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链形接触网的静态仿真

2013-11-28阎祖顺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接触网静态张力

阎祖顺

(呼和浩特铁路局 供电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7)

0 引言

高速铁路列车以电力牵引为主,其关键技术之一是要求列车在高速运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受流质量,即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必须保持稳定的受流状态,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要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当接触压力过小时,易造成受电弓离线,接触线和滑板间磨损异常,整流条件恶化;当接触压力过大时,接触线抬升量过大,使接触线局部弯曲,引起疲劳损伤,同时也使接触线磨耗增大,严重时将造成弓网事故。

高速列车取流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触线悬挂的准确定位。为了保证良好的列车供电,接触悬挂结构本身应做到以下两点。

(1)接触线距钢轨轨面的高度尽量相等,定位点及跨中与受电弓中心相对位置符合要求。

(2)接触悬挂应有较均匀的弹性。在受电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悬挂各点的接触线抬高值应该相同,力求消灭硬点。

为此,利用 ANSYS 有限元软件建立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的静态模型,并分析在不同接触线张力和不同承力索张力情况下,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度,为接触网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1 接触悬挂的计算模型

接触悬挂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除了有接触线和承力索以外,还有吊弦、线夹、定位器、腕臂等。在仿真模型中,以简单链形悬挂为例,把次要的结构忽略掉,其计算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简单链形悬挂的计算模型

针对简单链形悬挂模型提出以下假设[1]。

(1)只研究接触悬挂铅垂方向的振动,忽略有关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形成的偏移。

(2)在整个悬挂中,接触线或承力索在质量上所占比重较大,吊弦的质量较小,把吊弦当成一个弹性连接体,其质量被分到两头固定的端点。

(3)把腕臂简化为一个具有一定质量、一个自由度(上下)的弹簧质量系统。

(4)由于不考虑横向振动,定位器可以认为是附加于接触线上的集中质量。

(5)承力索和接触线都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在图1 中,Tc、Tj分别表示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KT1、KT2表示悬挂点的支持刚度;mAT1、mAT2表示悬挂点的当量质量;mBT1、mBT2为定位器的当量质量;KDi表示每根吊弦的刚度;mDi表示每根吊弦的 1/2 质量。

2 接触网静态模型计算方法

2.1 接触网静态平衡方程

在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中,将承力索和接触线考虑为具有轴向拉力与自重的索单元(索是理想柔性的,不能承受弯矩,索的受拉工作符合胡克定律),吊弦考虑为弹簧单元,其质量分布到端点,线夹考虑为集中质量单元。接触网的单元类型有索单元和弹簧单元,将弹簧单元的刚度矩阵加到索系的刚度矩阵中,并做相应的扩大,就可构成体系的总刚度矩阵。简单链形悬挂的刚度矩阵是线性的,且

式中:Kc、Kj分别为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刚度矩阵;[ KD]为吊弦的刚度矩阵。

将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自重及线夹的质量考虑为节点载荷。将载荷向量集组成整体坐标系下的整体载荷向量。对于图1 所示的接触网平衡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式中:[ K ]为接触网总刚度矩阵;[ U ]为节点位移分量矩阵;[ F ]为节点载荷矩阵,由重力及张力引起。

由于接触网是柔性结构,刚度较小,当载荷作用时,接触网几何形状会发生改变,产生较大的挠曲变形,接触网的平衡方程不能按变形前的初始位置来建立,而必须考虑接触网曲线形状随载荷变化而产生的变化,按变形后的新的几何位置来建立平衡条件。这样就构成了几何非线性问题。非线性体现在结构的总刚度矩阵[K]随着结构位移的变化和结构中应力的变化而变化。以总体拉格朗日列式方法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方程[2]为:

式中:[ k ]0为结构的弹性刚度矩阵;[ k ]L为初位移刚度矩阵;[k]σ为初应力刚度矩阵;[k]T是3个刚度矩阵之和,称为单元切线刚度矩阵,表示载荷增量与位移增量之间的关系,是单元在特定的应力、变形下的瞬时刚度。d{ u }、d{f}分别是节点位移分量矩阵和节点载荷矩阵的微分形式。

