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吸烟控烟相关知识宣教后的效果评价
2013-12-01亢惠兰
亢惠兰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041000)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有严重的危害性,烟草中含有的烟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有害金属等可显著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1],并可促进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有研究发现吸烟数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比例,每日吸烟20 支以上的30 -50 岁男性与不吸烟者相比,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性大3.2 倍[3]。健康人总吸烟量在10 万支以上开始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且年龄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越明显[2]。同时吸烟人群患多种癌症如肺癌、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胰腺癌、胆囊癌、子宫内膜癌及其他疾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有研究表明到2020 年,烟草将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因素[4],而医院正在成为控烟方面的重要平台,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应该积极对吸烟行为进行干预,严格执行正确的护理对策,将戒烟作为当前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第一要务[5],从而提高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因此积极引导吸烟人群戒烟,可显著减少因吸烟所致的健康问题。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在临汾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三百名男性冠心病患者。因为男性仍是我国吸烟的主体人群。最大年龄59 岁,最小年龄26 岁,平均年龄42.5 岁。
2.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临汾市人民医院2010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住院的300 名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吸烟方面的护理干预,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接受调查的患者在其住院期间进行相同的戒烟控烟知识宣教,使其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使之在干预方面达成一致,以便将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减到最小。同时在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调查以下两方面的内容:①患者是否吸烟。②是否知道吸烟及二手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三个月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其吸烟状况。判断标准:吸烟者为每天至少吸一支,并且连续或累计吸烟1 年以上[6],同时在近30 天内仍吸烟者;戒烟者是指曾经每年吸烟6 个月以上,调查时已连续3 个月不吸烟者[7]。
3.统计学分析:采用X2进行分析检验,检验标准P <0.01。
结 果
通过我们对吸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系统的、统一的护理干预,患者对吸烟的危害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对吸烟行为进行干预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出院后的吸烟状况,结果显示吸烟人数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0.01)。
表1 干预前后吸烟患者对吸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情况
表2 护理干预前后吸烟变化情况
注:P <0.01
本次调查男性吸烟患者300 名,最大年龄59 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42.5 岁。有效随访284 人,有效率94.7%。
讨 论
我科护理人员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抽查的吸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进行健康宣教。
(1)让患者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性:吸烟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吸烟的心脏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机率明显高于非吸烟患者[5]。
(2)向患者讲解戒烟的好处:有研究表明停止吸烟后,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危险性会越来越小[2]。
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监督:医院为无烟场所,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在院的吸烟人群进行监督,督促其戒烟,同时悬挂戒烟标识,张贴控烟资料,采用各种方式减少人群吸烟行为。
3.提高吸烟患者的医从性:冠心病为终身疾病,许多患者在反复犯病与治疗的过程中缺乏耐心,难以坚持,认为戒烟并不会对疾病的恢复有帮助或是帮助微乎其微,从而导致戒烟失败,因此应加强患者的遵医教育,提高患者戒烟的成功率。
4.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因为自身疾病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大多数吸烟的患者还是会选择吸烟来舒缓情绪,减轻焦虑。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这类患者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从而减少吸烟行为。
5.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许多患者认为自身病情轻,从思想上不重视,因此会忽视许多注意事项,如吸烟,反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应使患者充分认识吸烟对自身疾病的危害性,从而提高戒烟的决心和戒烟的成功率。
6.提高患者的公德意识: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
经上述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对于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虽然知道吸烟有害,但不知道有哪些害处和怎样危害健康,从而忽视和淡化了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影响了患者的戒烟状况。表1 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吸烟控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说明患者缺乏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患者当中宣传吸烟控烟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吸烟已成为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患者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够。通过护理干预,不但能使患者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性,同时在推动患者戒烟,改善生活方式方面起积极作用,从而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表2 显示护理干预后的吸烟人数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说明患者对吸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戒烟状况呈正相关性。患者对吸烟相关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容易戒烟,结果显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戒烟,因此医院应该积极开展与控烟及戒烟相关的活动,如健康宣教、悬挂禁烟标示、张贴控烟资料,开展与吸烟相关的知识讲座等,促进吸烟患者戒烟,引导患者积极预防对心血管疾病有害的因素,从而提高吸烟患者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发挥医院在控烟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医务人员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一级与二级预防作用,达到从根本上控制和预防吸烟对心血管疾病危害的目的。
1 郭艺芳,金雅丽.从医疗经济学角度看冠心病的最佳预防措施[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6):410 -412.
2 王小波.吸烟与冠心病[J].疾病监测,1997,12(7):271 -272.
3 邵耕.现代冠心病[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71 -76.
4 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33;380.
5 顾云程.吸烟与心血管疾病[J].家庭医学杂志,1997,13(19):45.
6 杨军,徐晓莉,杨红艳,等.北京市朝阳区生活方式疾病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44 -45.
7 贾明珠,张国珍.临汾市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7):556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