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家庭关系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2013-04-11李艳红
李艳红
(绥化市第十中学 黑龙江绥化 15200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早日脱离父母走向独立,这是一项艰巨、伟大而且神圣的系统工程,在家庭教育中新型的家庭关系对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始终是“三娘教子”,即靠家长的“权威”和“尊严”,做教育的主导者,说一不二,不管对错,都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必须言听计从。这是专横、压制型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单向教育模式。
当前,家庭教育中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倾向,即由“三娘教子”变成“子教三娘”了。受宠的孩子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甚至成为小霸王,不但不听家长的教育,还随意向家长发号施令,呼来唤去,简直要“教育”家长,这是专横、跋扈型“教育”,是以讹对讹的一种单向的、非理性的发泄型“教育”模式。
这两种教育都是不科学的,影响着现代家庭教育的质量。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家长也在不断社会化。社会化是双向的,现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两代人之间互相影响的教育,亲子互动的教育。
由于家长和孩子双方的位置不同,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家长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一意孤行,只能激化矛盾,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出路就是要善于心理换位,就是遇事站到孩子角度想一想,不断调整关系,把问题处理得合情合理一些。其实,家庭教育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家长和孩子都有一种最基本的“教育的意向”,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都知道家长为自己好,这是良好的教育基础,从双方“教育的意向”的共鸣点切入,许多事情就好办了。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特别注意家长和孩子的角色磨合。在家长和孩子两方面角色产生矛盾以后,都要寻找磨合的意向。角色磨合的过程是家长和孩子双方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接纳到接纳的过程。当家庭教育中亲子之间“顶牛”后,家长和孩子都会在相互解释中,根据对方的看法重新认识自己,孩子理解了家长的动机和行为以后,渐渐会接纳家长;家长理解了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以后,也会接纳孩子。亲子在互相理解,互相接纳的基础上,重新评价对方,并从这些评价中,调整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形成新的“自我”。家长和孩子双方,特别是家长,要靠真诚、真情积极的理解去磨合,在不断磨合中加深理解,从而,形成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良性循环,才会促进教育的成功。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要会“爱”,溺爱不行,像母鸡一样低级的爱也不行。真正的爱,实质是由“被爱”和“施爱”两部分组成。凡是真诚的爱,都是双向互动的,是在体验中产生,在流动中发展的。在孩子“被爱”,即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要教会他“施爱”,即以同样的爱回报父母,形成健康、完整、流动的爱。爱,只有流动起来,方能促使孩子的爱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使孩子在父母之爱的熏陶下,由感激父母、牵挂父母,一直到想为父母做事,回报父母;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使孩子的爱由“接受”向“给予”转化,才能使爱的品位不断提高,爱的境界不断升华,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孝敬父母、尊敬他人,善于同情的热心人;爱,只有真正地永久地流动起来,才能形成健康、热情、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当今我们许多家长,对孩子只是“给予”,不讲“回报”,只是一门心思地无尽无休地施爱,让孩子尽情地享受来自父母的源源不断的“下爱”,不去指导孩子“施爱”,哪怕有那么一星半点的“上爱”。这些不善于用学习和指导开发孩子施爱的家长,还自豪地认为不要回报是无私、伟大之举,其实,从境界上说,这种不要回报、只求奉献之举,也确实是伟大的。然而,从家教方法讲,不教孩子回报,却是一种严重的误导,就是这种单向的、不流动的、半堵塞的爱,造成了孩子的情感畸形。家长总是“给予”、“给予”,从来不指导孩子回报,久而久之,孩子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父母的给予是应该应份的。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只知叫父母关心自己,不知自己还应该关心父母,更不知道关心别人,慢慢地便形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人人为我服务的意识。这半堵塞的畸形的爱,便产生病变,形成“冷漠”的毒瘤,产生无情无义、蛮横自私、冷漠残忍的行为。把孩子爱成这样,那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办法极简单,就是在施爱的同时,教育孩子理解父母施爱后面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激发孩子的孝心,教会孩子回报父母,把爱的堵塞疏导开,让爱在两代人之间流动起来。回报,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父母的索取。那不是索取,是更深层次的给予,是精神境界的培养和给予,是健康人格的培养和给予,是一种远爱、深爱,为孩子未来着想的高层次给予。
家长应该是一个多角色的统一体,在关爱孩子身心健康方面是慈母;在引领孩子具有良好道德方面是身正为范的严师;在培养孩子社会实践能力与孩子一起活动中是朋友。这样,家长在与孩子角色磨合中,既有一个从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的扮演、认同、融合的层面,又有一个从社会单一要求到多重要求认知、理解、同化的层面,结果必然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文化撞击。
