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维互动:高校大学生红色教育有效模式的构建

2013-12-04刘卫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红色思想大学生

刘卫平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红色教育,是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领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大战略举措,应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探究和构建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有效模式,无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创新红色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现代意义的红色教育,是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比传统意义上的红色教育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更富有时代气息,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一)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急需加强红色教育。大学生阶段是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最易变化的阶段,也是最终确立某种固定思想意识、心理行为模式,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全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导致部分青年大学生思想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革命优良传统、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淡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呈蔓延之势,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功利心强,讲究实用、追求实惠已成为很多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红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榜样示范、信念导向、民族自信、核心价值认同等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1],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要使当代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急需要加强和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红色教育,着力打造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平台,用红色思想和红色精神来引领和激励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当前高校红色教育开放性和有效性缺乏,急需改革创新红色教育模式。红色教育,不只是简单的以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及其文物场地等为背景题材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具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综合功能,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取向,是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目前高校的“红色教育”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红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过于狭隘,或只局限于革命传统教育,或人为地被贴上“左”的标签;二是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生动性、时尚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够,学生对红色教育不感兴趣。大多数高校红色教育内容缺乏丰富性,只停留在参观、看电影等肤浅层面,并有形式主义倾向,教育效果较差。三是教育开放性和实践性不强,教育途径单一,模式呆板,系统封闭,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没有吸引力。四是红色教育各个环节缺乏必然的系统整合性和协调性,难以形成强大的高校思想主流影响力量。五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停留在红色教育的表层,没有挖掘其深层含义,开展的活动难以形成良好的活动效果,在新形势、新变化面前灵敏性和主动性不强,无法适应大学生多样化需求,在青年大学生面前常常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四维立体互动:当前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有效模式

目前,作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红色思想,已日益成为我国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红色教育则是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和战略任务。“四维立体互动型”红色教育模式(见图1),针对当前高校红色教育存在的模式陈旧、方法单一、系统封闭、手段落后,缺乏对象的针对性、运行的系统性、机制的科学性、手段的时尚性和教育的有效性等问题,根据大学生认知规律、成长成才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从系统整体原则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观,将红色思想、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四个维度看作一个立体互动、相互协调的有机政治体来研究和构建,是一种注重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内容的先进性、路径的多元性、手段的时尚性、运行的协调性和教育的实践性,与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相适应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开放型、立体式的高校红色教育新模式。

图1 四维立体互动型大学生红色教育模式

四维立体互动型红色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协调运行的四个维度:

(一)红色思想引领。红色思想,不仅包括以革命思想为主体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精神,更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与时俱进的一切先进思想和理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公民道德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红色教育的灵魂。

(二)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是体现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2]红色文化熏陶是青年大学生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有效路径。以红色为主调,充分借鉴艺术、情感、时尚等元素,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注重以文化人、潜移默化,是推进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综合实践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基本方法。高校大学生的红色思想教育也应该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公益、“三下乡”社会实践、观摩革命老区、重走长征路、军事训练、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开展多形式、多环节、多渠道、开放型、立体式的红色综合实践活动,深化红色教育,大力提升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科学机制保障。主要包括高效协调的红色教育领导机制、红色资源整合与建设机制、红色教育投入与评价机制、内外开放联动的红色教育合作机制。

三、路径与载体:科学构建四维立体互动型红色教育模式

(一)红色思想引领的有效路径与载体。一是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者工程”和“大学生德育提升工程”,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实践,着力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当代青年大学生头脑。二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红色思想引领的主阵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大力建设和丰富红色思想引领的课堂资源,体现党的政策理论、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大力加强省级和校级思想政治课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大力引进丰富的红色教育素材,包括红色本土教材;大力引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内容、科学发展观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与学风建设、素质拓展、养成教育融合,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高度”;大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展示课,案例教学,课堂大讨论,辩论式学习,老红军与学生对话,实践教学等,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基地、讲授与寻访相融合,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教学实习考察中亲身体验“红色思想理论”的精髓,构筑起完整、科学、有效的红色思想课堂引领体系。三是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思想引领研究团队,让红色思想引领融入教学、科研、教育和研发各个环节,建立起高校红色文化产业研发基地,成立红色根据地史料研究所、文化研究所等机构,注重利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或事迹教育、激励和引领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立志成才。四是开设三级红色讲坛。新颖的红色讲坛的开设是实现红色思想引领的新型有效的途径。要构建班级、系级、校级三个级红色讲坛,充分融入民主、艺术、情感、互动等元素,力求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五是开办红色网站和红色手机报,深挖红色主流思想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心建设和推出网络教育精品,如百部红色影视栏目、心理咨询栏目、网上红色论坛、红色主题网页设计、网上辅导员、网上评论员、各系部的网络专栏、红色博客撰写“博文”等,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思想教育活动;每日编辑简短的文字、图片、新闻等各种主题的红色手机报,统一向学生手机用户发送,让大学生们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教育,使之成为很好的一块红色思想教育阵地、成为一方传播红色思想与精神的平台,抢占思想教育制高点。

