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2013-12-10宋满荣
宋满荣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开始逐渐取代应试教育。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的转变以往的观念和形式,把学生而非教师置于主体地位。对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来说也是如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内容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传授各种化学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是要把学生当做主体,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整个学习过程也转变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主体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处于主导地位,负责统领一切。但是,素质教育要求化学教学过程不只要传授各种化学知识,还要注意探讨获得各种化学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说,素质教育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积极为学生服务,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素质教育。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提高认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有效加强初中化学素质,我们首先需要提高认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并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然后,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的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例如,学校可以聘请教育专家来学校做报告,组织教师集体参与报告会,并鼓励大家大多提问,多交流,不断进步。同时,各学校之间也可以积极的联合起来,开展各种参观和交流、讨论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 把学生置于主导地位,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主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不断提高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望较大的时期,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根本所在。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只一味的将大量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原理等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在结束课堂教学的时候,还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熟记各种公式和知识点。初中化学本身知识点较多,较枯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没有耐心、毫无头绪等情况,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需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化学课堂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营造民主和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并给予给关怀帮助。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感状态,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于是,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往灌输各种化学知识的教学模式也变为学生互动认知的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自由查询资料。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在查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以及最终得出的心得体会等。在轻松融洽的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总结即可。在布置各种课后练习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大胆放手,合理开展主体教育
学生在上初中之后初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刚开始在感觉较为新鲜的同时,也难免会产生一定的 陌生感和距离感。此时,教师要积极的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大胆放手,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权,合理开展各种主体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人人参与学习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以激活学生的心智,启发他们观察、发现、思考、归纳、总结、探究。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实验,这便是一个极好的开展主题教学与的机会。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演示各种化学实验,尤其是那些反应结果较为鲜明的实验,例如氧气实验和氢气实验等。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 镁的化合反应实验,先将实验会用到的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大家思考,猜以下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接着,在试验过程中发出耀眼的白光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反应得出的是什么现象,除了发出白光,还出现了些什么现象。接着,实验结束,教师可以鼓励大家展开热烈的集体讨论,并得出结论。然后,教师要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积极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然后,教师带领大家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回顾。帮助大家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于是,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互动,并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观察和思考,积极的思考和交流意见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了教材中各种枯燥理论知识的内涵。同时也加深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印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很好的锻炼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看待考试,保证学生的主动性
化学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各种考试,但在以往的考试中,不少教师都会采取加压的手段,利用排名次等方式来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但是,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更好的予以弥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看待考试,以保证学生的主动性。在每次考试之后,对于考试的最终结果,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着重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建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的分析问题,找出改善的方法。这样以来,学生便成为试卷的主人,而非受分数牵制的被动的承受者。所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在每次考试之后,带领大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摆脱分数和名次的束缚,科学评价。从而保证学生足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五 、总结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者的角色,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胆放手,合理开展主体教育。并合理看待考试,保证学生足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想军.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5):23-24.
[2]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88-89.
[3]解开毕.初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