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聚苹果酸/明胶微胶囊的制备

2013-12-06吴艳丽俞鸿千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15期
关键词:苹果酸微胶囊明胶

吴艳丽,马 霞,俞鸿千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聚苹果酸(poly malic acid,PMLA)是一种水溶性脂肪族聚酯,以L-苹果酸(MLA)为唯一单体通过酯键联接而成,它是天然多聚物中新近开发的一种生物多聚物。与许多其他天然多聚物不同,PMLA分子中有许多自由羧基,这些自由羧基赋予了它许多特别的性质。PMLA最初是在1969年由微生物学家Shimada[1]等在研究一种环状青霉索(Penicillium cyclopium)时发现的,1979年Vert等首次用化学法将其合成出来[2]。PMLA以苹果酸为基本结构单元,以一个分子苹果酸的-OH和另一个分子苹果酸α-或β-COOH连接而成。有三种结构的PMLA:α-型、β -型和,α,β -型,其结构如图1 所示[3]。可用通式PMLAxHyRz(x:L-苹果酸单元所占比例,y:侧基-COOH所占比例,R:侧基取代基,z:侧基取代基所占比例)表示[4]。

图1 聚苹果酸的结构式Fig.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poly malic acid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聚苹果酸(PMLA) 实验室自制;明胶 Sigma;aOH、冰醋酸等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YP1002N,上海精科;定式恒温磁力搅拌器 Feb-94,上海闵行虹谱仪器厂;离心机 L-530,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冷冻干燥器 FD-1-50,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纳米粒度仪 Zetasizer Nano ZS型,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实验室pH计FE20,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冷冻恒温振荡器 DHZ-D,太仓市实验设备厂。

1.2 实验方法

1.2.1 发酵制备聚苹果酸[5-7]将发酵液于4200r/min离心30min,取清液。调pH至5,加等体积乙醇,于3500r/min离心10min,取清液。将清液浓缩至1/2体积,加2倍体积乙醇,于3500r/min离心10min,取清液。将清液浓缩至1/3体积,再加4倍体积乙醇,于4200r/min离心10min,取沉淀。用少量蒸馏水将沉淀溶解,透析2d,每4h换一次水。将透析好的溶液冷冻干燥24h,即得到产物PMLA。

1.2.2 预实验 本课题是首次以PMLA和明胶为壁材制作微胶囊,根据复凝聚法的原理可知[8-10],壁材分散相中含有两种以上的亲水胶体,通过调节介质pH等,使带异性电荷的两种胶体之间因电荷中和而溶解度降低,引起相分离而产生凝聚。PMLA为阴性,明胶的等电点为4.8~9.0,pH低于4.8时表现为阳性,反之大于9.0时表现为阴性。故PMLA和明胶可以聚合成为微胶囊壁材。

为了得到体系均匀、PdI较小、粒径较小的微胶囊,首先要确定两种壁材的滴加顺序和滴加时所用的器材。根据实验室条件,选用输液管,酸式滴定管和酸式滴定管头加装输液针头三种滴加器材,PMLA滴入明胶和明胶滴入PMLA两种滴加顺序。

1.2.3 Plackett-Burman实验 应用 Design Expert软件对实验进行 Plackett-Burman 设计(表 1)[11]。对实验过程的6个主要因素进行筛选:即择PMLA浓度,明胶浓度、明胶pH、滴速、转速和搅拌反应时间,外加5个虚拟变量,每个变量分别确定(+)和(-)两个水平,以微胶囊粒径和PdI为考察量[12]。

表1 Plackett-Burman设计因素水平Table 1 The levels of various factors in Plackett-Burman design

1.2.4 Box-Benhnken实验 在PB实验的基础上,选取较佳的因素和水平,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微胶囊制作条件进行优化,获取最佳工艺参数,根据Box-Benhnken 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12],选取对微胶囊PdI影响显著的因素——明胶浓度,以及三个便于控制的因素PMLA浓度,明胶pH和反应时间,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设计水平见表2,响应面实验结果见表5。

表2 Box-Benhnken设计因素水平Table 2 The levels of various factors in Box-Behnken Design

2 结果与讨论

2.1 预实验结果

用酸式滴定管加装针头制微胶囊,微胶囊的粒径在200~400nm之间,但是体系PdI在0.5~1.0之间,偏大;用酸式滴定管制微胶囊,其粒径在500~1200nm之间,偏大,但体系PdI很小;用输液管制微胶囊,微胶囊粒径很大,且滴速很难控制。通过对比,选择酸式滴定管加装针头来制作微胶囊。

2.2 Plackett-Burman 实验结果

根据PB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表3和表4。

表3 对粒径分析的偏回归系数及因素显著性分析Table 3 The particle diameter of the two model test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表4 对PdI分析的偏回归系数及因素显著性分析Table 4 The PdI of the two model test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表3可以明显看出因素X3(滴速)、X6(转速)、X8(虚拟因素)和X10(虚拟因素)为主要影响因子,其影响值分别为20.63、22.90、23.62和22.37,而另外3个虚拟因素X7、X9和X11对粒径的低值影响(2.84、1.65、1.72)也表明了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经影响因素筛选,得到以粒径为响应值的线性方程为:

Y1=359.78-38.60X3+40.67X6-41.30X8+40.20X10

方差分析模型的Prob(P)>F值为0.0015,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即该模型在被研究的整个回归区域拟合很好;负相关系数R2=0.8952,说明相关性较好;校正决定系数Adj R2=0.8352,表明83.52%的实验数据的变异性可用此回归模型来解释;通常情况下变化系数(CV)越低,实验的可信性和精密度越高,CV值等于10.01,表示PB实验的可信度和精确度较好;精密度(Adeq Precision)是有效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大于4.0视为合理。本实验精密度达到10.506。

