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2016-11-11鲁斐斐
摘要:苏童在作品瑰丽阴暗,直逼人性。在具体作品《米》中,描述了以五龙为主角,环绕在周围的一圈人物的爱恨纠葛。人物个性鲜明甚至偏激,但是都是截断的部分,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窥探人性带来的浪漫气息以及宗教般的人性复杂上,来解读人性的复杂,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生解读。
关键词:人性;自我;人生
中图分类号:F29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06-01
对于《米》的人物剖析,我们要先对作者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因为作品总是与它的创作者的经历、性格、生存环境等等息息相关的。苏童出生于文革前的南方城市——苏州,文革的记忆对于那个年龄的他来说既模糊又清晰,再加上幼年即重病卧床休养的经历,让他很小就面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生命脆弱的认识,那个时代的杂乱记忆以及同龄人未曾有过的生命感悟。即对死亡的描述以及对不确定的生命之理解。这些都在苏童的大部分作品中得以再现。苏童在作品《米》中塑造了一群个性个性鲜明的“片段式”人物,他似乎在刻意用一种模糊边际而着重凸现的手法,去支撑起人物的谱系,用组团人物谱系去还原一个完整的人性来体现一种真实的人生状态,由本我,自我,超我,共同组成的复杂体。
一、在这些人物当中,五龙,他的那种强烈的仇恨所支撑起的一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醒目。在作品中五龙被贴上归乡者,原始欲望的标签。相对于构成他人生另一条主线的仇恨来说,米就是区别与黑暗的光明。再参考他换的那一口金牙来看,只有这些没有生命的,可以任由它支配的物质,才能给他带来满足与信任。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但更是无比残酷的现实。仇恨,是构成五龙生命的另一条主线,五龙的话语里面充满了仇恨,但也饱含对命运的无力感:“我靠什么才有今天?靠的就是仇恨,这是我做人最好的资本,你可以真的忘记爹娘,但你不要忘记仇恨。”这种仇恨从阿保逼他喊爹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仇恨使他举止怪异而又变态,这种仇恨让五龙作出了以恶制恶的决定,从对阿保的告密开始,织云的无情、迫使六爷的逃亡、暴力站稳黑帮老大的位置、迁怒于妓女而把她们杀害、到对绮云以及儿女的冷漠、对背叛自己的帮会的出卖,无一不体现出五龙深切的仇恨,这种仇恨导致了他变态的人生以及以后狡诈而又阴毒的行为准则,也导致了最后的悲惨下场。
作品的前半部分,五龙身心受到的疼,让我们为之心疼,但在这背后那种隐忍的苦楚渗透到骨血中,散发出那种冷气让我们不寒而栗。也让作品生发出一种凄楚之美,演绎了凡尘下的无可奈何,在整个过程中,原始欲望经历了一个不断爆炸的过程。苏童似乎从未去刻意压抑或激发这种情绪,一切都是本真的状态,没有任务符号化的作用,也没有明确的象征性。苏童仅仅寻觅着自然线条,然后目睹着线条由弯到直,由直到曲来表现原欲,叙述着人性中最猛烈的元素。
二、相比于原欲血性,绮云,织云两姐妹,可以作为一个人性复合体,尽管两者无论从性格还是从接受角度都有巨大的差别,但都是在时代的风雨中飘零的女子。无论是坚贞自己,还是放荡自晦,都难逃戏弄,都无法实现完整的自我,苏童在作品描写女人保持着与《红粉》《妻妾成群》大致相同的审美维度,织云与绮云用“拒不得”“不得拒”两种生存状态。更进一步的揭示了“女性”的现状,女性命运与时代的不可兼容性造成了无法预知的悲剧,同时也彻底达到了无法寻找到本我。绮云与织云是处于不同的格局下,但最终殊途同归,前者是从本心放逐本我,从第一件貂皮开始,与其说是虚荣,不如是长期压抑的另一种释放,但这种释放的代价是出卖自我与颂莲不同,织云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以至于心甘情愿的附送自己的肉体,她就妥协,最后彻底失去自我,这种自我的丧失是在她的无意识中完成的,等到最后生下六爷的孩子得以进入六爷家里,做一个名不副实的六姨太,她的一生终于彻底沦落,她对命运也彻底妥协。苏童在这里用绚烂的调子抒写“得道过程”,仍然无法掩饰架空的“无自我”,这也由此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其实是想合二为一来反应一种状态,一种时代下的无我的状态。
三、在《米》中,除了五龙,女人之外,还有一些闪耀的陪伴,每个人出场都有每个人出场的实质性意义,苏童一直对这群体,保持中性的叙述,而且仅仅是通过不同欲望来推动作品进展而非性格,而这些欲望却指向同一靶子,欲望是维持生命的必须,把这一靶标引向生命的突破不能不说不是一份全新的突破,在作品中生命与欲望交织,不断被演绎,突破,继而灭亡,又重新萌生,发芽,来解释一个超我的课程,他们都在这里做逃避自我的超我。
作品中还有一部特色的陪衬,将整体人性的弱点,完整的填充,阿保,六爷,其父人性弱点,优点与五龙形成互补。因此,他将欲望这一因素发挥到极致,最终使自己深受其害,也将五龙“染黑”成为欲望新的继承者。对于欲望,六爷习以为常,甚至是一种生活状态,六爷在人性的进展过程中已经达到“平原期”,他所处的一种状态,内心波澜万丈,却享受着表面的平静,这种表面。做为配角的米生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人物,但是让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他的象征意义,他有着五龙一样的阴狠,对生活的仇恨,对欲望的追求,对家人的无情,对生活的绝望,他象征着这种绝望与仇恨的轮回,上一代的罪恶在米店的下一代里依然重复的上演着,在父亲将要去世的时候,依然要以掷铜板来决定由谁去送那个已经气息奄奄的人回家接受死亡。一切的美好情感在他身上荡然无存,只有绝望与仇恨,还有无尽的冷漠,这些情感的产生于五龙不同,他是源于家庭与社会的双重作用,以及源于骨子里的劣性,这又不自觉的阐释了“性本恶”的哲学理论。
苏童在作品中用三种状态,塑造了三种片段片人物,以此完成整个的人性叙述,无论是五龙还是六爷、阿保都存在着前后深远的相互浸染的过程,会惊奇的发现人物谱系之间存在着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过程。在这部作品当中,所有的人都是失败者,也没有一个我们常见的正面形象,正是这些形象把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绝望各自演绎着表达出来,苏童说:“我想我在这部小说中醉心于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在某种意义上说,他达到了这个目的,这部作品确实给人一种毁灭的震撼,这种归宿导致的结论,值得我们去深思。时代的背景已经转换,或许我们没有机会经历那种完全的绝望与仇恨,但是在脱离这种背景下的人性依然是没有多少改变,因此当面临绝望和仇恨的时候,如何去面对,五龙的人生悲剧或许会给我们以启迪,使我们不会重蹈覆辙,能够拥有作品中的人们所没有机会拥有的生活,去塑造一个更加完整的人性。
作者简介:鲁斐斐,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