(二)红色文化推进的有效载体与路径。红色文化建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3]。红色文化熏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一是以红色为主体元素,开展青年文化艺术节,培育青年大学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爱党爱人民情怀,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志报国、服务人民。二是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为龙头,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激发青年大学生勇于挑战、勇于创新意识,培育青年大学生崇尚科学、不惧困难、献身祖国的精神。三是建立“红色走廊”,打造以红色影院、红色壁画、红色校园橱窗、红色流动展板等为主体的“校园红色走廊”打造校园红色教育阵地,使大学生随时随处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四是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师生创作反映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时代精神的红色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理论专题片、红色话剧、历史剧、小品、舞蹈,甚至创作红色歌曲、绘画、雕刻等形式丰富的艺术作品,再现本土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设红色视觉盛宴。同时,制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及当前幸福生活和身边先进人物事迹的文学作品、FLASH动漫,DV、MV等红色精品。五是打造以选播红歌、经典选读、推介典型人物和事迹、“学子风采”采访活动等为内容的富有校园特色和感染力的红色校园广播、红色简报和杂志。红色校园广播是高校学生享受红色文化必不可少的听觉大餐,如选播红歌、美文选读、红色新闻、采访活动等。它具有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它能使校园沐浴在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红色思想的氛围中,让全体学生在感染中陶冶,在陶冶中熏陶,在熏陶中奋进,在奋进中提高、升华,促进、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发展。此外,加大大学生红色社团建设力度,广泛开展社团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三)综合实践深化的有效载体与路径。一是组织观摩红色旅游景区和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革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路径,是传播红色思想的重要载体。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观摩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老区,让青年大学生真实体验理解革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辅之以演讲、征文、实践报告等活动环节,及时促进大学生内化为坚定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升华为高尚精神境界。特别要经常组织青年大学生重走长征路。长征路是红色思想的见证,是长征精神的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的生动课堂。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品质,塑造大学生的灵魂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三是充分利用特殊节假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高校要抓住每年的三八节、清明节、七一、八一、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大学生通过凭吊、祭扫、宣誓仪式、成人仪式等方式来回顾先人的光辉历程,重温体验革命传统精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四是积极开展“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大学是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和深化红色教育的十分重要路经。通过社会调查、支教服务、医疗服务、文艺演出、科技服务等方式,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认识,增进与农村群众感情,感受改革开放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立志报国、服务人民。五是组织红色社团实践活动。高校社团是传播主流文化、彰显青年大学生时代精神的主要阵地。高校应重视红歌队、红色表演团、红色演讲团、红色宣传团等红色社团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的活动载体和有效途径,围绕红色教育这一主题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扩大红色教育的覆盖面,将红色教育深入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验红色熏陶,接受红色思想的洗礼,激发大学生也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六是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高校可结合各专业特点成立各种义务志愿队,组织他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群众,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免费修理家电、义务献血、服务福利院与敬老院等实践活动,在社会公益活动中自我教育,洗涤思想,升华对群众、对党、对国家的感情。

(四)红色教育保障机制的主要构建维度。一是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参与,校内外紧密结合、协调联动的红色教育领导机制,共同负责大学生红色教育工作。同时,由高校宣传部、学工部、思政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协同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联合建立相互协调、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青年红色教育协同中心,负责红色教育目标制定、开发实施、评价反馈等工作,确保红色教育有序有效推进。二是构建有力的校内外红色资源整合与建设机制。红色资源,是彰显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所有思想、精神、文化及其载体的总和,是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依托。而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均散见于各市区县乡。高校应以区域为依托,依靠各级政府,注重红色资源库和红色实践基地建设,挖掘体现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凝练地方红色精神,创作地方红色作品,不断整合和建设高校红色教育资源。三是构建科学的红色教育投入与评价机制。将红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和制度设计中,促进红色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红色教育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放在红色教育理论研究,红色产品开发与推广,红色基地建设等。建立红色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提高红色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四是构建开放联动的红色教育合作机制。建立与地方政府、社会文化部门、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学术团体、红色实践基地等的联动合作机制,协同开展红色教育研究与建设,构建推进高校红色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宽领域、多途径、多层次、全覆盖的开放立体型大学生红色教育新模式,共同致力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施镱,张文.用红色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韩振江.论“红色文化”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1(8).

猜你喜欢

红色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红色在哪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