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休眠读者唤醒对策探讨——以遵义师范学院在校生为例
2013-12-03龙珍付
龙珍付
(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99)
1 休眠读者状况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师范生为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 余人,是黔北的教师摇篮。作为未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师范专业大学生需博览群书,掌握广博的知识,方能适应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要,然而遵义师范学院学生图书借阅状况并不乐观。为了客观掌握大学生的图书借阅状况,笔者特从学校图书馆金盘系统中抽取2009 级和2010级的5,328 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这两个年级分别为大学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大学二、三年级是本科生大学学习阶段中最为稳定的时段,也是大学学习生涯中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因此,笔者选取的研究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性,同时选取的数据量大,覆盖范围广,能有效地满足研究需要,确保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并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采集的数据显示遵义师范学院大学生借书存在如下特点:
一是人均借书量不高。遵义师范学院2009、2010 级本科学生总人数5,328 人,全年到馆借阅图书共58,248 册,人均年借书量仅为10.93 册,也就是说这些本科学生平均每月看书不足一册,远远达不到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读者年借书量每人50 册这一指标要求。
二是借书达标率极低。从表1 中可见,全年图书借阅量达到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规定数量标准的人数仅有129 人,达标率为2.42%,由此可见遵义师范学院学生图书借阅状况不容乐观。
三是休眠读者众多。从表1 我们还可以看出,在统计的5,328 名本科生中,有1,532 位同学全年未借阅一本图书,占调查总人数的28.75%。假如把全年图书借阅量不足10 册的读者定义为半休眠读者,那么该类读者共有1,595 人,则占总数的29.94%。两类休眠读者总数3,127 人,所占比率高达58.69%。由此可见,遵义师范学院休眠读者规模相当庞大,如何唤醒休眠读者对于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而言,可谓紧迫而又任重道远。
表1 2009、2010 级本科生借书量
2 休眠读者成因分析
笔者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揭示当代大学生读者长期休眠的根本原因,为唤醒大学生读者提供对策依据。笔者针对2009、2010 两个年级休眠读者较为集中的班级展开了抽样调查,问卷主要由开放式和封闭式组成,共发放问卷250 份,回收有效问卷249 份,有效问卷率为99.6%,其中男生85 名,女生164 名。经调查分析发现,读者处于休眠状况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见表2)。
2.1 学习任务重
从表2 可以看出因学习任务重而不借阅的学生占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33.33%,也即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学习任务重而成为休眠读者的。为此,笔者针对此问题进一步展开深入的访谈,大学一年级,基于新生刚高中毕业,对大学学习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因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相对宽松,每周课程相对较少,一年级每学期开设的各类课程5 ~6 门,周课时在16 ~20 节之间。而大学四年级学生,因其教育实习期为6个月之久,实习结束其主要学习任务为撰写毕业论文,故而,大学四年级的课程安排相对较少,四年级最后学期课程仅有2 ~3 门,周课时为4 ~8 节。然而,依据国家规定的大学本科专业应修满相应学分标准,所以大学二、三年级则是课程安排最为集中的时段,每学期开设的课程7 ~11 门,周课时28 ~40 节,由此可见,这两个年级是大学期间学期任务最重的时期,因此,繁重的学习任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表2 读者休眠成因分析
2.2 借不到自己要借的书
从表2 我们还可以看出,因借不到自己想要的图书而成为休眠读者的学生占据调查学生总数的29.32%。据访谈调查发现,首先,此类学生中部分学生前往图书馆借书是具有明确的借书目标,或是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去借书、或是老师布置任务、或是为了完成作业、或是参加某种考试等等,往往同一班级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借阅同一本或内容相似的图书;另外,一些名著名家经典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期盼借阅的书籍,然而图书馆图书的复本量是有限的,致使许多学生一时借不到自己所要的图书,所以,这部分同学也就有兴而来失望而归了,连续几次空手而归,渐渐地也就对借书不感兴趣了。这类学生其实有着较明确的借阅动机,然而却因藏书不足或图书流通管理问题,致使其转变成休眠读者。
2.3 不知道要看或要借什么书
通过调查还发现,约有22.49%的学生到图书馆时,没有明确的借阅目标,往往是走马观花、随意浏览,有如意的就借,没有适合的就空手而归。这类读者面对图书馆众多图书,因为没有任务要求、没有明确目的所以也就不知道要看或要借什么书,因此,这类读者偶尔借阅几本,但大多是到流通部浏览图书而已,诸多半休眠读者是由此形成。
2.4 电子媒体图书冲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电子媒体资料的开放运用,许多学生利用网络的便捷手段阅读书刊、查找资料,致使到馆借阅图书的学生减少。据调查,因使用查阅电子资料而减少图书借阅的学生占有15.66%。
2.5 不想看书
