,其创作特性是属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以抒发感情为主,既展示了钢琴柔美的一面又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3]。这8首即兴曲曲式结构虽然简单,但并不受形式的束缚,除了作品(Op.90No.1)和(Op.142No.3)使用变奏曲式,另外一首(Op.142No.1)采用再现四部曲式外,其他几首都采用了三部曲式的形式,并且运用了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在总体上体现出呈示——发展——再现的三部性结构原则,这也是古典主义及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典型手法之一。有人曾评价说舒伯特仅凭这8 首即兴曲就足以不朽,足见其即兴曲独特的韵味,以及对后世音乐深远的影响。

二、即兴曲Op.142No.3 的曲式分析

在舒伯特众多作品中即兴曲和音乐瞬间是钢琴作品的代表,也是钢琴文献中的瑰宝。在这八首即兴曲中完美体现了舒伯特的创作风格与个性,其旋律优美,大部分是以景抒情的意境,深受钢琴演奏者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3]

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而且即兴创作的作品都是杰作,其中笔者更喜欢Op.142No.3 这一首。此曲为变奏曲式,主题来自于舒伯特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罗莎蒙德》中的一首歌,其旋律优雅,极具歌唱性。变奏曲式这一体裁是在教堂音乐中产生的。当人们重复演唱一首曲子的时候,为了避免同一旋律的单调,常常在主题素材中加上新的变化声部,而且通过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如调性、节拍节奏、和声的变化等,最后逐渐接近主题,这样便形成了合唱变奏曲,而钢琴变奏曲是由合唱变奏曲发展而来。

即兴曲Op.142No.3 作品分析如下:此曲的曲式结构是主题(A)、变奏一(A1)、变奏二(A2)、变奏三(A3)、变奏四(A4)、变奏五(A5)及补充终止。

A:a(1 -8 小节)b(9 -16 小节)补充(17 -18 小节)

A1:a(19 -26 小节)b(27 -37 小节)

A2:a(38 -45 小节)b(46 -56 小节)

A3:a(57 -72 小节)b(73 -83 小节)

A4:a(84 -91)b(92 -105)

A5:a(106 -115)b(116 -126)补充(127 -135)

在调性上主题和变奏一、二都是降B 大调;第三变奏是降b 小调;第四变奏是降G 大调;第五变奏又回到了降B 大调,并结束在降B 大调上。调性的转换,使得色彩起了变化,情绪也随之改变。这首乐曲的和声具有古典主义功能性框架和声,在开始的主题段落和第五变奏都结束在主和弦上,偶尔用一个付属和声。如第9 小节就是D/Ⅵ-Ⅵ的和声进行,第五变奏后半段的第一小节也同样是D/Ⅵ-Ⅵ的和声进行,给人以一种离调的感觉。第三变奏曲的调性由降B 大调转到降b 小调,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和声手法,使得在和声色彩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即由明亮转为暗淡,从而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第四变奏转入降G大调,没有一点过渡,但在第四变奏最后二小节时和声提前转到降B 大调的T -D7,所以乐曲很自然就转回到降B 大调。

主题是降B 大调,2/2 拍子,曲调优美、高雅,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与歌唱性,像歌曲一样朗朗上口,伴奏织体朴实简单。(见谱例1)

谱例1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 的主题

第一变奏在主题的基础上,调性和速度没有多大的变化,左手伴奏变成了切分音,右手高音部分以分解和弦轻快地奏出,旋律中加了附点,使其变得别具流动性,恰似小溪涓涓流淌。(见谱例2)

谱例2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 第一变奏曲

第二变奏在原有的旋律中添加了回音与装饰音,使得旋律更加精致、华丽。同样是切分节奏伴奏,但在后半段切分节奏出现在高声部时,把旋律推向了高涨而热烈的气氛之中,随后又把这种高涨的情绪压了下去,为第三变奏做了铺垫,力度的强弱交替运用的是非常自然。(见谱例3)

谱例3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 第二变奏曲

随后引出了第三变奏,调性由降B 大调变成降b小调,流畅的三连音代替了分解和弦和切分音伴奏型,情绪由优美、歌唱性变为了悲怆性,音色暗了很多、也厚了很多,在这里表现出多样的色彩变化,为了这种音色要适当地增加踏板。(见谱例4)

谱例4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 第三变奏曲

第四变奏有种民族风格,具有载歌载舞的情绪,让人们沉浸在美妙的民族歌舞当中。但这里的旋律性不被强调,强调的是强烈的切分音的节奏感,并且旋律在左右手之间互换,一扫上一变奏的悲怆气氛。(见谱例5)

谱例5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 第四变奏曲

第五变奏进入了高潮段,作者用一串水珠滚动般的小音阶,奏出了华彩式短句,欢快而流动,创作了如诗如画的优美旋律,并把情境融入到音乐中重现了主题(见谱例6)。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见谱例7)

谱例6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 第五变奏曲

谱例7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 补充终止

三、即兴曲Op.142No.3 的演奏特点及教学价值

(一)即兴曲Op.142No.3 的演奏特点

笔者在教学中对这首作品情有独钟。舒伯特一生主要是致力于歌曲创作,这也直接影响和反映在其器乐曲的创作中,舒伯特即兴曲主题旋律的抒情性、歌唱性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这首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全曲旋律朴素纯美、简单易记,由一个主题与五个变奏组成:音乐主题优雅而舒展,极富歌唱性。这首作品的演奏特点如下:

