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聚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

2013-11-26刘永纯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中国梦

刘永纯

摘 要: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做了全面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人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44.1%,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使用率为85.7%,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规模最大的网民群体,在互联网、广电网、移动网融合的背景下要运用好现代网络传媒,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统一思想,坚定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今日中国的崭新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引导民众牢牢把握机遇,从而实现个人梦、中国梦、民族梦。

关键词:中国梦;网络传媒;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12-02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二、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毛泽东指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几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要破解当前中国社会遭遇到的转型难题,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无疑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这种崇高的精神,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中国精神”。

三、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与网络传媒的传播特点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根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我国即时通信用户4.97亿,使用率84.2%,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使用率为85.7%,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4.01亿,使用率68%,微博用户3.30亿,使用率56%,社交网站用户2.88亿,使用率48.8%,论坛/BBS用户1.40亿,使用率23.9%。

(二)网络传媒的特点

全媒体:从传播手段来看,网络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超媒体:正因为网络传媒传播手段的全面性,它的传播功能几乎可以超越此前的所有媒体。同时,它在时间上的自由性,空间上的无限性,使之在传播条件上突破了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向受众提供最即时、最充分的资讯。此外,它的易检索性与交互性大大拓展了其服务功能和互动效果,成为受众容量最大的资料库和可参与的公众媒介。

自媒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会自由采集和发布信息,运用博客、微博、论坛、BBS、网络社区等载体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四、运用传媒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运用传媒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大力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宣传正能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博客、微博和论坛等民众喜闻乐见的自媒体网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梦的学习讲座、讨论与辩论。重视网络话语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参与网络话语的塑造和使用;要利用网络语言的积极因素,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形成中国梦“网语体系”,使其有效融入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交往话语”之中,提高中国梦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有关执法部门要毫不懈怠地履行互联网管理职责,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对网络谣言保持高压态势,如近期将在网络上散播谣言、虚构情节的网络名人“秦火火”和“立二拆四”刑事拘留,依法查处和关闭了一批造谣传谣、疏于管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网站等措施,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净化网络环境。

二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的建设,把社会责任感强、政治素质高、网络知识丰富的人才充实到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来。要努力培养一支既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信息传播工作的规律,又比较熟悉网络技术、网络知识、精干高效、反应敏锐,能在网上进行中国梦宣传的工作队伍;要发掘和使用一批有一定政治鉴别力、文字表达力、人气汇聚力的站长、管理员、斑竹(版主)、优秀写手等意见领袖,把他们组建成为一支有号召力的网络舆论宣传队伍。凝聚社会力量,引领社会思想观念,使民众思想统一到中国梦的目标之下。

积极倡导开设政务微博,扩大参与的部门和单位数量,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部门和单位。开设微博的各级党政干部要主动释放正能量,要主动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及时回应舆论关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发挥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赢得民心,凝聚民心。

加强对官微负责人及党政干部微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业务培训,善用网言网语,建立并完善政务微博信息发布更新、收集研判、留言回复、检查考核等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三要实现媒体联动融合,营造强势舆论平台。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应力促传媒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合力度,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传统媒体的舆论场具有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和权威优势,可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作用。新媒体的舆论场则可以在草根表达和情绪疏导上发挥作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联动融合才能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利用传统媒体舆论的主导性、权威性和专业性来引导新媒体舆论的多样性、自发性、广泛性,充分发挥新媒体参与性和互动优势,使两种舆论联动、融合,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四要注重对受众主体研究。网络受众是指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接受者。网络受众可以是群体组织,也可以是个人;网络受众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既可处在信息的始端,也可处在信息传播的终端,当网络受众接受并内化信息之后,可以作为传播者通过网络传播其观点。网络受众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信息的传播、思潮的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需加强对网络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五要做好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国的繁荣富强对世界而言,特别对周边邻国来说也是福祉。中国梦对国际社会来讲不是噩梦,而是美好的梦,中国梦与亚洲地区和全世界的梦是联系在一起的,与世界共发展,和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全面正确理解中国梦,需要加强对外传播工作,不要被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束缚,创造出超越他们的普世价值观来,比如我们的真善美、和谐社会、和平发展等,弘扬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维为.中国梦与中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3-03-03.

[2]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1).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politics/2013-08/20/content_29776139_

2.htm

[4]徐惠喜.“中国梦”为世界带来机遇[N].经济日报,2013-04-08:6.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中国梦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