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CT引导下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52例对照观察
2013-11-21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秦皇岛066600刘剑锋李健辉景邵春解晓彬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秦皇岛066600) 刘剑锋 李健辉 景邵春 解晓彬
腰痛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由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退变引起的腰痛被称为椎间盘性腰痛。虽然经过30年的探索和研究,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诊断和治疗手段也逐渐增多,但是在最优方案选择上,仍然存在争议[1]。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是一种临床广为采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我院骨科于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对52例经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对比分析传统椎间盘造影术和CT引导下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52例,临床上均有明显的腰痛症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未见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采用CT引导下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7±8.5岁。对照组23例使用传统椎间盘造影术,其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3±9.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俯卧位,CT辅助确定目标椎间盘,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部麻醉,确定穿刺路径,注意调整穿刺针的位置,使针尖位于椎间盘中,注入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15ml,每处神经根周围注入臭氧15ml。针眼敷以创可贴。对照组患者根据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穿刺点,进行常规的穿刺。穿刺完成以后,先进行椎间盘造影检查,造影诱发疼痛试验阳性的椎间盘注入臭氧,剂量同治疗组。
3 疗效评价 使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主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分别在术前、术后3d,术后3月记录1次。根据改良MacNab方法将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3个月后门诊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以及各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不同时间点之间的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见表1。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7.5±15.6min,明显小于对照组(50.3±21.4min)。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降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评分小于对照组。总体来看,两种方法的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5.848,P=0.019),治疗组评分小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3d 术后3个月 F P治疗组 7.52±0.87 4.25±1.06 3.15±1.24 4394.566 0.000对照组 7.66±0.98 4.39±1.15 3.62±1.57 3157.148 0.000 t 0.238 0.275 6.704 5.848 P 0.778 0.784 0.000 0.019
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见表2。治疗组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82.6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87)。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3 并发症 术后部分患者感觉腰背部有隐痛不适,在术后2d内均得到缓解。对照组有1例出现椎间隙感染,经治疗痊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神经根损伤、臭氧气栓等情况。
讨 论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人被发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从文献报道来看,疼痛的机制由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病变椎间盘内层纤维环破裂和软骨终板损伤,使髓核内蛋白多糖直接接触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邻近的终板区的疼痛感受器[2]。其次,在纤维环损伤修复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炎症物质,刺激椎间盘内致敏状态的神经末梢产生腰痛。最近的一项免疫病理学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变区域,除了有炎症反应,髓核细胞和细胞基质的退行性改变明显[3]。临床上常见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手段大体可分为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从文献报道看,保守方法是大多数患者的第一选择,对于保守治疗6个月不能缓解的病例,微创疗法应用越来越多[4]。
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造成髓核细胞膜和细胞内结构破坏,致使细胞合成功能下降,髓核渗透压降低,干涸萎缩,椎间盘内压降低。臭氧可通过抑制免疫因子释放、促使炎症介质失活、刺激抑制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汰、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粘连,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单独治疗或联合辅助治疗,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5]。刘延青等[6]发现将臭氧气体采用低压力注入,不但可以显示椎间盘的形态,还可以诱发病变椎间盘疼痛或复制其疼痛效应。椎间盘造影术通过造影剂诱发的疼痛,以及观察造影剂的容量和显示椎间盘形态,来判断椎间盘病变及其病理类型。因此它是一种有创的诊断方法,可使患者疼痛加剧,可能引起盘内感染[7]。臭氧是CT轴位扫描的良好对比剂,扫描图像可以非常直观的判断病变椎间盘位置及病理类型。研究组也通过临床观察证实CT引导下注入臭氧方法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精确度。利用CT引导施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有很多优势,而采用低剂量CT引导,患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小,曝光量减少,图像控件分辨率高,导向精确度高,并且可以即时观察臭氧在盘内及椎管内分布情况,判断预后,及时调整手术方案[8]。马景和等[9]对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了研究,治疗后VAS和ODI评分都较术前下降,治疗优良率90.28%,有效率高达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臭氧气栓等并发症。他们同时还发现,注射臭氧的CT表现与椎间盘造影术相似,并且指出臭氧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大降低了术后椎间盘的感染率,并且无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现与传统椎间盘造影术对照组相比较,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症状,并且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手术安全性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臭氧注射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操作简单,疗效可靠,而CT引导下臭氧注射相对于传统的椎间盘造影术,具有损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1]郭 钧,陈仲强,郭昭庆,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57-171.
[2]夏志敏,张西峰,周 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1):65-68.
[3]徐宝山,谭清实,夏 群,等.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免疫病理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66-70.
[4]宁方林.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1):3360-3362.
[5]刘伟聪,吕国华,曾凯生.臭氧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对比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02-705.
[6]刘延青,丁晓宁,刘红兵.CT监测臭氧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价值[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2):115-116.
[7]胡永胜,张玉坤,田慧中,等.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5):1470-1472.
[8]裴 敏,王 琨,朱 杰,等.低剂量CT引导下医用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介入放射学,2011,20(5):406-409.
[9]马景和,马晓春,王 涛,等.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12):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