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临床观察
2013-12-01申保国
申保国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鹤壁 458030)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近年来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9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为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4.1±6.8)岁;病程1月~21年,平均病程(6.1±1.8)年;对照组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4.3±6.5)岁;病程1月~20年,平均病程(5.9±1.9)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气阴两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有近期(6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嘱改善日常生活行为,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①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40284)20 mg/次,每天2次;②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制药厂,注册证号H20090978)0.1/次,每天1次;③辛伐他汀片(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26)20 mg/次,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加减中药汤剂治疗:黄芪30 g,人参10 g,麦门冬15 g,玉竹12 g,黄精15 g,川芎20 g,赤芍12 g,桂枝6 g,炙甘草12 g;痰浊者加栝楼12 g、薤白12 g;寒凝者加细辛3 g、附子9 g,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在服药期间饮食及生活习惯如故。并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心绞痛症状发作均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化。
1.4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
1.4.1 症状疗效 显效: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次数、程度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
1.4.2 心电图疗效 显效: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至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电图缺血改变,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T波出现倒置程度变浅、由低平变直立;无效:心电图较治疗前无改变,或ST段压低较前加重,或T波由直立变低平、由低平变倒置、倒置加深。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疗效比较
表1显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症状疗效比较(n,%)
2.2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表2显示,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70.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n,%)
2.3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3例为头晕、头痛,3例为恶心,1例为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9%;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1,P <0.01)。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现代医学主要以扩张冠状动脉、抗凝、降脂等药物治疗,疗效尚可但有诸多不良反应。如扩冠药物易引起头痛、头晕,抗凝药物可导致牙龈出血、皮肤紫斑甚至消化道出血,降脂药物可能引起肝功异常等,临床应用受到较多限制。本研究显示,单纯给予西药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51%,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1.59%,远不能满足患者临床需求。
中医学无冠心病心绞痛病名记载,但据其发病特征、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属于“胸痹”、“心痛”、“气短”等范畴。其病位在心,遵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阳微阴弦”的病机认识,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当属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则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饮之实邪,虚实往往相互兼夹。本病中老年人多发,可见气阴两虚为要。《读医随笔》曰:“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另气虚则温煦功能减弱,内寒易生而外寒易侵,寒邪可凝液为痰、凝血为瘀,久则虚实并见,痰凝和血瘀并存,痰瘀致病、互为因果、阻于脉络而发病[4],故其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笔者自拟方用黄芪、人参为主药,黄芪用量最大,善补胸中之大气;人参大补元气,补益心肺脾气、补益气,共取“血不足则补其气”之意;麦冬、玉竹、黄精补气养阴,使心气得充、血流畅达,配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赤芍入络破血行瘀,气血兼顾,增强其活血、散瘀止痛之功为臣,佐以少许桂枝通阳止痛,使阴阳调和、气机畅达,以甘草调和诸药,令诸药之力尽归心经,兼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且辨证加减以提高全方治疗效果。综观全方,可收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之效,具有补虚不留邪、攻邪不伤正之功,可使气血通畅、痰浊自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组数据显示,观察组症状疗效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配合人参、黄芪等益气药可达到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改善心脏代谢及心肌缺氧等作用[3];麦门冬、玉竹与人参、黄芪配合具有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增高血管内皮活血、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泵血等作用[4],中西医优势互补,多机制协调,可达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促进心肌细胞毛细血管再生和增加心肌组织灌注等作用[5]。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互补优势、标本兼治、整体调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7-4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社,2002:68-72.
[3]翁万康.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59.
[4]方涛.益气滋阴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4965-4966.
[5]史大卓.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3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