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大一分校敌后办学经验研究

2013-11-26凌霄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启示

凌霄

摘 要:“抗大一分校” 即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是抗大在敌后根据地的十二所分校之一。抗大一分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现了政治坚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灵活机动的抗大精神,不仅对当年抗战的胜利和教育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确立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和观念,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抗大一分校;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29-02

抗大一分校,即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第一分校,是抗大在敌后根据地的十二所分校之一,在抗日战争即将转入相持阶段,于1938年12月13日在延安宣告成立,1940年1月5日,抗大一分校师生1370人经过40多天的长途跋涉,行程3000多里,到达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开始了在山东的办学历程。此后的6年,抗大一分校就一直辗转在沂蒙山区,“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足迹踏遍了蒙山沂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抗大一分校办学7年,共开办了八期,培养各类干部24 000余名。其中,成为共和国将军的89人,为国捐躯的262名[1]。1945年10月,全体教职员工挺进东北,于吉林通化归属抗大总校建制,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一、抗大一分校敌后办学的成功经验

抗大的干部教育培训,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经过抗大的培训,大多数都能成为革命的骨干?抗大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抗大一分校之所以能培养出大批革命骨干,关键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重心,尤其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一直处于抗大一分校教学工作的首位,学校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形势任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锻炼和思想意识教育等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政治学员培训中占70%,在军事学员培训中占30%。通过这些措施,抗大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大熔炉”,将来自四面八方,阶级出身、社会经历和政治文化水平各异的学员锻造成真正的革命战士。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抗大学员立场坚定,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其中,还涌现出了张露萍烈士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毛泽东特别强调“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说“政治方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你们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2] 八路军115师主力进驻山东的时候,不过几千人,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的时候,已经发展到27万人。这其中大批的干部都在抗大一分校进行过学习培训。当时,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离开温暖的家庭,冲破国民党的层层阻挠,穿过戒备森严的封锁线,赴抗大一分校学习。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精神的灵魂,它主要体现在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以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抗大一分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办学条件的真实写照。但是,学校虽然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大家有理想、有目标,受远大的革命志向和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所以抗大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愉快向上的欢乐气氛。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感染着每个人的心灵,师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所以,当时来到抗大一分校的人,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我党我军的领导骨干。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大一分校精神的特色。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抗大“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挥笔题词:“在共产党与红军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抗大学习法》明确指出:“我们的学习目的与资产阶级相反,我们不把学习看作‘镀金、‘镀银,装装门面的事,而是为了提高每个革命青年的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使每个革命者能更好地献身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就是为了提高政治觉悟和革命斗争需要。正因为目标明确,大家都养成了联系思想和实际学习的自觉性。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抗大一分校坚决废止党内一度盛行的教条主义学风,引导广大学员紧密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和抗日战争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探索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规律和战略战术,使培养出来的学员在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大一分校的军事课,经常是由从一线下来的将领把刚结束的战例拿到课堂上讨论。有些知识青年入学前从未摸过刀枪,通过军事训练和反“扫荡”反磨擦的战斗锻炼,逐渐成为部队军政素质过硬的指挥干部;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到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去,到火热的抗日战争中去,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并挺进敌后办学,使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文化课、军事课,而且学会了武装斗争,加深了对“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伟大意义的理解;许多学员积极结合战争中的案例,加深对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增强了学习力,提高了战斗力;学员们在学完军事课目后,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两次行军、野营或战斗演习,想定作业,设置难题,特别注重夜间动作的训练与演习,以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提高了学员复杂环境下的打仗能力……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使广大学员的理论与实践达到有机结合。抗大“越抗大越大”!

(四)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为了适应和满足革命战争的需要,抗大一分校培训多以短训为主,目的是保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曾有人描绘抗大一分校是“开学典礼不断,毕业歌声不绝”。体现了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

在教学内容上,一分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所谓“少”,就是内容不要多,按照学员的接受能力与实际需要,从马列主义宝库里抽出最需要的内容。所谓“精”,有两层含意:一是学员所学的内容都应是精华,二是使学员学得精通。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抽出理论的精华,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说明,使学员能够透彻理解,正确运用。教员要博学多览,对教学内容反复思考,抓住中心,多中求少,博中选精。在决定教育内容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适当地分配教学时间。

在教学方法上,一分校注重按照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根据红军时期干部教育的经验,学校在教学上废止注入式、强迫式、空洞的方法,强调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斗争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薄弱的学员,以启发式、问答式为主,讲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解能力较强却缺乏实践经验的知识青年,则以讲演式、启发式为主,问答式为辅的教学方式,形成了生动灵活、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抗大教风,成为抗大精神的综合写照。

二、抗大一分校敌后办学经验的启示

抗大一分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现了政治坚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灵活机动的抗大精神,不仅对当年抗战的胜利和教育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确立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和观念,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然而,如今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3]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就要停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我们去化解。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才能够不停顿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广大党员干部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实践者和维护者。

(二)围绕党在新时期的目标、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培训课程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中,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学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实际,其结果是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抗战时期,军事斗争是党的中心工作,在抗大的学习过程中,广大学员自觉把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准备“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抗大一分校很多课程都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设计,如军事战略学、军团作战术等等。

今天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要紧紧抓住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进展,紧紧抓住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的实情释疑解惑。要借鉴抗大一分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采取“少而精”和实用性的原则,将实实在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员掌握精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总之,党校教学要努力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树立“五种意识”、发挥“五个作用”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员多向交流,达到思想解放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扬民主,让学员敢讲真话,能讲真话,把困扰自己的实际问题摆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营造活跃、动态的课堂气氛,鼓励多向交流,达到思想开放。实际上,只有当学员开始自主分析问题并进行思想交锋时,才会真正进入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状态。正如美国学者戈瑞森所说:“在成人教育中,没有任何领域像自我导向的学习那样获得了如此广泛的重视并拥有如此众多的支持者。”不同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学员,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学员集体就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库。调查显示,我们的干部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研讨式”和“案例式”。

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培训中,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讲授和学员的交流结合起来,让学员分析思辩,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习真正发生。在学员互相交流过程中,有些问题学员自己能解决就自行解决,解决不了请有经验的领导同志来授课,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央领导同志以教员身份到抗大授课而不是做报告,是抗大教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对今天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师资培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抗大一分校在办学过程中,就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是既有像艾思奇这样的著名理论家,也有很多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来自党政军一线的领导干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多次在抗大给学员授课。二是保持抗大与部队之间通畅的干部交流,既从部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抗大任教,也从抗大选派优秀教员和干部到一线部队任职,始终保持抗大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学员中的资源,很多人既是学员,又是教员,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此外,抗大还非常重视对师资的培养,通过举办教员训练班、设置教育干事岗位(即在助教中学习和成长)、设立研究室、实行课程准备会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培养和课程质量的提高。

在我们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很多学员感觉党校的教师教学空洞无物,恐怕就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理论太多、实践太少,二者不能完美结合有很大的关系。师资质量是党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倍新、专业理论功底深厚、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发挥党校特殊作用、实现党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现在也应走出一条专兼结合、双向互动,领导上讲台、教师当领导(参与实践)的师资培养道路,建立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从而建立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又好又快建设。

参考文献:

[1]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在敌后的抗大一分校(上、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J].学习时报,2009.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启示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对策探究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