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素联合三联方案不同疗程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2013-12-03张庆霞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6期
关键词:黄连素亚组螺杆菌

陈 兢,张庆霞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荆州434000)

张 庆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荆州43400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Hpylori)已被证实为许多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因,如慢性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对幽门螺杆菌有作用的两种抗生素联合抑酸剂是目前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1-3]。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患者初次根除失败逐渐增加,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是其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4]。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故中药在弥补及寻求更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深受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药黄连素临床上一直作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感染药物使用,具有价格便宜、抗菌谱较广、疗效确切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5],故我们使用黄连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探讨黄连素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寻找新的有效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共有26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男性161例,女性104例。年龄 (55±26)岁。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 (黄连素+三联方案)和对照组 (三联方案),每组根据疗程不同又被分成7、10、14d三个亚组。以上均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纳入标准:14C-UB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符合幽门螺杆菌根除适应证且患者同意或要求根除的患者。排除标准:近4周内已使用抑酸剂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对相关药物有过敏史;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孕妇、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实验组: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2次/d;黄连素 0.3g,3次/d;对照组为经典一线治疗方案,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奥美拉唑20mg,2次/d。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具体所患上消化道疾病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护胃药物治疗,根除治程结束后至少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复查,复查前至少停用抗生素、抑酸剂至少1周以上。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

1.2.2 疗效评定标准

表1 症状评分标准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1)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根除标准。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 (14C-UBT)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即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治疗后如结果转变为阴性,则认为幽门螺杆菌已被根除。

2)症状评定标准。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的程度及频度,根据表1中的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评定,症状缓解为治疗后胃肠道症状消失或程度/频度减轻l级及以上[6]。

3)药物安全性评估。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规定观察所有患者,记录患者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包括发生时间、类型、持续时间、严重程度、频率、采取的措施、结果等),同时告知并指导患者对各种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7]。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各疗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比较

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总根除率为88.6%,对照组总根除率为78.4%,实验组的总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疗程根除率中,7d亚组、10d亚组和14d亚组根除率依次逐渐增高,各亚组与对照组的各亚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 (P<0.05),其中实验组10d亚组(89.6%,)、14d亚组 (93.0%)又高于7d亚组 (P<0.05),但是10d亚组与14d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2 两组各疗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比较

2.2 两组各疗程不良反应的比较

实验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3),疗程越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越高,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恢复;比较各疗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3 两组各疗程的不良反应比较

2.3 两组不同疗程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在总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方面,实验组为91.4%,对照组为86.2%。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表现疗程越长,临床症状缓解率越高,但比较组内间亚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10d亚组与14d日亚组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各亚组临床症状缓解率的数据,实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对照组对应的要略高,其中实验组7日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10d亚组、14d亚组实验组虽高于对照组,但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各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3 讨 论

目前幽门螺杆菌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故根除幽门螺杆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随着我国抗生素的滥用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普遍开展或不正规的开展,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根除率逐渐下降,所以使用幽门螺杆菌敏感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和降低幽门螺杆菌耐药是目前解决根除失败的重要工作。

中药黄连为毛茛科植物,药性特点为味苦、性寒,其主要功效表现为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其发挥功效的具体成分为小檗碱 (黄连素)、黄连碱[8]。利用现代医学对黄连素进行研究发现,黄连素可能的药理作用有: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抑制幽门螺杆菌,除此之外,黄连素能调节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参与调节细胞因子,阻遏自由基产生、清除自由基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从而具有抗黏膜炎症和保护黏膜作用;通过对黄连素的药代动学研究表明,黄连素能被胃黏膜快速的吸收,局部可长时间维持较高药物浓度,有利于黄连素在胃黏膜中发挥有效的局部作用[9-12]。故黄连素可被用于幽门螺杆菌治疗。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黄连素联合三联方案幽门螺杆菌总根除率为88.6%,与经典的一线根除方案 (对照组)比较,根除率上明显优于单纯的一线三联方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疗程的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根除率也增加,在实验组中,10d亚组和14d亚组根除率均高于7d亚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10d和14d亚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实验组为91.4%,对照组为8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疗程越长,临床缓解率相应增高,但实验组7日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故在疗程方面,14d疗效最佳,10d其次,7d最差。关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的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但不良反应随着疗程的增加相应也增加,但所有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不影响治疗,且在停药后能自行缓解。根据研究结果,7d疗程根除率和临床症状缓解率较低,不良反应也低;14d疗程的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率最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10d疗程也获得了较好的根除率和临床症状缓解率,与14d疗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所以综合疗效和安全性方面,10d疗程最佳。

综合以上,黄连素联合一线三联方案,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安全性高,且黄连素价格便宜。在疗程选择上,10d或14d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均衡疗效和安全性方面,10d可能最佳。故黄连素联合一线三联方案可增加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耐药率低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

[1] Muhammad JS,Zaidi SF,Sugiyama T.Epidemiological ins and ou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a review [J] .JPak Med Assoc,2012:62(9):955-959.

[2]胡波,谭小平,张庆.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不同疗程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6):147-149.

[3]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A,et al.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 .Gut,2012,61(5):646-664.

[4]Vakil N.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eradication strategie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J] .Rev Gastroenterol Disord,2009,9(3):E78-E83.

[5]张玉佩,韩莉,杨钦河,等.黄连素药性与功效刍议[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52-53.

[6]张庆,胡承明,谭小平,等.含呋喃唑酮三联方案不同疗程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21):1799-1802.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S1-S5.

[8]雷志英.黄连及黄连素的药用安全性[J].中国药业,2010,19(9):84-86.

[9]姚希贤,姚冬梅.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0,15(2):104-107.

[10]王绪霖,缴稳玲,吕宗舜,等.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初步筛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9):534-536.

[11]李备,周岐新.黄连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14):1107-1109.

[12]叶富强,陈蔚文,李茹柳.黄连生物碱在小鼠胃粘膜的动态分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643.

猜你喜欢

黄连素亚组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用黄连素别陷误区
黄连素非中药 儿童应慎用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