采用牛顿-拉普森法求解非线性方程⑷,即可得到接触网平衡状态下的位移。

2.2 接触网静态平衡的仿真方法

接触网初始平衡计算所采用的模型是未知的,而接触线达到的平衡位置是已知的,同时初始的张力和自身重力是已知的,因此只要确定连接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吊弦长度,接触网平衡位置的几何参数便可以随之确定。对于接触网平衡问题可以采用分模法和负驰度法[3]进行研究。

2.2.1 分模法

分模法是基于模型拆分的思想求解接触网初始平衡状态,其基本步骤和模型(见图2) 如下。

(1)建立接触线的几何模型,如图2a 所示。接触线的单元切线刚度矩阵为 [ kj]T且接触线达到平衡位置的节点位移量 [uj]已知,根据公式⑷可计算出接触线满足弛度要求时所施加的吊弦力[fd],如图2 b所示。

(2)建立承力索的几何模型,得到承力索的单元切线刚度矩阵 [ kc]T,施加在承力索上的力为吊弦力[fd]、承力索张力 [Tc]和自身重力 [Gc]的合力,即

代入公式⑷可计算出承力索的最终位移量[ uc],如图2 c 所示。

(3)由承力索的变形和接触网的高度最终确定吊弦的长度,完成接触网初始平衡布置。

2.2.2 负弛度法

负弛度法求解接触网初始平衡态计算步骤和模型(见图3) 如下。

图2 分模法建立接触网静态模型

(1)建立接触网的初始几何模型,如图3 a 所示。得到接触网的单元切线刚度矩阵 [ k ]T,由于自身重力和张力引起的节点载荷矩阵为[f],代入公式⑷得到接触网的变形位移 [u],如图3 b 所示。

(2)根据计算得到的接触线位移,施加负弛度来调整吊弦的长度,重新建立接触网模型,如图3 c 所示。重复求解公式⑷,计算此模型的接触线和承力索位移,若接触线不满足弛度要求,根据计算得到接触线位移再施加负弛度,直到满足接触线弛度要求。至此,完成接触网初始平衡布置。

3 接触网静态模型的仿真计算

仿真计算中建立了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三跨模型,取中间跨为研究对象。接触网跨距为 60m,每跨中吊弦数量为 7 根,悬挂的结构高度为 1.6m,其余参数如表1 所示。

在仿真模型中,接触线和承力索用 link10 索单元代替,吊弦用 combin14 弹簧单元代替,吊弦、定位管、腕臂悬挂点的归算质量用 mass21 质量单元代替,分别采用分模法和负驰度法建立接触网的静态模型。

两种方法得到的吊弦长度(一跨内) 如表2 所示。由表2可知,对于简单链形悬挂吊弦的计算,两种方法差别不大,最大差值为 0.21 mm,发生在每跨的第 4 根吊弦处。

图3 负弛度法建立接触网静态模型

表1 简单链形悬挂仿真参数

表2 一跨内吊弦的长度 mm

对于传统的分模法,由于是基于模型拆分的思想,将接触网结构分别求解,从而在后续的弓网动力学分析时需重新建立接触网模型。同时,对于多跨的复杂接触网模型,由于结构和受力情况复杂,超静定次数很高,结构力学的经典位移方法难以精确求解,因此在后续的分析中均采用负驰度法建立的模型。

由负驰度法建立的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接触线的最大驰度为 4.46 mm,单跨距下承力索和接触线的静态形态如图4 所示。建立的接触网模型如图5 所示,为了便于分析,将单跨内的两个悬挂点及跨内吊弦分别进行了编号。

图5 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静态模型(单跨距)

4 接触网静态弹性的计算

接触悬挂的弹性是表示接触悬挂结构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弹性,就是接触悬挂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升高性能,即在受电弓压力的作用下,每单位垂直力使接触线的升高,常用η表示,单位为mm / N。接触悬挂的弹性,对于受电弓的受流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衡量弹性质量的标准有 2个:①弹性的大小,其取决于接触线和承力索张力的量值;②弹性均匀程度,其取决于悬挂结构、悬挂类型和某些附在接触线上的集中负载的集中程度等。

接触网的弹性大小取决于接触网各设计参数的选取,不同的设计参数对接触网跨距内的弹性有直接的影响。接触网的弹性总是在跨距内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即在定位点的接触网弹性明显要比跨距中间的弹性小,因此同样抬升力的作用下,跨距中间的接触网抬升量要大于定位点的抬升量,跨距内的最大弹性与最小弹性的差异则用弹性不均匀系数 e 来衡量:

