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大亚湾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战略探讨

2013-12-12袁书琪程珍香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海钓大亚湾渔业

林 岚,袁书琪,叶 群,程珍香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

在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休闲渔业是指利用各种渔业资源、渔村、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地、渔业设备、渔业产品等,结合渔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等,策划设计相关活动或休闲空间,提供游客体验渔业、休闲游憩的一种新型业态。20 世纪60年代以来,休闲渔业在国外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渔业作为我国渔业经济的新兴产业,日益引起我国一些省市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同时,广东省休闲渔业开始萌芽,休闲渔业在全国发展较早,已有一定发展基础。据2012年统计广东省约700 艘渔船参与休闲观光渔业项目,涉及渔业人口大约2 万多人,年出航约7 万次,接待游客50 万人,休闲渔业产值约7 亿多元,出口创汇500 多万美元。[1]休闲渔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渔具、水族器材用品、观赏鱼饲料、渔药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广东省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惠州大亚湾区休闲渔业具有较早的开发基础。2004年6月17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式批准获得继中山市和广州番禺区(现南沙区)以后的第三个开展休闲渔业的试点地区。休闲渔业是大亚湾区传统的旅游项目,但现有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规模与投资普遍较小,项目类型较单一,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档次低,经济附加值低;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较落后;市场存在无序竞争,无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游客需求。在推进“环大亚湾经济带”的大开发,创造优质生活的重要“蓝色引擎”(包括发展海洋经济和低碳产业),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是大亚湾区滨海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惠州市海滨城市形象的重要引擎。未来如何彰显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海湾岛屿旅游特色,延续海洋文化记忆,如何增强大亚湾区海湾岛屿“宜居、宜业、宜游”的体验功能,这些都需要重新开展休闲渔业战略性发展规划与建设。本文基于大亚湾区休闲渔业开发基础及市场需求潜力,从主题定位、功能定位、项目建设、空间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重新审视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深度发展的战略构想,期望能推进大亚湾区专业化、特色化的休闲渔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惠州市乃至广东省滨海旅游的重要内容。

一、大亚湾区休闲渔业开发基础

(一)海域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大亚湾自然条件优越,常年风平浪静,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高,饵料生物种类多,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据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记载的生物种类多达1300 多种,其中浮游植物241 种,浮游动物300多种,鱼类400 多种,贝类200 多种,甲壳类100 多种,棘皮类60 多种,藻类30 多种,同时拥有广东唯一的马氏珠目贝自然苗场和鲷科鱼类天然种苗主要产区,石斑鱼类、龙虾、鲍鱼等名贵种类的幼体密集区,还有多种贝类、甲壳类等特有种类,是南海水产种质资源库,与北部胶州湾同属我国两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海湾。[2]

近年来,大亚湾区经济及社会发展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带来影响,但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据2010年惠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保护区内核心区、缓冲区及试验区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各功能区要求。除受陆源入海排污影响较大的河口区(淡澳河入海口)导致近岸海域水质出现下降趋势,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基本保持良好: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除镉含量为二类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质量标准;主要海水养殖区沉积物质量和养殖生物质量总体良好,翡翠贻贝和对虾质量均未超标,符合二类以上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南海石化排污口环境质量较好。珊瑚礁是海域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大亚湾是我国沿海少数有珊瑚分布的海湾之一,已发现有17 种浅水石珊瑚,8 个种类的优势种;湾北岸和湾中部9 个岛屿均有较多珊瑚分布,其主要分布在离岛屿岸边约400m,珊瑚覆盖率从20%到50%不等,底质以砂和砾石为主。[3]珊瑚区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富生产力的海域之一,也是休闲渔业旅游高品质、多元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二)海洋休闲旅游初步开发,休闲渔业发展空间较大