1.主题的前半句旋律是用单音弹奏,配合左手简单的分解和弦伴奏,后半句是在前半句的基础上加了和弦音,使音乐变得饱满。力度上前半段要弱些,后半段稍稍增强些,结尾逐渐收回来。在触键上,要有所控制,用慢触键深触键的方法。踏板上用点踩的方法,后面随着力度加强踏板逐渐增多。

2.第一、二变奏是在主题基础上加了附点,使之原本优美的旋律变得更加流动,富于动感,在弹奏上要突出旋律声部,即右手四、五指的高声部,强调线条的横向运动,控制好大拇指弹奏的伴奏声部,弹出立体的二声部来,左手切分节奏型的伴奏要弹的有韵味,不要弹的太死板,让音乐中蕴含的美自然地流露出来。第二变奏回音、装饰音弹奏清晰,旋律色彩明亮,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左手还是切分节奏,弹法基本上与第一变奏相同。

3.第三变奏情绪的突变,旋律转成小调,情绪也转变成悲愤的情绪,力度上变化比较大,有明显的对比性,触键应该触到底,踏板踩的要多些,换的也要多些。节奏上变成了二对三,左手从头至尾都是三连音,手腕一定要放松,并把内在的音乐表现出来。

4.第四变奏具有民族的舞曲特色,情绪轻松,旋律在左右手中来回转换自由,左手在琶音轻柔的伴奏下,高音区和低音区开始了长长的对话,意味深长,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

5.第五变奏是音阶的跑动,以六连音音型出现的,像激荡的山泉,一泻千里。要把这种快速华丽的乐句弹奏流畅,音阶要弹的清晰连贯,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一丝的断开,左手配合着把旋律推向全曲的高潮。在触键上,音阶弹奏要具有颗粒性,切分节奏弹的有力且有弹性,踏板用的相对较少,注意旋律力度、速度的均匀。主题在一次次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在触键上要有所区别。

6.在踏板上,要根据旋律和声、音色、乐句的变化进行使用,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和声变化时要换踏板;第二,在弹奏歌唱性乐句时,要加踏板,这样会使音色圆润,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否则声音干干巴巴;第三,踏板的深浅,根据音乐的变化选择,当力度不强时,可以少踩些;当旋律浑厚有力,和声饱满时,踏板就要多些,甚至要踩满。

7.在节奏上,本曲是变奏曲,一定要把握全曲节奏的统一,不能因音符的疏密而导致忽快忽慢,一方面在节奏上保存着古典时期作品的整体统一,另一方面也有着浪漫主义时期节奏上的伸缩。例如第三变奏曲(谱例4)左右手节奏是不对称的,左手是三连音,右手正常节奏上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也就是说会出现二对三的节奏,注意双手节奏的准确,在弹奏上右手的和弦下键稍慢些并且弹到底,节奏拉宽,表现出音乐的浓浓的伤感与沉思。舒伯特运用转调方式,丰富了音乐的色彩,加强了音乐的抒情性,刻画出生动的音乐形象,引起了人们丰富的想象。

(二)即兴曲Op.142No.3 在教学中的价值

首先学习本曲有利于学生了解作曲家舒伯特,掌握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演奏风格;通过学习此作品把握即兴曲独有的自由体裁。

其次通过对本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演奏水平,具体方法如下:

1.培养学生对音乐结构层次感的控制能力。多声部的训练极为重要,因为钢琴是多声部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但要弹好就必须弹清楚每个声部,分清旋律和伴奏声部,安排好旋律和伴奏的关系,强调线条的横向运动,提高手指对声部的控制能力,如第一、第二变奏,第三变奏曲就要在几个声部中突出旋律声部,其次是低声部,具有自己的线条,最后才是中间声部。

2.引导学生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并把情境融入到音乐中来,通过不同的触键弹奏好各变奏。例如主题与变奏二是比较歌唱的旋律,手指的触键面就要稍大些,慢而深地触键,这样是有所控制地发出优美的声音;变奏一和变奏四、五是快速跑动的音符,那么就要把手指立起来,用指尖触键,手指尽量贴着琴键,动作小些,以保证节奏的准确和快速的跑动;变奏三是带有悲怆情绪的旋律,那么触键面更大,触键时轻柔、平稳地把琴键深深按下,把手臂的重量直接送到指尖,声音更加深沉而富有弹性。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踏板。在浪漫主义时期,几乎所有作品都要使用踏板。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并没有在谱面上标记踏板,但在演奏时却不能没有,使用原则前面已讲。

总之,舒伯特的即兴曲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突破了传统形式的限制,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这些钢琴小品如同一首委婉清新的小诗,又似山间流淌的小溪,让人们感受着大师的内心情感和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舒伯特作为古典主义大师,他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1]高晓光,吴国翥.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510 -512.

[2]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419 -420.

[3]蔡梦.舒伯特钢琴小品中的抒情因素[J].钢琴艺术,2000(3):9 -11.

猜你喜欢

即兴曲变奏曲舒伯特
河边的四季变奏曲
河边的四季变奏曲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心情变奏曲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作品142第一首的结构特征与演奏分析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老棉裤变奏曲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