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以福州466名小学生为例

2013-12-04陈晶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组织性矛盾性高中生

陈晶晶,陈 浩

(1.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福清350300;

2.福州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二小学,福建福州35000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青少年已成为我国网络成瘾重灾区,网络游戏成瘾则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类型。基于我国十省市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状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中有79.3%玩过网络游戏,成瘾比例达3.2%[1]。虽然比例不高,但考虑到我国庞大的青少年人口基数,以及网络游戏成瘾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的危害,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社会,网络的使用不可避免,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也不仅只是负面的。研究发现,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的行为倾向,更偏向在游戏过程实现社会互动和自我提升。同时,网络游戏还给予青少年情感慰藉与成就体验[2]。基于此,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不能简单要求青少年拒绝玩网络游戏,而是重在引导青少年适度玩网络游戏,避免沉迷于其中。由此出发,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是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一条重要的有利途径。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的对象集中于大、中学生,主要针对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因素与干预进行研究[3]。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减少与减轻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需要早关注、早发现与早干预。早关注,即不是在大、中学这些网络游戏成瘾多发阶段才关注,而是在之前的小学阶段就应当关注孩子的网络游戏行为。早发现,即不是等到孩子已经网络游戏成瘾时才发现,而是在出现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时就发现。早干预,即预防性干预,通过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的潜在因素并加以改变,使其失去滋生的温床。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选择小学生群体,就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进行研究。已有的研究结果亦说明这一研究主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首份小学生上网行为调查显示,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就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7.1%的上网小学生有网瘾,“上网玩游戏”是小学生患网瘾的主要原因。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低龄化趋势,说明对小学生群体关注的必要性。王希鹏的研究指出,网络游戏成瘾是逐步形成的,“成瘾”都经历一个“喜欢—迷恋—沉浸—成瘾”的过程,网络游戏成瘾几乎都是网络游戏迷恋调节不当情况下造成的[4]。我们认为个体网络游戏成瘾过程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过程,“喜欢”与“迷恋”之间有质的区别,迷恋网络游戏即产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迷恋”的后续阶段即网瘾倾向继续发展,症状不断加重。因此及时发现个体的网瘾倾向并及早干预是可行的,并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但是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大中学生,主要针对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还很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环境影响,他们对家庭的依赖以及受家庭的影响比大中学生更直接、更深远。个人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家庭对小学生的网络使用影响日益增加。小学生群体中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分布情况如何?家庭因素怎样影响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形成及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分布情况,分析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关系来探讨这两个问题,所得的研究结果可为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家庭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和福清两个地方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共500名,获得有效问卷466份。其中三年级135人,四年级117人,五年级136人,六年级78人;男生248人,女生218人,和父母双亲共同居住的305人,未和父母双亲一起居住(包括单亲,留守儿童等情况)161人。

(二)工具

1.网络游戏成瘾倾向问卷

崔丽娟编制的《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共有10个项目[5],界定分数为7,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3。在崔丽娟的研究中,将“需要不断打破记录(或过关)来取得向往的兴奋(或想成为高手或游戏中的强者)”、“多次努力去控制、减少或停止玩游戏但都失败了”和“当没有打破记录(或者没过关时)时,总希望再来一次,以实现突破”这三个项目视为该量表的主成分项目,认为即使没有达到界定分数,个体一旦出现了符合这三个项目的行为表现,就应该引起重视,注意引导和干预。我们以此为依据,将对这三个项目都做肯定回答的被试,视为网络游戏成瘾倾向。

2.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家庭环境量表(FES)含有10个分量表[6],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选择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中的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以及控制性四个分量表,共36道题目,并针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对量表的部分文字表达做了不改变原意的修改。题目均为是非题。“是”记1分,“否”记2分。然后根据一定的转化公式,将每个分量表的得分计算出来。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该量表代表的家庭环境特征越突出。

三、结果

(一)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情况

在466名被试者中,对《网络游戏成瘾倾向问卷》三个项目都做肯定回答者有96名,占所有被试20.6%。其中男生有77人,占男生总数31.05%;女生有19人,占女生总数8.72%,经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显著(X2=35.042,p=0.000)。三至六年级各年级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比例分别为19.26%、18.80%、23.53%和20.51%。经卡方检验各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X2=5.667,p=0.129)。和父母双亲一起居住者的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比例是16.39%,未和父母双亲一起居住(包括单亲,留守儿童等情况)者的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比例是28.57%,经卡方检验两者差异不显著(X2=0.167, p=0.683)。

(二)是否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在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控制性上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是否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在家庭控制性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在家庭亲密度、矛盾性和组织性三个维度上差异都非常显著。

表1 是否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在家庭环境各维度上的差异

(三)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环境各维度之间的相关

结果显示,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矛盾性之间为显著正相关(r=0.30,p<0.01),家庭矛盾性越突出,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越严重;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亲密度(r=-0.22,p<0.01)及家庭组织性(r=-0.16,p<0.0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家庭亲密度、组织性越好,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越少;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控制性无相关(r=-0.00,p>0.05),具体数据见表 2。