大亚湾区现有7 个传统渔村(澳头街道的东升村、前进村、飞帆村、金门塘村、三门村、霞涌街道的霞新村和新村等),渔业人口6330 人,4 个有居民海岛,大多数以渔立岛,以水产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导产业。大亚湾渔家风情游已有10 多年历史,是广东生态游7 条热线之一。至2011年底,已开发5 条蓝色海洋旅游线路,开展“百岛风情”、“夜海捕鱼”、“情系大亚湾”、“渔村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东升岛、大辣甲岛、大三门岛等主要渔家风情旅游区。拥有“惠州大亚湾潮运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惠州大亚湾南港休闲渔业旅游服务有限公司”2 家休闲渔业公司,获得广东省渔政部门批准的休闲渔船造船指标共48 艘,建成投入使用6 艘。已开通澳头至三门岛、霞涌至惠东巽寮、霞涌至巽寮湾三角洲岛、大甲岛等3 条海上旅游观光航线,另有8 家游船公司(有豪华游船15 艘,载客856人),2 家游艇俱乐部(有豪华游船3 艘,载客80 人),澳头、三门和霞涌3 个渔港(共容纳大小渔船1900 艘)及渔船779 艘(不包括本区入户流动渔船和外港渔船)。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及统筹管理,海洋休闲旅游开发建设粗放,产品初级且单一,岛屿资源利用及陆岛联动开发十分有限,旅游用海面积仍最少。

随着深莞惠一体化陆地交通先行发展,“城际互访”、“一小时生活圈”、“半小时生活圈”交通圈将逐步形成,经济发达、旅游需求旺盛的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将是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持久的客源地。在目前广东省休闲渔业旅游供给相对有限的背景下,旺盛市场需求带动大亚湾区渔民转产转业,投资建设休闲渔业的希望与信心。广阔海域、众多未利用的海岛资源、淳朴渔村地方风情以及大陆-海岛联动开发都将为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深度开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空间。

(三)惠渔政策大力推进,传统渔业转型蓄势待发

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在广东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全省已取得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的共识。《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修订、《关于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保持渔区稳定议案的决议》、《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等颁布,以及确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为休闲渔业主管部门等,这些都标志着广东省休闲渔业开发正逐步从无序化、零散化走向有序化、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经营。

同时,大亚湾区委区政府也积极实施有关渔民减负、扶持渔民减船转产和柴油涨价补助等“惠渔”政策,积极引导渔民转业转产。大亚湾区渔民各种税费负担大幅减少50%以上,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渔船管理费、港口卫生费、过港治安费,免征渔业船舶变更费、登记费、海洋渔业船舶船员考试费、渔业捕捞许可证工本费,免收渔民海事调解费、治安联防费等。[4]大力推进实施多项惠及渔民工程,如安排资金约1600 万元,用于发放渔民生活补贴、海岛渔民交通补贴及建造休闲渔船、扶持深水网箱养鱼、安排商铺受益补助村集体等项目,提高渔民生活水平;安排约700 万元建造经费,为每个渔村建造1 艘休闲渔船等惠渔政策。[5]此外,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高端化经营休闲渔业也受到全区政府领导重视及企业认可,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蓄势勃发。

二、休闲渔业战略规划

(一)主题定位

在坚持融合情景体验、加大文化挖掘和注重社区参与的原则下,根据大亚湾区休闲渔业发展基础及其发展潜力,本文提出以主题化、情境化体验为休闲渔业旅游规划核心,以客家疍民特色文化传统为内涵,以亲海休闲养生为普适市场目标,以中高端海洋养生度假为引领,打造集渔业休闲、海洋养生、海岸海岛主题度假、亲海居住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度假海湾新地标的主题定位。

(二)功能定位

1.本业旅游功能的充分开发

大亚湾区渔业生产,包括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两大类业态。海洋捕捞,包括远海作业、近海作业和滩涂作业(讨小海)等活动。休闲渔业的本业是渔业,休闲渔业的基本业态是涉渔生产体验。当前,大亚湾休闲渔业的本业旅游功能开发尚不完善,存在再开发的空间。近期可开发旅游功能的,主要是近海捕捞和滩涂讨小海。

