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代工厂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2013-11-24谭力维

对外经贸 2013年9期
关键词:代工厂劳动力要素

谭力维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一、我国代工厂长期存在的原因

(一) 劳动力充足

1. 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虽然人口增长率近年来已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人口依然很多,而占人口总数五成左右的农村人口则是代工厂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很低,2011 年才超过5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 个世纪50、60 年代我国制定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但重工业能够吸纳的城市就业很少,从而抑制了城市化进程。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农村生产力日益提升,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

2. 我国目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2011 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7,2012年为0.474,虽有下降但仍高于0.47。贫富差距悬殊,再加上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就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对于那些农村打工仔来说,即使城市的代工厂要求再严苛、工作环境再恶劣、工资再微薄,仍比农村生活状况要好,这也就更直接地解释了许多进城的农村打工者千方百计想进“血汗工厂”的原因。

(二) 我国制造业基于要素禀赋的选择

运用经济学工具对代工厂的长期存在进行分析:

假设存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它们的价格分别为w 和r,给定一个既定产量y,以及厂商的生产函数f(L,K)=y,便可以求其成本最小化问题,经济学中的等产量曲线显示的是一种技术约束,即能够生产产量y 的L 和K 的所有组合,而另一个工具等成本线则反映了对应于既定成本的各种要素投入的所有组合,等成本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w/r,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的要素选择可以通过在等产量线上找出与最低等成本线的切点来决定。如图1 所示:C1和C2为等成本线,C1较为陡峭,表示劳动力的价格较高而资本的价格较低,即劳动要素较为稀缺而资本要素较为丰裕,此时应在A 点进行生产,同理C2较为平缓,表示劳动要素较为丰裕而资本要素较为稀缺,按成本最小化原则,应选择B 点进行生产。现实中我国的劳动要素较为丰富而资本要素较为稀缺,符合等成本线为C2的情况,因此应选择生产点B,而B 点对应的正是较多地使用劳动要素、较少地使用资本要素,即应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如此一来便可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图1

(三)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的体现

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国际产业转移遵循一定的梯度规律,从产业类型来看,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然后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在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低层次阶段,占支配地位的是“自然的”比较优势,即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或丰富的资源,而在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高层次阶段,往往需要进行大量实物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资,所以,相比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较为容易、顺利,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何况发达国家往往会保护其先进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以遏制发展中国家技术升级,更加不会向我国转移高资本、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代工厂的长期存在恰恰是国际产业转移规律的体现。

二、我国代工厂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代工厂被冠以“压榨”之名

除了富士康公司怵目惊心的“十二连跳”事件,古驰、GE、美泰等多个知名外资品牌在华的生产企业又被曝出用工环境恶劣、工人得不到休息、加班严重超时且工资不合理等种种黑幕。某些跨国集团在其本国遵守法律规定,而到了中国,其代工厂就成为了压榨工人的“血汗工厂”。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有我国用工环境的因素以及打工者自身的因素,如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相关的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企业缺乏强有力的工会组织、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等。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那就是代工厂所从事的生产环节本身就为“压榨”行为埋下了“隐患”。近年来,国际分工的趋势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向了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作为分工的主体,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最优资源,以达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发达国家牢牢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而我国的代工厂却只能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徘徊,始终未能摆脱困境。

(二) 近年来我国代工厂纷纷遭受跨国集团抛弃

近一两年,当你走进阿迪、耐克专卖店,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运动鞋标签上的“中国制造”“广州制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越南制造”。近年来,不少跨国集团纷纷“飞”往东南亚的缅甸、越南等地投资建厂,就像他们当初“飞”到中国寻求廉价劳动力一样。跨国公司的这种类似于候鸟迁徙的行为招致中国代工厂主们的抱怨和不满,频频指责跨国公司过河拆桥。

跨国公司“飞来又飞走”,首要原因在于我国用工成本的上升使得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渐渐瓦解,所以跨国公司就会把订单抛给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越南、缅甸等国。

三、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用工环境

应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代工厂运营和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劳动者的维权意识,监督和鼓励代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二) 自创品牌,走创新化路线

一直以来,代工厂从事的是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无法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无法享受到品牌带来的高附加值,进而就丧失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创立自主品牌,确立自身的目标市场和营销模式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宜家的中国代工厂因为不堪忍受利润不断降低、外商不断施压的日子,勇敢地转换了自身的角色,从一个追随者转变成一个挑战者,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嘉宜美大型家居连锁”。值得注意的是,嘉宜美成立的初衷只是复制宜家,因为其自身是代工厂出身,对成本非常了解,可以采取价格策略打入市场。然而只凭自有品牌是远远不够的,企业不能长期依靠价格优势存活,重要的是应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辨识度,所依靠的是在迎合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这就需要企业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资本后转变思想、加大研发投入、吸纳高素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虽然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可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见效,但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改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 提升产业结构,加大教育支持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要使代工厂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短期路径是鼓励代工厂创立自主品牌,对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供政府支持;从长期来看,应着力提升整体产业结构,提高人均资本量。

在此强调的是教育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投入,具有无限增值的可能性,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图1 中得到说明,比如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等成本线是C2,在B 点进行生产,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短期产业政策与资金投入大力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于是,接受扶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点由B 点跳到了A 点,然而在短期内,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全社会的资本劳动比率是不变的,即其等成本线的斜率不会改变,因此,在接受政府扶植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等成本线为C3。而C2与C3之间的成本差距则有政府来埋单,并有可能引发短期内失业人数上升等问题。在长期,通过长期产业政策和科教兴国等战略,可以逐步提高社会总体的资本劳动比率,企业生产点的转变并非由B 跳到A,而是由B 点沿着等产量曲线移动到A 点,由于教育投资的长期获益性,生产点的移动还会继续下去。

[1]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0 -81,104.

[2]王瑜. 中国代工末路突围[J]. 宁波经济,2013(1) :41.

[3]程行欢. 不堪“成本杀手”压价宜家中国代工厂集体倒戈[N]. 江苏经济报,2013 -01 -07.

[4]张敏. 家居建材市场生死局 谁倒在了黎明前?[N]. 证券日报,2013 -01 -10.

猜你喜欢

代工厂劳动力要素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高通向苹果代工厂索要专利费被驳回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基于改进距离的区间直觉模糊TOPSIS算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也谈做人的要素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阿迪仍与300家中国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