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文无修辞?——基于定量研究的公文修辞研究

2013-12-03刘相臣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辞格整治词语

刘相臣,李 婷

(1.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1、2.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一、引言

传统观点认为“公文无修辞”。真的“公文无修辞”吗?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一)从理论上讲修辞在公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修辞学的性质决定了修辞在公文中非常重要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规律的学问,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学同使用语言的人和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一座桥梁,也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学走向社会、走向使用者的一条必由之路。修辞学在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1]

2.公文的语言特色决定了修辞在公文中非常重要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它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为明确、简洁、通俗、规范和庄重。公文写作讲求庄重规范、准确鲜明、简洁适用。而修辞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它是通过对语言的调遣和使用,准确恰当地表达内容,帮助提高表达效果。[2]因此公文对修辞有更严格的要求。

(二)具体的实例统计同样证明公文离不开修辞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工作方法六十条》)要使公文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就必须讲究修辞。统计分析显示,修辞是公文中的重要语言现象;修辞(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修辞)在公文中都有广泛的运用,且在多方面发挥作用。具体数据及分析见下文。

二、公文中积极修辞的运用

行政公文的主要种类有13种:命令(令)、决定、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本文从南通市政府网站和公文范文网上随机抽取一些代表性的公文进行分析,共选公文26篇,每种公文类型各选取了2篇。

(一)各辞格在公文中的总体分布情况

在本文选取的26篇公文中,各修辞格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一)

1.表中数据显示:

(1)公文中出现的辞格种类并不多,且分布比较集中,在语料中只出现了四种——排比、对偶、反复、引用,文艺语体中常出现的比拟、夸张、衬托、双关、拈连、仿词等修辞格在统计的语料中未有使用。

(2)公文中出现的辞格的分布较均衡:排比是公文中出现数量最多、最频繁的辞格,占33.3%,甚至在有的公文出现不止一次;其他辞格在出现数量上从大到小依次为:对偶、反复、引用,出现频次相差不大:29.2%、25%、12.5%。

我们发现,辞格在公文中的使用呈现简化的趋向。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辞格分布——辞格在公文呈现简化的趋向,而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无限延展?

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由于公文语体特点决定的:

(1)公文语体具有庄重性和严肃性。这决定了公文即使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也多取简明实用倾向。在公文中,可选用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错落有致、逻辑性强的句式来表明观点和内容,借用排比、反复等来壮大语势,增强说服力和节奏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但却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自由扩展。

(2)准确性。这使得某些容易发生歧义和曲解的辞格,如“双关”“夸张”等往往被排斥在公文之外。因为过分修辞会影响公文的准确性,影响公文内容的表达。

(二)各辞格的个案分析

下面分别对所统计公文中相关辞格的有代表性的个例进行分析,考察它们的使用及效果。

1.排比

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以网点建设为基础,以龙头_企_业__为__依__托__,_以__服__务__“_三__农__”_为_目__的_,……整合、优化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意见》)

句中连用四个“以……为……”构成排比,把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简洁明了地表述清楚,并使得文章气势贯通、条理清晰,便于相关机关或个人抓住重点。

2.对偶

例:全市各地、各部门……,贯彻市委、市政府“危中抢机,难中攀高”的要求。(《市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南通市投资、重大项目和江海联动开发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例句中用到了对偶,“危中抢机,难中攀高”,短短八个字就把市政府的要求概括表述出来,整齐美观,节奏感强,便于记诵。

3.反复

例:2008年,在国际金融形势剧烈动荡、国内经济环境持续偏紧的形势下,全市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主动适应宏观形势新变化,创新工作举措,着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着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着力用信息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产业集中和企业集群,顺利完成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南通市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南通市新型工业化考评先进单位的通报》)

上例为一句话,用“,”隔开为12个部分,而其中5部分用了反复辞格,也就是说反复辞格“统治”了40%多的部分,这使得全句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节奏感极强。

4.引用

例:这次会议……讨论了如何贯彻“八字”(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全国中等专业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例句中引用了“八字”(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运用引用使得理据更显充分,文件的说服力好权威性更强。

通过分析发现:公文的修辞是在叙述和评议的自然语调中展开的;修辞的实用效果是在简明生动的叙述中、在自然流畅的语流中实现的,无有意的渲染和铺排,它没有停下正常的行文速度为刻意追求修辞效果而去作横向的寓意拓展。公文中的修辞是与内容的强化、本质的揭示和观点的表述等实用目的结合在一起的。

三、公文中消极修辞的运用

消极修辞在明确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词语、章节的锤炼,以达成逻辑通顺、意义表述周全明确的目的。消极修辞是体现公文语体显著特色的重要方面。本文对消极修辞的统计分析从炼字和炼句两个方面着眼。

(一)炼字

炼字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贴切生动地表现文章的主旨。撰写公文选择词语时要注意准确表述主旨,在此基础之上力求词语的配合要好,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忆较容易。