近海捕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能体验“做一日渔民”生活的。各地沿海以渔港为基地广泛开发的这项旅游活动,是休闲渔业中的主业,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客源市场广泛,设备添置少,薄利多销,但对海上安全的要求高,需要核准专业营运资质。在大亚湾渔村、渔民转业快,渔港功能减退的当今,留住部分有经验的渔民,广泛开发上规模的此类活动,诚属必要。为寻找近海较好的渔场,可将休闲渔港设在海岛上。此外,大亚湾大陆可供“讨小海”的海岸不多,可在海岛上开发此类活动,充分保护和利用“无人岛”的滩涂资源。讨小海的危险性小,时程较短,是客源面广的易开发项目,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条件下,可多开发。

2.高端旅游功能的早期培育

休闲渔业的大众业态发展,虽然容易上规模,但也容易产生环保、安全等隐患。休闲渔业的高端旅游功能,可以引领整个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和品位的提升。从大亚湾休闲渔业定位来看,高端旅游功能的培育是当务之急。

高端休闲渔业,在大亚湾区主要是指海钓产业。目前,一些地方的海钓业被泛化和混同于随意的海上垂钓,既缺乏持久的吸引力,难成大气,也存在安全隐患,久而久之,将影响大亚湾休闲渔业的口碑。大亚湾区海钓业的起步,应当一开始就与国际接轨,标准化、规范化,抢占目前我国还为数不多的海钓运动高地。要真正培育成“海上高尔夫”,即真正培育“运动海钓”(即专业海钓)业态,严格把握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严格市场监管制度。充分培育专业海钓的高端社交、商务信息、专业赛事等专门业态。

3.空间旅游功能的就地发挥

大亚湾区休闲渔业的空间基地是渔村与渔港。与富有刺激性的渔业生产体验相比,渔村生活可以提供舒适性和对渔民生活的探究性。渔港空间则是渔业生产过程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可用来举办有关渔业生产的有关仪式,例如一年中的开渔节和休渔节,一天中的出海祝福和回港庆贺。一些海陆互动节目,也可在渔港就地开发。渔业基地应有渔业特色,充分体现在渔村空间的任何一个方面,主要包括渔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节事、体育、艺术、社区组织、行政管理等。

目前大亚湾渔村已经现代化、非疍化,房屋建筑、衣饰、交通工具、生产生活用品等已经失去特色,失去了对远来游客的探究价值、体验价值和审美意义。而餐饮、节俗、宗族、宗教、体育和艺术等方面尚有古风可寻,当务之急是要发掘、传承和修复大亚湾渔村的传统文化,让现代游客能够回到传统,让陆地游客能够体味自然与人文海风,特别要关注大亚湾区渔民的客家祖籍。在保存较好的传统文化空间里,可以在其内部装修现代生活设施,成为旅游接待设施。反之,在已现代化的渔村渔港空间里,也可以在其内部修复传统生活风气,而成为客家休闲渔业旅游接待设施。

4.附带旅游功能的延伸开发

除了与渔业有关的产业和文化之外,还有一些非渔产业和生态文化可作为大亚湾区休闲渔业附带旅游功能而延伸开发。依托大亚湾区休闲渔业营运空间、产品和文化,可以开发海洋养生、海滨养生。养生是与休闲渔业很接近的产业。大亚湾海岸、海岛的空气和海水品质有利于健康,体育运动也与休闲渔业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休闲渔业体验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亲海空运动而吸纳有利于人体的物质与能量。渔村、海岛的运动环境,乘船出海的运动过程,都有益于健康,应当充分利用。海鲜美食与海岛陆生动植物美食,都有独特的养生功效。利用大亚湾区的现有条件,也可将养生、体育、医疗结合起来,开发出严格意义上的医疗旅游。此外,大亚湾海岛总给人以寻梦的感觉,很适合结合海岛居住度假,开发休憩、度假、房地产置办、蜜月、养老、亲子互动、慢生活等连带旅游的功能。

