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语言的模糊现象及英译策略
2013-11-21马平
摘 要: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语言非标准化的影响,中医语言中存在模糊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补删法及省略法等英译策略,以推动中医英译研究的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进程。
关键词:中医语言;模糊现象;原因;英译策略
语言的模糊现象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不能通过语言把对象描述的清楚准确,不能明确地表达人的需要,因而产生了意义模糊不精确的状况。模糊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中医语言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并是长期医疗临床实践的结果。中医语言表达上简练难懂,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主要分析中医语言的模糊现象,并结合实例介绍中医语言模糊现象的英译策略。
一、中医语言模糊现象的原因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语言的模糊现象比比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的模糊性根深蒂固,其由儒道等各种思想融合而形成。在各种思想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与气一元论不断融合,中医学理论体系也在逐步形成。因此,阴阳学说与气一元论逐渐构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和基石,模糊思维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在中医语言中,模糊现象主要表现为多变性及不确定性。实际上,中医语言表达基本概念和原理往往使用其赖以产生的日常用语、文学及哲学语言。中医语言结构简洁,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和传播力,从而使得中医语言具有高度的模糊性。如,中医中的“活血调经”是指通过活血理气以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但是由于“活血”与“调经”之间省略连接词,读起来令人比较费解,如果在两者之间加上“以”一词,表意就清晰明确多了。
二、中医语言的模糊现象
1.语言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语言是表示概念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表意媒介,中医语言符号反映了中医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本质属性。如中医里的“气”就很典型,有正气、邪气、肾气等,不同的“气”分布与功用存在差异,其之间的区别却比较模糊。但是,在描述病情时,如果用不同的中医术语而不用“气”进行模糊处理,表意就烦琐繁杂,且失去了中医文化原有的语言特色。
2.物象间的相互关联性
中医里物象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象之间往往对立但不够分明,常亦此亦彼,致使其语言呈现出模糊现象,如,阴阳学说中的“阴阳”的概念既指出了“阴”“阳”界定又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可见,“阴阳”的描述本身就存在着模糊现象。
3.对物象解释能力的有限性
中医充满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不确定因素,面对变化莫测的客观世界,人们在对中医进行综合分析时,经常无法准确确定中医物象的内涵与外延,于是不得不借助带有模糊色彩的表达形式。中医术语“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凭肉眼或科技仪器无法看出或测出“头晕眼花”“少气懒言”等感觉,中医分别模糊地解释为“血虚”与“气虚”,这也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
4.人为的语言模糊化
首先,模糊语言概括性强,言简意赅,便于中医的记录、传播与保存,因而被广泛使用。如,中医习惯上用“风症”和“风邪”来概括“风寒、风热、伤风”等各种病症。其次,在行医过程中,为了使敏感话题显得委婉含蓄,医生常常用模糊语言。如,中国古代中医们用“崩”“薨”“卒”等表达不同身份的人的“死”。此外,古代很多儒士弃文从医,将修辞手法运用到中医语言中,因而中医语言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如,中医病名很多就使用了比喻手法和大量“四字格”术语,如“白虎历节”“鹤膝风”“健脾开胃”“补肺止咳”等等。
三、英译策略
1.音译法
由于中医语言含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在中医英译过程中,要使中医保持特有的概念内涵,可以采用音译法,即用汉语拼音去翻译一些中医模糊语言,把拼音作为其译名。如,“阴”“阳”“气”可分别译为“yin”“yang”“qi”。但是,中医理论本身就抽象难懂,音译词对外国读者来说就变得陌生难懂,对此可运用音译加附注法。如,“神明”译为“sheng ming (the spirit)”“浊气”译为“zhuo qi(the turbid principle)”等等。可见,音译加附注法既维护了中医语言的独特原始色调,又把信息表达得清晰易懂。
2.直译法
在英译模糊的中医语言时,为了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可以用英语里的模糊语去翻译汉语中的模糊语,实现信息的对等保留。如,“风寒”“风热”“伤风”分别直译为“wind-cold”“wind-heat”“injure by wind”。这样就维护了中医文化与语言的独有特色,且促进了中西医学体系实现国际化的双向传递。
3.意译法
在病理机制方面,中医和西医有很大的区别,很多模糊的中医语言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的词语,要做到准确翻译,需运用意
译法,即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如,“虚喘”可译为
“asthma attributing to insufficiency of the lung and kidney”“心气虚”可译为“a decline of cardiac function”等等。这样只通过文字表层就能探究中医语言实质的内涵。
4.补删法
为了更忠实通顺地表达中医原文的内容及方便读者的理解,应对中医中模糊语言蕴含的意思加以补充,而对于无实际意义的模糊信息应加以删减。如,中医常用“四字格”术语来概括一个疗法或理论,如中医术语“健脾开胃”和“补肺止咳”中都隐含了一定的逻辑关系,英译时可分别加上“and”和“to”,译成“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increasing the appetite”和“tonifying the lung to stop
coughing”才能说明其中的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
5.省略法
使用省略法是为了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更加符合译文习
惯。为了语言简练、生动、形象,中医语言往往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在英译过程中可省略具体形象的词语,将中医语言抽象概括,翻译为笼统的概念词。如,“腐熟水谷”是指胃能消化饮食,吸收精微,可译为“digestion”,这样既忠实了原文,语言又简洁。
模糊现象给中医语言带来了简洁美和含蓄美,同时也给中医英译带来了很多难题。所以,在中医英译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中医语言的模糊现象。在英译中,我们提出了中医模糊语言的一些翻译方法,希望能对中医英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中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世界各国人民。
参考文献:
[1]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牛喘月.中医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
[3]阮继源,张光霁.汉英对照金匮要略[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马平(1979—),女,汉族,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教学。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