同上分析得到:Y2=0.61-0.13X2+0.066X4+0.063X6

2.3 Box-Benhnken 实验结果分析[13-14]

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的分析结果,微胶囊粒径的回归方程为:

Y3=+299.48+39.20A-11.16B-93.77C+22.69D+51.85AB+6.90AC-122.20AD-65.17BC+176.10BD+125.92CD+154.13A2+45.16B2+130.98C2+53.34D2

表5 Box-Benhnken实验设计结果Table 5 The results of Box-Behnken design

由表7可知,该模型F值为14.76(p<0.0001)说明模型显著,仅有0.01%的可能产生噪音。在失拟项p=0.0592>0.05不显著,推断这个模型不容易产生误差。,R2=0.9365。这个模型中 C、BD、A2、C2是显著影响因素。各因素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明胶pH、PMLA浓度、反应时间和明胶浓度。明胶pH的影响程度尤为显著(p<0.0001),其次是 PMLA浓度(p<0.05),反应时间和明胶浓度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

等高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出交互效应的强弱,椭圆形表示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圆形则与之相反[15]。如图2至图6所示为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对粒径的影响。

表6 粒径的二次模型方差分析Table 6 Particle size of two model analysis of variance

表7 粒径的二次模型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Table 7 The particle diameter of the two model test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图2 Y=f(A,B)响应面立体分析Fig.2 Y=f(A,B)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图3 Y=f(A,C)响应面立体分析Fig.3 Y=f(A,C)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图4 Y=f(A,D)响应面立体分析Fig.4 Y=f(A,D)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图5 Y=f(B,C)响应面立体分析Fig.5 Y=f(B,C)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图6 Y=f(C,D)响应面立体分析Fig.6 Y=f(C,D)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图7 Y=f(B,D)响应面立体分析Fig.7 Y=f(B,D)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对响应面实验数据的计算,得到最优条件组合为:PMLA浓度0.09%,明胶浓度0.13%,明胶 pH4.0,反应时间24.36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粒径为204.57nm微胶囊。

为了方便实验,取PMLA浓度0.10%,明胶浓度0.13%,明胶pH4.0,反应时间25min时验证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得到的最优条件,做三组平行实验。结果表明,实际测量值288.37nm与预测值接近,说明该模型是合理有效的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3 结论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制作PMLA-明胶微胶囊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响应面图及等高线图进行分析,获得影响微胶囊粒径和体系PdI的最佳条件,并利用模型方程对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PMLA浓度、明胶pH对微胶囊粒径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对体系PdI有显著影响;PMLA浓度与明胶pH对粒径的交互影响不显著;PMLA浓度与明胶浓度、明胶浓度与明胶pH对PdI的交互影响显著。由粒径和PdI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可知:PMLA浓度0.1%,明胶浓度0.13%,明胶pH4.0,反应时间25min时,微胶囊粒径为288.37nm。而验证实验证明了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是合理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1]Shimada K,Matsushima K,Fukumoto J,et al.Poly-L-malic acid:a new protease inhibitor from Penicillium cuclopium[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69,35(5):619-624.

[2]李睿颖,许勤虎,刘晓鸥,等.聚苹果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发展[J].食品工程,2009(2):6-9.

[3]Nagata N,Nakahara T,Tabuchi T.Fermentative production of poly(( - malic acid),a polyelectrolytic biopolyester,by Aureobasidium sp[J].Biosci Biotech Biochem,1993,57(4):638-642.

[4]戴种,李云政,张青山,等.生物可降解材料聚苹果酸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19(5):359-262.

[5]刘双江.出芽短梗霉菌株CBS591.75和DSM2404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7,13(3):279-283.

[6]宋长江,孙村民,等.同时获得副产物普鲁兰的β-聚苹果酸的制备方法[P].中国:CN101100687A.2008-01-09.

[7]徐志南,张慧莉,等.一种产生聚苹果酸的菌株及利用其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方法[P].中国:CN102220248A.2011-10-19.

[8]许时婴,张晓鸣,夏书琴,等.《微胶囊技术——原理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0-78.

[9]高艳,欧阳建勋,谢定,等.复合凝聚法制备辣椒素微胶囊的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36(5):51-53.

[10]Zsolt Keresztessy,Magdolna Bodnár,Elizabeth Ber,et al.elf-assembling chitosan/poly-γ-glutam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J].Colloid Polym Sci,2009,28(7):759-765.

[11]徐向宏,何明珠 .《实验设计与 Design-Expert、SPSS 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6-160;194-204.

[12]鞠蕾,马霞.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其纳米胶囊的制备[D].上海: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2:21-23.

[13]刘建峰,葛向阳,梁云祥.响应面法优化豆粕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6):87-91.

[14]代文亮,程龙,陶文沂.响应面法在紫杉醇产生菌发酵前提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1):66-72.

[15]陈海华,鲁军.响应面发优化狭鳕鱼皮明胶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8):168-174.

猜你喜欢

苹果酸微胶囊明胶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苹果酸中的对映异构体D-苹果酸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聚砜包覆双环戊二烯微胶囊的制备
一种用于橡胶材料自修复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
仙人掌多糖微胶囊化研究
壳聚糖和氯化钙处理对采后黄冠梨苹果酸代谢酶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烘烤过程中中、上部烟叶苹果酸及相关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