(三)项目建设

1.创建综合效益明显的休闲渔业时尚综合体

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开发,要后来居上,需要逐步创建完善的休闲渔业综合体,形成产业链。霞涌、澳头、海岛等地,都可以布局休闲渔业旅游综合体。具体项目包括:

(1)规范建设好大亚湾区生鲜鱼市。鱼市里是生活,鱼市外是风景,以满足游客渔业休闲观光、购物、渔业修学情境体验的需求。鱼市以卖海洋水产品为主,高中低鱼店兼有,鱼货直销、交易、加工、餐饮、水族器材、观赏鱼饲料生产等服务体系配套。打造“南中国海最大湾——大亚湾鱼市”的品牌知名度,统一提升“大亚湾”水产品品牌含金量。

(2)完善水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大亚湾区水产品数量和种类丰富、特色品种和珍稀品种较多的优势,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和技术,生产绿色时尚食品、绿色珍贵礼品、大亚湾区品牌休闲渔业旅游纪念品、绿色高尚首饰等系列加工产品。

(3)加大水产品加工产业业态创新。主要体现在DIY 制作上。除了开发水产品加工产业观光、水产品交易商务、水产品养生修学、水产品美食等业态之外,可拓展水产品加工修学、水产品养殖租赁、水产品加工季节性休闲假日、休闲渔业房地产等新业态。还可将客家疍民文化与西方传统和时尚文化相结合,创造室内外游艺、游戏与国内外规范竞赛、水产品DIY 加工有机结合的活动。

2.创立南中国海最完善的海钓运动体系

大亚湾区休闲渔业不应急于低品位海钓开发,应适应不同的海钓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开发海钓系列产品,提升海钓旅游品牌。具体项目包括:

(1)可先依托渔船转型或游艇,开发近海船钓,组织船钓大赛事。船钓,除了船和钓具外,对其他设施要求不多,而经济效益最高。由于游艇比渔船稳,方便更多怕晕船的游客,更容易与国际海钓行业接轨和规范化,也便于开展标准的海钓国际赛事。选择海域开阔,海钓资源丰富的海区(如辣甲列岛、沱泞列岛),建设人工浮鱼礁和海钓浮平台,发展休闲海钓。也可在大亚湾漫长的大陆和岛礁岸线上开发这一“稳坐钓鱼台”的自古中华传统文化就有的矶钓运动和赛事。

(2)依托系列海钓组织形式,开发系列海钓旅游产品。高端海钓采用封闭型私密会所组织形式,由有经济实力的法人投资,如同国际惯例,作为大亚湾区海钓业品牌旗舰,引领大亚湾区海钓业的规模发展、品质发展。大亚湾海钓业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受众为企、事业单位和中产阶层散客,采用半公开会所组织方式和商业俱乐部经营业态,以专业赛事为品牌形式,以商务活动为实质。也适当发展中低端海钓业,采取固定会员制与散客落地组团两种营运业态,采用自助钓具与租赁钓具兼存的服务形式,开展活动和群众性赛事。

(3)积极培育海钓产业及其市场,吸纳社会资本和渔民投资海洋牧场建设,参与海洋牧场的管理。大亚湾海钓业与养生业有机结合,除了专业赛事外,培训受众海钓养心、养身、养性素养,以大亚湾舒适气候时空、海上负氧离子、海鲜养生价值为旅游吸引力。海钓产业客源市场,在中国大陆尚需培育。大亚湾区海钓业要抢占海钓业经营管理、导钓服务、海钓体验的专业培训产业市场和商机。从一开始上规模开发海钓旅游,就着手主办赛事,且与国内外赛事挂钩,打造“大亚湾中国南海杯系列海钓大奖赛”品牌。

