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2013-12-04贺晓蓉
贺晓蓉
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临床病死率比较高[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同时,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也是十分重要的[2]。本文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的效果,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常规护理干预与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为(60.12±1.45)岁;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为(60.34±1.0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将患者病房布置得比较舒适、温馨、安全,病房要保持安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人员要穿戴整齐、淡妆[3],进行微笑护理服务,在接待患者时要主动、热情,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尽可能消除患者的陌生、紧张的感觉,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并且发展较为迅速,存在猝死的可能,而且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心前区的疼痛、活动无力,这都使患者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例如:焦虑、紧张、恐惧等,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分类,并且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4]。例如:部分患者由于对环境和监护设备的陌生感,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同时很容易出现睡眠困难,针对存在这种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调整呼吸,让患者适应住院环境,稳定患者的情绪,向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增强患者的信心。还有部分患者会由于身兼丈夫(妻子)、儿女、父母等角色,会在患病后存在严重的顾虑心理,特别是家里还有正在读书的孩子的患者,其不但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5],在生病后会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还要为生病支付医疗费用,因此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可能会不积极配合治疗,急于出院,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强调彻底治疗的意义,让患者不要急于一时,只有配合治疗,才能保证家庭日后的生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使用恰当的语言、举止,要给患者留下和蔼、亲和的形象[6],这样患者会将自己的感受一一向护理人员讲述,例如:多使用“请”字开头,以“谢谢”结束[7],选择性使用一定的问候性语言让患者感觉亲切,使人性化服务被患者所接受。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康复档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有个性的护理服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仅根据医生的医嘱和患者的要求进行护理操作,不进行主动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焦虑、护理满意度情况。临床疗效主要考察心绞痛和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理焦虑参照心理焦虑状态评价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越严重。护理满意度由本院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8]。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在经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其心绞痛发生率和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心理焦虑 两组护理前心理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经人性化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情况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情况比较(±s) 分
组别 护理前心理焦虑评分 护理后心理焦虑评分观察组(n=56) 76.23±2.12 45.32±1.09对照组(n=56) 77.18±2.09 60.23±1.27 t值 2.6352 28.3736 P值 >0.05 <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32±6.36)分,对照组为(80.24±3.9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52,P<0.05)。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中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9],是一种近些年临床广泛推广的护理理念。本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求,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本院组织临床护士深入学习、认识、掌握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方法,转变传统旧观念,改变传统被动、等待、执行医嘱的护理方式,主动和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深入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负担,在治疗患者的病痛同时,充分尊重患者,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解释治疗方法和护理操作过程[10],通过换位思考,向患者表达出理解和同情,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上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相比,其心绞痛和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更低、护理后心理焦虑评分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情况评分更高。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董玲玲,吕淑红,张积平,等.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60-62.
[2]施菊梅.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7):125-125.
[3]赵雪梅.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52-653.
[4]陈秀珍.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52-153.
[5]曹磊.人性化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117-118.
[6]曹利芸.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57例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46-147.
[7]曲振瑞,曲亚丽.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19(5):78-79.
[8]黎晓宁.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6):111-112.
[9]刘英,崔言华,张莲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4(1):366-367.
[10]孙晓芬.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粗浅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