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热点透视

2013-11-27陈立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共词残疾人研究者

陈立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残疾人就业是关乎人权、人道的重大问题,不仅是残疾人获得生活来源、保障个人或家庭生活的基本生存需要,也是其实现自我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残疾人就业工作在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基于此背景,探究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热点,为该领域研究深化发展凸显尤为重要。以往研究者对某研究领域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时,大多基于个体主观经验,而较少采用科学计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没有科学的计量分析方法,仅凭个人的主观经验判断,难免会产生错误或不当的归类。如何对我国近年来有关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科学归纳和分析?当前科学知识图谱技术提供了这样的技术支持,它是以科学为基础,涉及应运数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领域。知识图谱能够用直观图像展现出某研究领域前沿信息会聚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来揭示该研究领域发展的概貌,使人们便于全面审视其研究热点、重点等信息。[1]因此,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技术绘制出我国近三十年来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现状,试图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为研究深化提供借鉴。

一、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时间跨度为1980年至2012年、以“残疾人就业”作为主题检索项进行检索,删除非规范性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共282篇(其中核心论文11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67篇、博士学位论文5篇)。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和SPSS13.0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其中Bicomb软件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崔雷教授和沈阳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首先、词频分析,采用Bicomb软件对282篇文章进行关键词统计,确定高频关键词,其次、共词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采用Bicomb软件共词分析功能,建立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将共词矩阵导入SPSS13.0中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结合聚类结果在多维尺度图基础上绘制知识图谱。最后、结合文献内容对知识图谱内容进行科学解释。

二、研究结果

(一)词频分析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往往是几个词,但却是论文的精髓,能够揭示科研论文的核心内容。词频分析就是利用关键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2]对282篇文献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736个,其总的出现频次为1302次。因为同一个意思的关键词在不同论文中表述会有差别,所以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提取出频次在5以上的有效高频词为24个,这些高频关键词基本代表了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具体如表1所示。但是,仅仅停留在对高频关键词的简单统计,很难发现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因此需要通过这些关键词的共现技术来深入挖掘这些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表1 高频关键词分布表

(二)共词分析

为了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绘制知识图谱,本研究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和共词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来开展研究。共词聚类分析是以关键词成对在同一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的统计方法,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的过程。[3]通过聚类分析,能把这些关联密切的主题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表达某一领域分支的组成。多维尺度分析是通过低维空间展示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平面距离来反映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在共词图谱中,关键词(每个点)的位置显示了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有高度相似性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研究领域的热点,并且越在中间的关键词表明与它有联系的关键词越多,在研究领域里的位置也就越核心;反之则越孤独,越在外围。[4]因此,通过多维尺度分析,某研究热点在某领域中的位置就容易判断。

为了进行共词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需要把共词矩阵转化为共词相关矩阵和相异矩阵,具体转化方法为:先用Ochiia系数公式把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值转化为相关矩阵数值,形成表示两词间相关程度的相关矩阵,然后,用“1”与相关矩阵全部数值相减,得到表示两次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如表2所示)。表2中的数字表明数间的相异性,数值越接近1,表明对应的两个关键词间的相似度越小,距离越远;反之,则表明相似度越大,距离越近。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然后通过SPSS13的层次聚类分析功能和多维尺度分别对相关矩阵和相异矩阵进行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的层次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1所示)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在多维尺度分析可视化结果图上,绘制出残疾人就业研究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图1 层次聚类分析图

图2 知识图谱

三、分析与讨论

结合图2对其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集中于三个领域,分别是残疾人就业现状及政策(领域1)、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研究(领域2)、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领域3),这一结果和国内学者赖德胜、许琳等人的综述结果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5][6]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知识图谱结果的准确和可信。结合相关文献内容,通过对图谱中关键词的分布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归纳出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热点如下:

(一)残疾人就业的价值研究

在选取残疾人作为就业问题研究对象上,研究者大多基于学理思考认为其研究意义重大。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该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更攸关国家稳定、团结。就业是残疾人走出生活困境、提升自身地位、完全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与基础。

(二)残疾人就业途径研究

残疾人就业途径与国家残疾人政策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形成了以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按比例分散就业、个体灵活就业的三大主要就业途径,残疾人就业率不断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就业形势依然严峻。[5]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2006国家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描述分析、进而提出政策建议,缺乏对残疾人就业困境的深层次学理思考与分析,同时对国外残疾人就业方式等的借鉴研究不足。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