3.创造科学规范的海洋养生产品系列

国内养生旅游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够规范科学,品位不高。大亚湾区打造海洋休闲度假旅游,海洋养生是其主要潜力旅游板块之一。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开发也重在海洋养生特色,一开始就应当规范科学的养生产品,作为大亚湾养生旅游后来居上的依托。因此,大亚湾区休闲渔业养生产品打造,必须把握好养生服务之前、服务之中、服务之后三个阶段,构成系列养生服务产品。具体项目包括:

(1)为游客提供多元化养生服务产品的选择。休闲渔业养生系列产品包括动态养生和静态养生两方面。动态养生包括海钓、讨小海、客家传统体育活动,滨海绿道健步、骑行等。静态养生包括海洋药物与海鲜食疗、休闲垂钓、海岛居住、海滨吸氧、海水SPA 等。还有养生渔村、养生渔宴、养生鱼疗、养生食府、海上养生休闲会所等,养生服务要渗透到海钓运动,渔家生活中去。

(2)引进健康管理产业,为游客量身定做养生方案,提供科学体检服务。养生服务要科学、规范,遵照有关养生标准进行,要有专家指导、专业人员操作,取代非专业的导游服务。可在西部霞涌滨海旅游综合体建设中,积极引进健康管理产业。

(3)积累养生服务档案,提供售后服务。游客离去前还应为游客提供身体检测,并建立档案,提供售后服务,以吸引回头客。

4.打造南中国海客家疍民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发展休闲渔业的两个必要条件之一。发展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文化,主要是指客家疍民传统文化。大亚湾区疍民历史兼有客家传统,使大亚湾区正在减退的渔业有其独特的传统优势。因此,应将大亚湾区海洋文化底蕴的客家疍民文化列为惠州市文化发掘、传承、保护、开发总体规划的重点。立足长远,近期先摸清客家疍民文化底蕴,不急于重复同构开发,加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做好海洋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远期力求打造南中国海沿岸客家疍民文化特色传承的特色休闲旅游基地,这也符合惠州市“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具体工作包括:

(1)从近期看,渔家产品是大亚湾休闲渔业的大宗普适性产品,不仅可以吸纳众多退养渔民参与,还可以促进大陆和海岛的渔村建设。依托“大亚湾渔人码头”、“大亚湾渔家”等品牌和设施容易开业、上规模。特别是出海捕鱼活动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深受游客喜欢,可进一步深度开发。如结合大亚湾海洋气象水文、浅海底地形、岛礁特点、海域特征、渔业资源环境与生产状况等,依托专业技术(遥感、卫星观测、实地监测、声光电控鱼等)支撑,科学绘制不同时段(早晚、季节)渔场分布图及相关渔汛知识,明晰捕鱼旅游线路,营造不一样的寓教于乐的出海捕鱼旅游体验。同时,可进一步深入开发多功能复合型休闲渔业产品,如渔家运动休闲型(海钓)、渔业体验型(参与渔捞作业、箱网养殖、定置网作业、鱼业养殖、水产加工、渔村参观、渔家客栈、海湾海岛观光等)、渔乡美食型(海鲜品尝、渔家宴、特产选购等)、渔业教育文化型(渔训中心、技术推广中心、渔业展示馆、海事博物馆等)等客家渔民原生态“生活”旅游体验。

(2)从长远看,大亚湾作为客家疍民文化由陆向海的枢纽,以大亚湾客家疍民传统文化为内涵,则足以吸引中高端受众和境外受众,具有独特的寻根怀古净化心灵的吸引力。大亚湾区渔家产品可从“做一天大亚湾客家疍民”特色活动做起,让游客从身、心两方面深度感受大亚湾早期客家渔业和渔村生活的真情实感。特别要突显客家疍民不同于沿海地区原住疍民,其一方面传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另一方面敢于富于向海洋向海外拼搏创业之气魄。客家疍民文化旅游不拘泥于房屋建筑等外在空间形式,着重修复、营造客家先民耕海牧渔的精神氛围,具体包括客家亲根祭祖宗族生活体验,客家胥民民间宗族活动观光,客家渔俗、民俗活动参与、客家美食养生、客家海洋文化研讨观摩、大亚湾海外客属恳亲会观摩,以及举办首创“客家疍民文化传承世界选美”、“客家胥民服饰选美”、“大亚湾开渔节与休渔节”、一年一度的“情系大亚湾”暑期休闲渔业周、大亚湾渔家风情婚礼、亲子休闲渔业夏令营、国际渔家影视展映、大亚湾休闲渔业慈善海钓国际大赛、大亚湾海洋渔业环保志愿者行动周、中国(大亚湾)海上龙舟邀请赛等有声有色的客家胥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可建立中国(大亚湾)客家疍民谱牒馆。为防止客家疍民文脉的湮灭,也可积极联合申报客家疍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