1.专用词语的运用

我们对语料中出现的专用词语进行统计,制成下表:

(表二)

公文专用词语的产生是与公文的规范格式相辅相成的,“特此报告”“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此复”等都是公文格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专用词语既能减少公文中的错误,又能增加公文的规范性。

2.双声和叠韵的配合

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双声叠韵造成声调和谐的语句也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法之一。

公文虽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刻意追求语言和谐悦耳的音乐美,但是在行文中如果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也会增强公文的语音美。例如:

目前我市仍有近60家非法粘土砖瓦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全或全无……就整治关闭非法粘土砖瓦生产企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确保整治关闭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其进行整治关闭。各地政府要牵头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确保整治关闭措施落实到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给予安全生产许可,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粘土砖瓦生产企业……对……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的粘土砖瓦生产企业……。二、……做好整治关闭的后续工作,确保整治关闭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三、……将整治关闭工作抓紧抓好。鉴于……整治关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采取建立……整治关闭工作领导小组……等办法……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非法粘土砖瓦生产企业……防止在整治关闭中引发大的社会矛盾……。整治关闭工作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对应整治关闭的非法粘土砖瓦生产企业逐一进行实地检查……。各地的整治关闭工作应……。(《市政府关于整治关闭非法粘土砖瓦生产企业的通知》)

上面例句中共出现了13次“整治”和7次“安全”,全文双声叠韵词贯穿始终,使文章读起来更和谐。

(二)炼句

合适的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公文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公文句式的使用情况:

1.句子的长短

在公文中,长句与短句并没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长句往往作为概括性的短句解释而出现。例如:

为发扬成绩,激励先进,市政府决定对在全市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再创佳绩。(《市政府关于表彰全市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全文长句和短句分布均匀,例句中“为发扬成绩,激励先进,市政府决定对在全市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为长句,表达了丰富的感情,使得文章条理畅达,气势贯通;加下划线的为短句,简洁明快,具有气势。

2.句子的整散

例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整句2句,散句17句。整句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均匀,文章节奏和谐,气势贯通,语意互相映衬,表意强烈。散句如:“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在这句中用“,”隔开,分为4个部分,每部分结构、字数都不相同,形式不拘一格,参差错落,产生错综变化、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

此外,公文对句式的选择存在较明显的倾向性。在选择的26篇公文中,感叹句没有出现,疑问句只出现1例,其余的都是陈述句或祈使句。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社会的管理越来越发展为理性客观的科学,由管理活动延伸出来的公文写作作为一种工具,其发展方向也是变得科学、客观;公文有一定的规格,有固定的模式,有严格的印制要求,也有一套固定的公文语汇和句法形式,撰文者不可随意更改。正是公文的严肃性和实用性使得公文中很少出现感叹句、疑问句。为什么语料中会出现少量疑问句呢?我们发现这例问句出现于请示类公文:

可是每个工厂,尤其是大工厂,被授予总会计师职称的有四五人,究竟由哪一位负责全厂财务会计事宜、执行总会计师的职责与权限呢?(《xx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不是技术职称的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发文机关是有疑而问,所以有时可少量出现疑问句该疑问句。

四、公文写作的建议

综上,我们发现修辞在公文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要求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以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但是,运用语言材料构成的修辞手段不一定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只有适应特定语言环境、准确全面真实地传达公务信息的修辞手段,才有可能收到最佳效果。那么,在公文写作中,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段,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认清公文的特征

公文是管理政务的工具,其内容带有政治性、指导性、制约力。公文的表达效果是实用(即有利于内容的贯彻、执行),而不是欣赏。内容上有差错的公文根本不能贯彻、执行,或一旦被执行会将造成大错。因此,为了避免制发的公文成为空文、假文,运用修辞手段修饰美化词句时不能忘了事实,必须认清公文的特点。

(二)稳重保守,以消极修辞为基本

要下功夫选择最贴切、最能表达本意的词语或短语组成的句子,避免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令人费解的句子。[3]公文修辞的运用要以不失公文的庄重和平实,以不影响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为前提,公文写作要以消极修辞为基本。要写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就要锤炼文字,选用词语必须坚持确切、明白、生动的原则,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此外,根据公文思想内容的表现需要,要合理安排句子结构。

(三)适当运用积极修辞,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公文写作注重规范实用,一般情况下应选用那些适合公文内容表达和有助实际效果的修辞语言,如排比、反复、对比等,同时反复推敲,掌握好分寸。有些容易发生歧义和曲解的修辞格,如反语、夸张、双关、衬托、仿词等,公文一般不采用或极少采用。

[1]胡艳.修辞与公文写作[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3):79.

[2]杨明.浅析修辞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J].社科纵横,2006(1):108.

[3]纪江明.浅谈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手法[J].秘书工作,2008(7):31.

猜你喜欢

辞格整治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找词语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词语欣赏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