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2013-12-01苏菲,林谦
苏 菲,林 谦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严重者会形成血栓和管腔闭塞。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24 h血压监测计算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可以早期反映动脉硬化程度。众所周知,中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并有其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尽管中医理论对动脉硬化尚无统一认识,但涉及动脉硬化相关的疾病仍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果我们能够发现有病因病机可循、有证可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指导防病治病意义深远。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内分泌代谢病中心就诊(包括门诊、住院患者)确诊的高血压患者74例(其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4.5±12.3)岁;对照组选自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及病房血压正常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7~87岁,平均年龄(51.1±15.3)岁。
1.1.1 西医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标准[1]。AASI的参考标准参照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标准将24 h动态血压检查所得收缩压及舒张压数据作散点图,在回归方程中y=a+bx(a为截距,b为回归系数),定义 AASI=1-b[正常参考值:0.50~0.70(20 ~80 岁)][2]。
1.1.2 中医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根据临床经验,在4种基本证候上增加了血瘀证。①肝火亢盛证。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症: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②阴虚阳亢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③痰湿壅盛证。主症: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④阴阳两虚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次症: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⑤血瘀证。主症:眩晕时作,头痛如刺,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次症:健忘、心悸失眠、舌质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
高血压患者综合上述诊断标准,对照组入选血压正常者;年龄27岁~87岁;病程小于(或等于)20年;同意实验进行的各项测试。
1.4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妊娠妇女;有严重肝肾疾病者;严重感染患者;意识障碍者。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调查表
临床调查表包括以下几方面:(1)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心率、年龄、民族、饮食偏嗜、家族史、烟酒史、性格、生活习惯等;(2)既往史: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缺血性/岀血性脑卒中、高脂血症等;(3)测量指标:24 h血压监测数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OGTT或空腹血糖数据、血脂数据、靶器官损害情况等;(4)高血压情况:高血压病程、分级、服药情况、靶器官损害、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危险度分层、中医辨证等。
2.2 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均填写临床调查表,其中24 h血压监测使用韦伦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出,AASI根据24 h血压监测数据计算得出。
3 数据整理与统计学方法
3.1 数据整理
使用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2人进行数据录入核对,保证数据无差错后锁定数据库。
3.2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入选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水平分级、各种并发症、AASI、中医证型等原始数据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库建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同采用配对t检验;若方差不齐3组及以上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进行整体检验,有显著性时,再对两两之间采用Mann-Whitney Test进行检验;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方差齐性检验
组间数据使用levene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以结果P>0.05为方差齐同,以P<0.05为方差不齐。对入选的高血压组、对照组两两之间比较,P<0.05说明方差不齐。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表1显示,入选病人共104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74例,年龄29~81岁;对照组30例,年龄27~87岁,74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表
4.2 高血压各中医证型分布
表2显示,对7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瘀血型最多占36.5%,其次为阴阳两虚型占23%。
表2 高血压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4.3 各中医证型与AASI关系
表3显示,将各型分别与对照组两两进行Mann-Whitney Test检验,其中瘀血型AAS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ASI与中医分型中瘀血型关系最为密切。
4.4 高血压分级与AASI的相关性
表4显示,整体采用Kruskal-Wallis Test检验,各级间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压正常组与其他4组两两间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级、3级与0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AS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
表3 各中医证型与AASI关系
表4 血压分级与AASI相关性
4.5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AASI的关系
表5显示,整体用Kruskal-Wallis Tes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无靶器官损害和肾脏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 讨论
2007年ESC/ESH将动脉硬化列入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评估指标中,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4]。动脉硬化是一个涉及多种危险因素、复杂渐进的病理过程,表现为动脉中层内膜增厚、管腔扩大、血管壁僵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及周围组织损害的基础病变,其产生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动脉硬化可涉及中医学“眩晕”、“头痛”、“消渴”、“中风”、“胸痹”、“真心痛”、“痰饮”、“水肿”、“脱疽”、“健忘”、“痴呆”、“肾痹”等病证,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阴阳失调、痰瘀互结、血凝不畅和血脉阻塞。
表5 靶器官损害与AASI的关系
高血压为动脉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波动使动脉硬化更加明显、产生的并发症更严重。众多学者都认为对动脉硬化的干预应该越早越好,当临床各器官损害已出现时往往死亡率会大大增加,因此早期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对降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意义深远。尽管早期监测动脉硬化的方法众多,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其简便、稳定、无创的检查更利于在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对24 h血压监测计算得出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早期反应动脉硬化及其导致的各种风险的研究一直处于热议。
本研究按中医分型将高血压病人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中阻、瘀血5型,各型分布依次是瘀血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 >肝火亢盛型,其中瘀血型最多占36.5%,其次为阴阳两虚型占23%;将各型与对照组AASI比较,瘀血型较其他4种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理论的瘀血阻滞关系密切。本调查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肝肾不足、病久体虚、阴阳两亏、气血紊乱,血液在管壁内运行紊乱,痰浊、血瘀互结,最终导致各种动脉硬化的产生,在理论上与AASI的统计学意义不谋而合。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对瘀血体质的高血压病人更应予以重视,提前给予干预,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也证实,血瘀证在高血压病变过程中影响其发生发展,血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王吉元统计广安门医院289名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中血瘀证型占189例,比例最高[5];陈健、陈志卿对6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认为高血压血瘀证组动态收缩压的变异性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患者[6]。王洋等人研究认为痰瘀交阻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7]。应用化痰祛瘀法可达到干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目的。所以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瘀血阻滞状态,可防治、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0.
[2]王雅琼,胡亚蓉,李燕,等.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4,19(4):342-34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4]Mancia,debackerG,DominiczakA,etal.ESC and ESH[J].Hypertension,2007,25:1105-1187.
[5]王吉元.高血压病血瘀证证候特点及其与动态血压相关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6]陈健,陈志卿.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0):600-602.
[7]王洋,赵建平,牛天福,等.化瘀祛痰法干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研究[J].光明中医,2008,6,23(6):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