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他人决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13-11-26张力元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满意度

张力元

摘 要: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有限,对于较为重要或复杂的决策问题,决策者常常需要寻求他人建议,或者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探讨了自己决策、建议采纳、代他人决策等之间的差异,以期获得决策质量等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机制。以往研究表明,自己-他人决策差异确实存在,从决策准备(信息的选择与加工)、决策过程(选择偏好)、决策结果(决策的质量与满意度)几个视角对相关研究做出整理和陈述,并对未来自己-他人决策研究提出新视角。

关键词:自我-他人决策;决策偏好;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58-02

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与他人打交道,甚至请他人代己决策不可避免,如老板为员工决策,父母为子女决策,医生为病人决策,董事会为股东决策,律师和财务人员为委托人决策,以及配偶为另一半决策等。因此,他人这一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近几十年中,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

已有研究表明,自我决策、建议采纳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存在偏差,另外众多研究也表明,建议折扣效应是该领域研究中最为充分且稳定的现象 (如:陈雪娜,刘永芳, 2008; 徐惊蛰,谢晓非, 2011)。

然而,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自我-他人决策的差异,鲜有研究系统探讨当自我决策和他人代己决策结果相同时情况如何,另外,更忽略了决策接受者主观心理感受(如满意度等)。譬如,同样是参加补习班,学生自己主动选择与父母代为选择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呢?是否和以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呢?

已有研究表明,自我决策、建议采纳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存在偏差,另外众多研究也表明,建议折扣效应是该领域研究中最为充分且稳定的现象 (如:陈雪娜,刘永芳, 2008; 徐惊蛰,谢晓非, 2011)。

一、自己-他人决策差异

1.信息的选择与加工差异

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是代他人决策在信息的选择与加工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偏差(如,信息失真、验证性偏差等)。

例如,Jonas和Frey(2003)发现,自己决策时,被试更容易出现验证性偏差(confirmatory bias),即在做出选择后,为避免决策后的冲突,在支持和不支持自己的信息中,更多搜索支持性信息;向他人建议时,被试搜索两类信息数量相当。Polman(2010)让两组被试分别为自己或为他人在两家质量相当的餐馆(S和P)中进行选择,每家餐馆都由9条中性信息来描述。结果表明,自我决策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决策后失真(postdecisional distortion),即为了支持已经做好的选择而对后来出现的该选项的信息进行曲解的现象。而代他人决策组被试表现出更多决策前失真(predecisional distortion),即人们为了支持一个正在形成的偏好而曲解信息的现象。

Polman(2012)采用 Higgins (1997)提出的调节聚焦理论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中个体所使用的策略,认为自我决策更多的采用防御聚焦策略,代他人决策时更多采用促进聚焦。

2.决策偏好差异

自己-他人决策在决策偏好方面的差异研究在国内外都非常广泛。例如,Brian (2006)等做了一项接种疫苗的研究,分别让被试扮演病人、医生和父母的角色,让其在死亡率为10%的流行性病毒和可预防此病毒的死亡率为5%的疫苗之间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扮演病人的被试(即自己决策者)倾向于不接种疫苗,即忽略偏差;医生、父母(即代他人决策者)则更多的选择作为,即选择接种疫苗。Polman (2012)采用无风险选择、赌博、社会生活等情境任务发现,相较于为自己决策,代他人决策时损失规避现象(loss aversion)显著降低。

陈雪娜(2008)从金钱、时间等不同的决策领域,探讨了自我和他人不同决策角色对偏好反转现象的诱发,以及当偏好反转现象发生时,自我决策与替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差异。徐惊蛰,谢晓非(2011)等采用超市购物券的任务发现,个体为自己选择时倾向于可行性高的选项;而为他人选择时则倾向于价值较高的选项。

3.决策质量和满意度差异

Polman在此方面做出巨大贡献,2011年通过让被试创造外星人发现,他人决策创造性显著高于自己决策。2012年为卧室选择涂料的研究表明,自己决策时选项越多越不满意,即出现选择超载现象;而代他人决策时则从较多的选项中选择满意度更高。然而,决策接受者的主观满意度当前还未受到界内研究者重视。

二、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表征方式取决于两者心理距离的远近。对于远距离的事物,人们倾向于使用高水平解释,关注其核心的、整体性特征,着眼于事物的终极状态;对近距离的事物,则采用低水平解释,强调边缘的、细节化的局部特征,关注具体实现过程。

社会距离是心理距离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认知方式,而个体的判断决策会受到其信息加工方式和认知特征的显著影响(刘雪峰, 张志学, & 梁钧平. 2007)。已有研究者通过操纵人际相似性来缩短心理距离,并证明心理距离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Gino,Shang& Croson,2008;Polman& Emich,2011;徐惊蛰& 谢晓非,2011)。

作为社会距离的一个重要维度——自己与他人,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例如,Polman和Emich(2011)发现,当被试想象自己处在塔中就会判断塔距离很近,而当被试想象别人处在塔中就会判断塔的距离很远。Gino,Shang和Croson(2008)等采用定量判断任务的研究发现,当被试判断自己行为时更倾向于接受相似他人的建议或者不接受建议,而在判断他人行为时则更倾向于采纳不相似他人的建议。

三、研究展望

1.拓展自我-他人决的研究方向

现有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多数注重决策者对建议的才能,或给出建议者记忆代他人决策者在选择中的偏差等(如Polman 2010,2011,2012等)。然而,在决策接受者的角度,对其情感等主观感受的研究则一直被忽略。

此外,研究者更多关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如决策者不同角色导致的决策偏好反转现象等(如陈雪娜,2008等)。那么,如果设置自己和他人的选择相同,那么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产生机制探讨

以往研究中,不少学者纷纷采用基于情绪的理论、调节聚焦理论以及解释水平理论等对自己-他人决策差异加以解释。然而,这些解释机制对于自我-他人决策过程中的差异认识还不够深刻,如其更深层次的认知差异,脑机制等,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陈雪娜.自我与他人不同决策角色对偏好反转的诱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徐惊蛰,谢晓非.解释水平视角下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J].心理学报,2011,(1).

[3]刘翠翠,陈彬,刘磊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5).

[4]Zikmund-Fisher B J,Sarr B,Fagerlin A,et al.A matter of perspective:choosing for others differs from choosing for yourself in making treatment decisions[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06,21(6):618-622.

[5]Polman E.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self-other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0,46(2):432-435.

[6]Polman E.Effects of self-other decision making on regulatory focus and choice overloa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2,102(5): 980.

[7]Polman E.Self-other decision making and loss aversion[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2,119(2):141-150.

[8]刘雪峰,张志学,梁钧平.认知闭合需要,框架效应与决策偏好[J].心理学报,2007,(4).

[9]Gino F,Shang J,Croson R.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from similar or different advisors on judgment[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9,108(2):287-302.

[10]Polman E,Emich K J.Decisions for others are more creative than decisions for the self[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1,37(4):492-501.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自我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