(四)空间布局

大亚湾区休闲渔业旅游开发总体空间布局为“一中心两带五节点”(表1)。

表1 大亚湾休闲渔业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三、休闲渔业发展保障

(一)配套工程建设

1.保障大亚湾海钓基底。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建设海钓游艇码头,改造海钓渔船码头。按照国际标准,置备或改造海钓游艇、渔船,逐步淘汰第一、二代渔船,配置第三、四代渔船。在大陆、海岛沿岸建设矶钓点,在大亚湾鱼排上修建海上浮式海钓平台。在海岸线水下建造海底人工鱼礁,集聚鱼群。在海岸、水库网箱养鱼基底修造垂钓平台等。

2.澳头修建大亚湾休闲渔业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属下的信息、文化、交通、娱乐、养生等中心建筑,尤其是其内部硬件工程建设要到位,按照各行各业的标准,乃至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施工建设。要装备足够的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养生保健、医药、综合演艺、商务交流、购物街市、交通运输、娱乐典礼等设施,以及海钓渔船码头配套建设。

3.霞涌、澳头、小桂湾、大小辣甲岛、大小三门岛等节点所有工程建设,尽量就地取材,与周边环境协调。

(二)文化调查开发

1.挖掘客家疍民文化。要将大亚湾区海洋文化底蕴的客家疍民文化列为惠州市文化发掘、传承、保护、开发总体规划的重点,由市、区两级文化管理部门规划、实施调查、分类、评价的基础工作。必须聘请省内外乃至境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专家担任指导和具体参与调查研究工作。

2.建立数字化的客家疍民文化信息库。数据库不仅供旅游开发使用,也为惠州文化、统战、商务部门所用。客家疍民文化包括宗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劝商文化、劝学文化、渔文化、艺术文化等。

3.争取客家疍民文化受到国内外重视。遵循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意图,争取大亚湾区客家疍民文化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重视,在惠州市、大亚湾区各行各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客家疍民文化作为内涵式发展的资本,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将客家疍民文化看作客家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间纽带,积极参与申报“客家千里长廊”、“海上丝路文化”等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4.吸引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大亚湾区休闲渔业。吸引文化界、投资界投资开发以惠州客家疍民文化为主题的影视、文学、演艺、动漫游戏等产品。

(三)环境保护整治

1.严格资源保护制度。由于休闲渔业比较传统渔业在时空上更加集中,因此,必须严格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渔网工具指标控制制度,建立休闲渔业旅游线路环境容量控制制度。特别在休渔带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按照国际海钓惯例,实行放生制度。要建设近岸鱼礁等生态保护项目,保护渔业资源。切实实行低碳开发,采用清洁能源,建设具有示范性的低碳建筑、低碳船队。

2.建立环境安全体制。严格休闲渔业海上交通和海上活动的安全条例制定和安全监督检查。科学规范调控休闲渔船游客承载容量,提高休闲渔业安全系数。所有经营、操作单位、人员都要经过严格安全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建立休闲渔业天气和海情预报系统。

3.整治生态卫生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居民社区建设,大力度整治渔村、码头、海岛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结合沿海绿道建设与绿化,清除海岸人为污染的污染源。切实做到无污染、无异味,加大绿化、亮化的力度,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能接待境外游客的小镇、码头、道路。