值得关注的是,在所调查的249 名学生中居然有29 人,即11.65%的学生根本不想看书。笔者针对这部分同学展开访谈发现,学生不想看书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目标也没有理想,缺乏看书动力;二是有的同学经过紧张的高考之后就是想放松一下自己,从而形成惰性,厌恶看书;三是有的是想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或做兼职赚取生活费等等,从而没有时间借阅课外书籍。
3 休眠读者的唤醒对策
3.1 建立大学生借阅档案,及时掌握读者借阅信息
图书馆应该建立大学生读者借阅档案,及时掌握一段时间内休眠大学生读者信息,分析休眠读者的规模及特征。对处于休眠状态的大学生读者群,图书馆应主动地接触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设有专门的图书馆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开导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3.2 反馈读者信息,建议优化课程设置
图书馆应及时向学校相关领导及教务管理部门反馈大学生图书借阅状况信息,反映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的现实状况,建议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安排的时间分布,为学生减轻课堂学习负担和压力,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图书阅读时间。
3.3 强化入馆教育,提升学生图书借阅技能
新生对图书馆充满了好奇,图书馆一定要抓住新生的这一心理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应将新生入馆教育制度化,且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入馆教育的时间、内容、方式方法等,比如我校新生在分校,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就安排了查询机查找书目这一课程,然而,分校没有查询机,查找书目、借书等都是原始的手工操作,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操作查询机,到了大二来到学校本部,早就把查询机操作方法忘得一干二净,根本就不会使用,所以在大一设置这一课程就很不科学。而对图书阅读的意义、图书馆功能、馆藏布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目录体系、规章制度等的教育则应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这样使新生对图书馆就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为以后有效借阅图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激起新生对图书馆的兴趣,激发新生对图书的渴求愿望,为今后四年博览群书打下牢固的心理基础。
3.4 做好“新书”推荐,引导学生图书借阅动向
新书推荐对引导学生图书借阅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推荐工作可分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专业性图书,对于这个板块可列出书单并附上内容简介推荐给专业老师,然后通过专业老师向学生推荐,也可通过学院组织一些专业新书推荐的讲座来达到目的。另一部分是大众化图书,对这部分图书可分类列出书名并附上图书内容简介或书评,然后将之挂在图书馆网页上供读者查阅了解,或在全校举办新书推荐讲座。
3.5 针对不同年级读者特点,提供多样化服务
不同“年级”的读者服务内容及方式应有所区别,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根据年级特点向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比如大一新生人生观、价值观易受环境的影响,可以推荐一些励志类、人文精神类、哲学思想类及与专业课相关的书籍,并进行阅读方式、方法、技巧的指导,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大二和大三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及其它方面的文化修养的阅读;大二大三学生还要参加英语四级、计算机能力等等的考试,图书馆还可以向他们推介一些相关专业的书籍以满足他们获取各种资格证书考试的需要。大四学生,有着毕业论文撰写的任务和就业目标的选择,图书馆应为他们推荐撰写毕业论文所需的相关资料及参加各种求职考试的相关资料等等。
3.6 针对学科特点,突出推阅差异化
不同“学科”推阅内容不同,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图书上百万册,种类繁多,学生图书借阅必然是有筛选、有目标的。遵义师范学院设有14个二级学院32个专业方向,图书馆应根据不同专业为读者进行推荐阅读,推荐的方式方法也应多样化,可将每年所进专业新书向专业老师推荐再由专业老师向学生推荐,也可到各学院去作专业书推荐报告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学科有哪些书可看做到心中有数,至于其它图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多样化选择。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然而大量休眠读者的存在,使得宝贵的图书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图书的知识功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制约了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及时唤醒各类休眠读者,既是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相关部门以及教师的通力合作,共同激发学生的图书阅读兴趣。
[1]张晓珏.高校图书馆图书超期因素剖析与对策研[J].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12):132.
[2]赵琳.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鞍[J].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5-107.
[3]陈小香,陆浩东.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导读工作研究——以贺州学院为例[J]. 科技 创新与应用,2012 (30):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