表2 网络游戏迷恋行为与家庭环境各维度之间的相关

(四)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亲密度、矛盾性和组织性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游戏成瘾倾向问卷的总分为因变量,以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和家庭组织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其中家庭亲密度和家庭矛盾性进入方程,R2=0.10,F=25.78,p<0.001,方程显著。由标准回归系数可知,家庭矛盾性较之于家庭亲密度对网络游戏迷恋问卷的总分的影响更大。模型的回归方程为:网络游戏迷恋问卷的总分=1.74-0.06×X1+0.03×X2,其中X1为家庭矛盾性,X2为家庭亲密度。

表3 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亲密度、矛盾性和组织性的多元回归分析

四、讨论

(一)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现状

学界就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情况的调查研究比较少,左斌等对我国十省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情况亦采用崔丽娟的《网络游戏成瘾量表》进行调查发现:在小学到大学阶段的四类在校学生群体中,小学生中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最低,为1.9%;高中生中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居中,为3.2%;初中生和大学生中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最高,均为3.7%。本研究采用崔丽娟的《网络游戏成瘾量表》中三个主成分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中已有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比例很高,占总人数的20.6%。综合前人研究与本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比例较高,但是已经成瘾的小学生比例较低,而初中阶段则成为网络游戏成瘾的第一个高峰点。这一现象说明虽然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比例在小学到大学四个阶段中是比例最低的,但这一阶段却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高危阶段,因为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处在网络游戏成瘾倾向阶段,如果不及时干预,在初中阶段就会发展为网络游戏成瘾。因此,小学三至六年级阶段是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对这一阶段个体的网络游戏行为引起高度重视,并对有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个体及早引导、干预,将会大大减轻初中阶段的网络游戏成瘾比例。

本研究发现,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中男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比例高于女生,这与前人关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跟男女本身的性别差异有关。研究指出男女之间存在微小的性别差异,比如男性更倾向于冒险行为,而女孩更容易对成人要求顺从;男性比女性更多的使用身体和言语攻击、具有更大的活动性;男孩更多的受到发展性问题的伤害等。这些性别差异可能导致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因此,男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高于女生。

本研究还发现,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这与前人相近研究的结果一致。这表明小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并不会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而自动发生改变,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预防网络游戏成瘾重在早期干预。

(二)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目前就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还较少,但是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从家庭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大、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例如:程绍珍,杨明,师莹的研究中指出[7],家庭环境对高中生是否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在家庭中,家庭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支持,鼓励其他成员公开活动、表达情感,减少或避免发生相互攻击、吵闹行为可以降低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概率。家长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家庭成员对社会、文化、艺术等活动有浓厚兴趣,并且恪守社会道德规范,这样可以降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父母或其他核心人物有组织的安排家庭活动,避免用严厉的家规约束高中生,可以降低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李永占的研究调查了郑州市城区的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8],探究家庭环境中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三因素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家庭组织性显著低于未成瘾者,网络成瘾者的家庭控制性显著高于未成瘾者,提示家庭组织性和家庭控制性对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否都有影响,但影响的方向正好相反;家庭组织性越高,其子女网络成瘾的倾向性越低,而家庭的成功性、控制性越高,其子女网络成瘾倾向性越高。

张海涛的研究中通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9]、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00名高职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高职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自我和谐具有重要关系。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自由表达情感、矛盾性较小、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对伦理价值重视程度较高、家庭活动组织明确等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在现实中能得到满足,就无需在网络中徘徊。

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亦证实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具体如何影响,与前人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前人研究认为:是否与父母一起生活、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家庭组织性和家庭控制性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本调查结果却发现是否和父母双亲一起居住、家庭环境的控制性对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影响并不明显。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和家庭组织性对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影响显著,其中家庭矛盾性影响最大,其次是亲密度,再次是组织性。家庭矛盾越突出,孩子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越明显,而家庭亲密度与家庭组织性越好,孩子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则越少。比较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各因素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是影响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首要因素。家庭成员之间的吵闹、相互攻击等破坏感情的消极言行,更容易使孩子倾向于网络游戏成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为了逃避现实中不良的家庭关系,孩子上网玩游戏是为了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情感慰藉。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积极的情感表达与互动,父母或其他核心人物有组织地安排家庭活动是预防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积极因素。

[1]佐斌,马红宇.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研究——基于十省市的调查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7-122.

[2]黄少华.网络游戏意识对网络游戏行为的影响——以青少年网民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2):59-68.

[3]刘勤学,方晓义,周楠.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5-70.

[4]王希鹏.大学生网络迷恋现象及教育引导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崔丽娟.用安戈夫方法对网络成瘾与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J].应用心理学,2006:142-147.

[6]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93-109.

[7]程绍珍,杨明,师莹.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14).

[8]李永占.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4):244-246

[9]张海涛,苏苓,王美芳.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组织性矛盾性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蚂蚁:比人类更有组织性的动物
蚂蚁:比人类更有组织性的动物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自尊在网络成瘾与矛盾性的家庭环境中的中介作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英美法系对价原则的矛盾性及其解读
电子步行计与RT3活动感应器测量学龄前儿童参与组织性游戏活动的有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