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是促进残疾人成才、就业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残疾人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形成较为科学的专业设置,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基础条件薄弱,师资匮乏,中高职衔接脱节等问题。[7]研究者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研究大多基于现状描述分析、重宏观轻微观、对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课程设置等)探讨不足。

(四)残疾人就业保障体制研究

我国目前形成了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就业援助政策及就业服务配套政策为主线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结构,但在政策贯彻实施上研究者认为存在诸多问题。[8]就业保障体制涉及其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评价等诸多环节,而目前很多研究基于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缺乏对政策监督和评价研究的关注,同时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研究的理论创新性不强。

(五)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法律保障研究

从知识图谱点分布来看,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研究将成为研究者关注焦点。因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是残疾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是残疾人享有平等权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环节。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实现困难,因此提出完善残疾人就业扶助立法、加大残疾人就业的行政扶持力度,并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司法保护等措施。[8]这些措施虽具有一定针对性较强,但过于笼统,其实际操作性比较困难。

(六)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制约,研究者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研究。有研究者为了解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曾对政府官员和福利事业人员、企业经营者、在业残疾人、待业残疾人五类人群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有择业受自身残疾限制、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作报酬少等。[9]

(七)残疾人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社会排斥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目前有关残疾人就业排斥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方法,来指出就业排斥的表现,进而提出消除排斥,增进社会融合的措施。有研究者对重庆市残疾人就业社会排斥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用人单位歧视残疾人的现象较为普遍。[10]也有研究者运用社会排斥的理论分析了残疾人就业中产生社会排斥的原因,提出完善残疾人就业,增加社会整合的对策。[11]

(八)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残疾人人口的75.04%,[12]可见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尤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研究者对残疾人就业研究多集中于城市残疾人群体,对农村残疾人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对农村残疾人群体的数量规模以及就业现状等方面的数据统计资料掌握不足,实证研究较少,而且由于调查样本的规模、调查地区的差异、实证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悬殊较大,影响了对农村残疾人就业态势的总体判断,阻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纵深发展,从而使得相关的政策建议不够准确。[13]因此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应该是将来研究者广泛关注的课题。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近三十年来有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核心文献其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发现: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集中于残疾人就业现状及政策、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农村残疾人就业三大领域,具体聚焦于残疾人就业价值、就业途径、职业教育、就业保障体制、劳动就业权法律保障、影响因素的调查、社会排斥、农村残疾人就业等八个热点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切。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期,随着改革深化,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都突现出来,而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国家、社会各团体协同行动起来,更需要不同领域研究者积极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将就业和残疾人的救济、康复、教育等结合起来。在政府、社会与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相信残疾人就业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本研究中知识图谱反映出来的如下问题值得研究者更多的关注:第一,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应借鉴国外残疾人就业事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第二,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理论创新仍需加强,对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如农村残疾人等)更应给予关注。第三,问题意识和实践研究应紧密结合,研究者在原有研究方法基础之上,适当地运用历史和现实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综合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发放问卷、结构访谈、行动研究等搜集客观、准确的原始材料,真实了解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在此基础之上的研究才具有现实意义。

[1]任红娟.基于文献计量的科学知识图谱发展研究[J].情报杂志,2009(12):86.

[2]钟伟金.共词分析法研究(一)[J].情报杂志,2008(5):72.

[3]钟伟金.共词分析法研究(三)[J].情报杂志,2008(7):118.

[4]刘荣.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创新系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502.

[5]赖德胜.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10.

[6]许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2010(1):117.

[7]许保生.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1):95.

[8]陈方正.我国残疾人就业保律对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79.

[9]马洪.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残疾人,2006(1):58.

[10]熊斌.重庆市残疾人力资源的就业问题探讨[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6(4):84.

[11]许琳.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07(5):7.

[12]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EB/OL].http://www.gov.cn/fwxx/cjr/content-1311943.htm

[13]王笑笑.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7.

猜你喜欢

共词残疾人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我国高校辅导员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的视角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基于突变检测与共词分析的深阅读新兴趋势分析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基于共词知识图谱技术的国内VLC可视化研究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