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3-11-22卡力比努尔吾买尔邹烈寰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迟发性脑损伤鼻咽癌

陈 惠 卡力比努尔·吾买尔 邹烈寰

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ate brain injury,RILBI)是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发生率为 0.9%~4.0%[2],而且潜伏期较长,很多情况下在患者放疗后数年才会出现。本研究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RILBI)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RILB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42~79岁,平均(63.3±9.4)岁,合并高血压患者 5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总胆固醇(TC)≤5.5 mmol/L 69例,低密度脂蛋白(LDL)>2.6 mmol/L 47例,2.0~2.6 mmol/L 42例,<2.0 mmol/L 31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鼻咽癌根治性常规放疗。既往无神经系统病史,放疗结束后7个月或以上进行头部MRI检查,脑损伤类型:颞叶型43例,脑干型48例,小脑型12例,混合型17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1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3~76岁,平均(62.7±8.9)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颈动脉斑块的测量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探头频率为7.5~10 MHZ,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资深超声医师完成检查。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枕充分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依次检查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及颈外动脉颅外段1 cm,测量3次取平均值。采用二维及彩色血流显像来确定斑块,二维超声测得局部CIMT值≥1.20 mm,或彩色图像显示血管腔某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面积≥10 mm2。

1.2.2 血压的测量 入院后1周每天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去除第1天的血压,然后将其余6 d血压取平均值作为SBP及DBP的值来反映血压的水平。

1.2.3 生化指标的检测 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 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常规检测(患者入院后夜间禁食12 h,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法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鼻咽癌放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IMT值的比较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76例患者的CIMT≥1.20 mm,斑块检出率为 63.3%;对照组 CIMT≥1.20 mm 13例,斑块检出率为10.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鼻咽癌放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IMT值的比较

2.2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单因素分析(表2)

斑块的检出率与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病、TC分组及LDL分级有关(P<0.05),而与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无关(P>0.05)。

表2 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3)

以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有无斑块为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再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SBP、LDL分级3个相关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放疗会对鼻咽癌患者造成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有文献报道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为0.93%[3],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部位与照射野的设计有关。有研究报道,当患者颈部的放疗剂量从30 Gy到55 Gy递增时,其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4]。梁平等通过对71例放疗后4年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测发现,有78.9%的患者发生了颈动脉狭窄[5]。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鼻咽癌放疗后迟发阶段患者中有76例发生CIMT,发生率为63.6%,颈动脉斑块形成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与上述报道相符。

Kishimoto等通过对欧洲19个体检中心的627例健康受试者进行颈动脉数字超声显像检测,结果发现年龄、SBP及LDL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6]。杨云利等认为距离放疗后的时间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1 种显著相关因素[7]。

本研究在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受其年龄、SBP及LDL影响,年龄、SBP是主要危险因素,而LDL是次要危险因素。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近似线性上升趋势,本研究中60岁以上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由此可见年龄作为1个不可干预的因素,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高血压在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机制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血管生理性不断衰退,其危险因素也不断增加。动脉内壁负荷加重,体内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动脉弹性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导致SBP升高,DBP降低,脉压增大,内膜对粥样硬化的敏感性增加,易造成动脉内膜表面的破溃,使其动脉壁内脂质含量增加,从而形成斑块。年龄与高血压相互作用构成了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SBP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而LDL的影响较小,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因此在RILBI患者的诊治和随访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合并颈动脉损伤的情况,特别是要侧重于生存期较长并且具有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

[1]Butler JM,Rapp SR,Shaw EG.Managing the cognitive effects of brain tumor radiation therapy〔J〕.Curr Treat Options Oncol,2009,7(6):517.

[2]Shi L,Adams MM,Long A,et al.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deficits after whole-brain irradi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NMDA receptor subunits in the hippocampus〔J〕.Radiat Res,2010,166(6):892.

[3]Shaw EG,Robbins ME.The management of radiation-inducedbrain injury〔J〕.Cancer Treat Res,2006,12(8):7.

[4]张 政,翁敬锦,兰桂萍,等.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117.

[5]梁 平,蒙富斌,王洪乾.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36例临床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1):40.

[6]Kishimoto R,Mizoe JE,Komatsu S,et al.MR imaging of brain injury induced by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tumors〔J〕.Magn Reson Med Sci,2010,4(4):159.

[7]杨云利,陆海杰,刘颖新,等.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6):624.

猜你喜欢

迟发性脑损伤鼻咽癌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新兵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