实事求是地说,当我们认真观察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会发现在网络社会和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在计算机面前,父母应该“拜”子女为师了。这不能不说是在急剧变化的世界里的一种“文化反哺”现象,充分体现着价值观、人生观的创新。由此,家长单向教育要变为家长和孩子相互教育,家长传统的教育模式应变为现代、开放的教育模式。在人文教育中培养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和选择能力,让孩子在辨别和选择中提升人文素质,同时给传统教育赋予了新的内容。
亲子互动,不仅提高了孩子认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家长自我超越,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家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使一直把接受知识为主的孩子,向知识广博、善于变通、凸显个性、敢为人先的创新型人才迈进。
社会互动是人类的进步、结合的基础,创建和谐家庭教育也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方式是构建和谐家庭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有在家庭中发扬民主、互动、互惠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在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在家庭教育中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孩子成长中健康最重要。好多家长认为分数最重要,没分不行,没分孩子不能出人头地,没分孩子考不上名牌大学,孩子就没有发展。其实,孩子的健康是第一的,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我们能看得见,能治疗。最重要的是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心里健康很重要的就是心态健康,孩子的心态取决于家长的心态,当孩子开始懂事,开始有思维的时候,他面对的是爸爸、妈妈;接触最多的、时间最长的是爸爸、妈妈。平时父母在家,总要和孩子交流,家长的心态对孩子会产生最为深刻的影响,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的人,学习工作起来,才会热爱,才会快乐,才会进步。
说到孩子进步,自然就说到学习上,学生要不喜欢他的老师,不爱他的班级,不爱他的学校,根本谈不上进步。学生产生了热爱之情后,他自然就快乐了,当孩子每天生活学习在快乐状态中,他自然就进步了,热爱、快乐和进步就是这么个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学校就是要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要让孩子喜欢学校,爱学校,爱老师,爱校长。
孩子的“德”比“才”重要。往往有的家长忽略这个问题,当今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制度,的的确确没有“分”不行,但是,不能因此我们就忽略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特别要注重高分学生的品德思想教育,哪怕你的孩子是学校前10名,咱们也不能因为他分数高,就允许孩子有“特权”,允许孩子各种毛病的存在,相反,分数越高,越应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孩子学习好,他将来肯定要在社会上干大事,如果品德不过关,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绝对不希望家长有一俊遮百丑的心态,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什么都不管不行。分数高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自私、狭隘、高傲、任性,这些东西对他今后在社会上成长非常不利。孩子如果有德无才,还能做个“平常”人;有才无德,就做了“坏人”了,后患无穷了。无德无才成了“废人”,也不行,德才兼备最为理想。在德和才之间,我们还是应该先注意学生的品德。
孩子的能力比分数重要。我建议家长,把分数和能力的关系摆好。当然分数有时是能力的体现,但分数不是能力的全部和内涵。分数是阶段性的标志,就算这次孩子进步了,前进了20名,回想一下怎么进步的,假如这段时间有三科老师给孩子补课,班任老师加劲,这个分数就不是绝对的,它只能说明这两个月的事,解决不了孩子“根”的问题和内动力的问题,下学期成绩仍然会下去。所以,为什么把分数放第二,它是阶段性标志,是表面的东西,哪怕这孩子最后高考打700分,最后以很高的成绩走进清华,那也叫阶段性。常常听说清华、北大有自杀的,到那就自杀,咱们还受得了吗?分数弹性特别大,而能力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是多方努力的结果,能力是看不着、摸不到的,但是能力一旦形成,就有很大的稳定性,孩子会受益一生,分数有提高固然值得高兴,但不意味下次仍然提高。对孩子来说,能力高才是真高,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孩子的综合素质比文凭重要。虽然现在是讲文凭时代,但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比文凭重要的多。在同学聚会时,常常有人感慨地说,某某当年学习也不好呀,现在怎么这么厉害!一些当年学习很好的学生,现在发展却一般,为什么?20年后的这个“果”说明什么?说明文凭上的分数只是一个“入门证”而已,一个人能否真正在社会上干出点成绩,取决他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分”。一个人素质高,有追求,有进取心、有责任心,尽职尽责,吃苦耐劳,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那要比他当年的高分重要的多得多。清华毕业生真正做起工作来,文凭就收起来了,和哈工大的学生到底有什么区别那就看素质了。
孩子学习品质在一生发展中最为重要。培养、引导孩子从要学习,到会学习,一直到能从学习中获取快乐。有这样一种学生,小学学习非常优秀,初中学习非常优秀,可是到了高中就滑波,什么问题?就是没有好的学习品质,迟早他都要在成长发展的某个阶段出问题。也就是说,在我们关注孩子高考分数的同时,一定有意识让他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打下终生学习的基础,具备优秀的学习品质。这样,一生的学习才会逐步上升。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觉。住宿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离开父母的呵护,远离大人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住到学校,首先要学会自立,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学会与他人相处交流,规范言行,学会劳动,打扫房间,冼衣买饭,叠被穿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生活让他们慢慢长大,天天进步,适应环境,珍惜别人劳动成果,久而久之,会受到很多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