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整体提高
2013-11-22赵锐
赵锐
【摘 要】现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共性教育,缺点是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在可能性。根据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作业完成速度进行分组教学,更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依据教学大纲安排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补充变化;布置不同的作业题目,注意个别对待,加强个别指导;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能力的训练。分组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整体素质的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教学;差异;能动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20-01
现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共性教育,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在可能性。理论上的“因材施教”我们都会说,但实践起来常常顾此失彼,在我们职业教育实践中,所有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只能是从“平均情况”出发,施以千篇一律的教育,强求他们齐步前进;甚至退而求其次,为照顾大多数,只好以“中下等”为教学与考查尺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采取单一的班集体教学形式,要想取得理想效果是不可能的。我们学校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文化基础课学习,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在实际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了解后,根据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作业完成速度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组进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目的是把学习过程的自控真正交给学生,更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作法是:
一、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大纲安排而定,能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目的是为了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更好的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在备课、授课中,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补充变化。好的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所以进度可以超前,中等生次之,差等生紧相随。这便于对学生进行不定期调整,以激励学生求进步,求发展。老师备课,不仅仅是写出教案,还必须了解学生。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善;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等。在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预见。预见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哪些困难,会采取怎样的态度,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怎样的问题。教学前我做了不一样的准备工作,好的学生教学时问题的提出可简捷些,难度大一些,中等生次之,对于差等生要做周密的安排。从问题的提出、衔接、导入,甚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冻结”局面列入准备课之内,以减缓课堂压力,慢慢地引导他们入题、入理,并从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表现机会,让他们同样获得成功后的体验,鼓励其进步和学习。分组教学避免了好的学生课上吃不饱,差的学生课上吃不了的现象。
二、布置不同的作业题目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运用,消化所学的知识,以及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重要意义,但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学生的一般水平为准。因此好的学生可留基本题和超高题的作业题目,使其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内容时,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中等生的作业题目在保证基本题同时,做一道较难题目,诱发其积极创造性的产生;差等生的作业题目以基本题为主,要求思路正确、重点突出、书写工整。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要认真细致;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的学生,多鼓励他们提高作业速度,勤于思考问题;对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不够勤奋的学生,多给以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多检查他们的视听,让他们坐在合适的地方;对信心不足缺乏毅力的学生,多鼓励表扬他们的进步,要求他们坚持学习,克服困难。总之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对待,加强个别指导。建立在这样对学生的多方面了解基础上的分组教学,能使整体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完成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使好学生感到“好了还要再学”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一般来说,训练安排在例题后或一课时教学的终结,用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情况。而习题课从题的数量、难易程度上加大了一步。如何上好分组习题课,还要考虑课上学生动、静的有机结合,明确各组学生训练的题目、方式、目标。所以,训练时给差等生选出固定的题目,以巩固书写为主,加深类型题的印象。中等生除完成差等生规定的题目外,加设难度稍大的题目,要求在认真书写类型题后同桌商量完成后面的题目。好的学生放手,让其互相讨论完成一组习题,要求他们自愿组合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和提示。现在教学中学生总体上文化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相对差别也相当大的。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要尽量将基础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分组教学。其次在教学上要照顾较差的学生,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基础在同一个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注意照顾他们的接受能力,努力改善教学方法,多利用一些简单的题型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三类题难度不同,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能力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有益的、健康的发展。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待学生,无论是对特别好的或特别差的,都要热情关怀,耐心地辅导和帮助,使好的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差的增强信心,通过努力逐步赶上去。这样的分组训练,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树立自信心,增强了紧迫感。其它两组余下的题目在第二课时师生共同完成,集中目标,攻克堡垒。
分组式教学法应用于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在语文课中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在数学和外语课教学中应该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更有推广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切合目的、灵活有序地进行分组,达到教育的广泛性、教育充分性、教育个体性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种分组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教学之需灵活调整,以便于学生相互启发,利于成果共享,使课堂教学有序地、有效地展开。关于这一教学形式,可以在另一课题中进行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2]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3]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4]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5]珍妮特?沃斯(美)、戈登?德莱顿(新):《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2月第2版
[6]刘畅:《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方法》海潮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