(四)业态融合拓展

1.与渔业本业结合。充分利用渔业优质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休闲渔业,例如与优稀海洋水产养殖基地、海水养殖科学试验基地相结合,开发观光渔业、体验渔业等业态。

2.与养生业态融合。重点开发休闲养生渔业。在渔业部门融入养生业态。要研究海钓、渔业生产等过程与养生的关系,在渔业部门和企业设置养生必要的设施,如体验设施等。还要与餐饮产业、体育产业、医药产业等融合,形成渔区有效的养生产业,也使其他产业依附养生产业而突显养生功能。这些产业缺乏养生经验,应由旅游部门作为中介,使这些产业向养生转型。

3.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大亚湾区休闲渔业要从“渔家乐”低水平业态提升,其关键在于客家疍民文化的产业化。渔村的文化水平难以承担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文化部门应承担起将客家疍民文化产业化和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重任。

(五)人力优化配置

1.引进高层次的专业运动人才和专业养生人才。可以通过经营高档次产业的企业入驻或者招聘及培训人才。立足于大亚湾、惠州市自身的文化人士,也要引进文化创意企业或文化创意人才。

2.及早规划人才的配置。将大亚湾区“渔家乐”式的旅游产业提升到高品位的休闲养生产业,需要及早规划人才的配置,并且必须由政府出台引进人才和培训人才的政策,才能跟得上旅游开发。

3.重视人才培训教育。除了上述重点人才之外,大亚湾区旅游的各要素人才都有一个提升的问题,食、宿、行、游、购、娱等各种产业人才都要培训。大亚湾区旅游业与涉旅行业的人才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大亚湾区应构建融通各部门、各行业的人才管理、引进和培训机构,统筹规划,统一行动。

(六)管理创新提升

1.建立能够统一管理休闲渔业及与之相关行业的高层次管理机构。可先成立渔业部门和旅游部门为核心的休闲渔业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作为临时重点任务临时机构。待休闲渔业有所起色,再陆续完善管理功能及组成成员,成为永久性的休闲渔业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2.在发展机制和政策层面上先行先试。给予休闲渔业旅游开发在用人、用地、资金筹措、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要制定一批休闲渔业发展的条例、标准、规划。一些条例标准可以是广东全省通行的,再制定大亚湾区执行政策的细则。

3.引导多层次、多方位的投资。要设置投资门槛,验明资金的优质性。必须严格按照休闲渔业发展规划,集中投融资于重点项目。一开始就要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业绩好的企业来开发和经营休闲渔业。

4.加强休闲渔业市场监管。加快休闲渔业市场从无序竞争转向有序规范。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基础上建立休闲渔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功能。

[1]2012年中国海洋休闲垂钓渔业市场现状[EB/OL].(2012-12-09)[2013-03-20].http:∥club.china.com/data/zhivankexin2012.thread/4411624/2749/09/47/6_1.html.

[2]冯正平.广东省的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EB/OL].(2011-08-25)[2013-03-20].http:∥www.docin.com/p-475162163.html.

[3]林昭进,邱水松,张汉华,等.大亚湾浅水石珊瑚的分布现状及生态特点[J].热带海洋学报,2007(3):63 -67.

[4]丘思远.大亚湾规划新建7 个养殖区,力推健康养殖[EB/OL].(2006-10-10)[2013-03-10].http: ∥news.sohu.com/20061010/n245715296.shtml.

[5]陈小龙.大亚湾实施惠渔政策,海岛渔民有交通补助[EB/OL].(2012-03-12)[2013-03-24].http:∥city.xizi.com/n/o/201203/48517.shtml.

猜你喜欢

海钓大亚湾渔业
湛江市休闲海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又一里程碑!大亚湾区与欧德油储签订合作协议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大亚湾造礁石珊瑚现状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福建霞浦举办休闲海钓大赛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基于SOP规程的大亚湾堆芯冷却监测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