4.1 接触网弹性求解步骤

步骤 1:选定接触网的设计参数,根据接触网的参数化模型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

步骤 2:求解未加载时的接触网模型,得到未加载外力时的接触网平衡状态。

步骤 3:在各吊弦点施加静态抬升力(取静态抬升力为 120 N),迭代求解得到此状态下的接触网平衡状态[4-5]。

步骤 4:对比步骤 2 和步骤 3 得到此抬升力作用下的接触点抬升量。

步骤 5:利用公式 ⑹ 计算弹性不均匀系数。

4.2 简单链形悬挂的弹性计算

4.2.1 接触线张力对弹性的影响

取接触线张力为27kN、0kN和33kN,其他参数设置相同,分别建立接触网的三跨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接触线张力的变化对弹性的影响。除接触线张力外,其他参数的设置情况同表1。

(1)接触线张力为 27 kN 时,仿真得到每跨中各吊弦点的弹性值,如表3 所示。跨内的弹性不均匀系数为:e =(0.313-0.096) /(0.313 + 0.096) =53.1%。

(2)接触线张力为 30 kN 时,仿真得到每跨中各吊弦点的弹性值,如表4 所示。跨内的弹性不均匀系数为:e =(0.294-0.091) /(0.294 + 0.091) =52.7%。

表3 接触网张力为 27 kN 时各吊弦点的弹性值

表4 接触网张力为 30 kN 时各吊弦点弹性值

(3)接触线张力为 33 kN 时,仿真得到每跨中各吊弦点的弹性值,如表5 所示。跨内的弹性不均匀系数为:e =(0.279-0.087) /(0.279 + 0.087) =52.4%。

表5 接触网张力为 33 kN 时各吊弦点弹性值

3种情况下的弹性曲线对比如图6 所示。

图6 接触线张力变化情况下接触网的静态弹性对比

4.2.2 承力索张力对弹性的影响

取承力索张力为 20 kN、21 kN 和 22 kN,其他参数设置相同,分别建立接触网的三跨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接触线张力的变化对弹性的影响。除承力索张力外,其他参数的设置情况同表1。

(1)承力索张力为 20 kN 时,仿真得到每跨中各吊弦点的弹性值,如表6 所示。跨内的弹性不均匀系数为:e =(0.300-0.092) /(0.300 + 0.092) =53.1%。

表6 承力索张力为 20 kN 时各吊弦点的弹性值

(2)承力索张力为 21 kN 时,仿真得到每跨中各吊弦点的弹性值,如表7 所示。跨内的弹性不均匀系数为:e =(0.294-0.091) /(0.294 + 0.091) =52.7%。

(3)承力索张力为 22 kN 时,仿真得到每跨中各吊弦点的弹性值,如表8 所示。跨内的弹性不均匀系数为:e =(0.289-0.090) /(0.289 + 0.090) =52.5%。

3种情况下的弹性曲线对比图如图7 所示。

表7 承力索张力为 21 kN 时各吊弦点的弹性值

表8 承力索张力为 22 kN 时各吊弦点的弹性值

图7 承力索张力变化情况下接触网的静态弹性对比

5 结论

(1)为研究接触网的静态弹性,分别采用分模法和负弛度法计算了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的吊弦长度,两种方法的仿真计算结果十分接近,因此 2种方法在实际分析中都具有可行性。

(2)根据吊弦长度建立了简单链形接触网的静态模型,计算了其静态弹性并讨论了接触线张力和承力索张力对弹性的影响。由仿真结果可知,随着接触线和承力索张力的增大,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系数变小,更加有利于高速列车运行时弓网的稳定受流。因此,在实际运营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设置接触线及承力索的张力,以确保高速列车的稳定运行。

[1]于万聚.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晓娜. 柔性悬挂接触网的静态找形分析[D]. 天津:天津大学,2008.

[3]李瑞平,周 宁,梅桂明,等. 初始平衡状态的接触网有限元模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9,44(5):732-737.

[4]郝方涛. 基于有限元的接触网弹性及其不均匀系数计算[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5]梅桂明.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接触网静态张力
巧测水膜张力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基于接触网下部材料厂型螺栓的改进研究
论张力
接触网BIM设计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