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疗效观察*
2013-11-21张月兰董莹丽闫利辉刘林嶓张晓敏
张月兰,董莹丽,闫利辉,刘林嶓,张晓敏
1)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郑州 450052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郑州 450052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者缺失牙齿时间过长而未及时修复,对颌牙伸长,造成垂直向空间不足的情况,给修复或种植带来一定的难度。传统处理磨牙过长的方式大多需要调磨伸长牙齿或者配合固定矫治、弯制正畸附件来完成压低,既损伤牙齿,花费时间,又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绝对支抗,给磨牙压低带来了新的方法。作者自2010年以来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和种植科转诊到正畸科的需要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患者10例(12颗牙),其中女6例,男4例,年龄(36.7±5.6)岁。患者均为下颌磨牙缺失时间过长,导致对颌牙齿伸长,上下颌间空隙不足而影响修复和种植。所有牙齿压低前,均做严格的口腔检查,拍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取模型,拍摄口内数码照片。伸长牙齿均无严重的牙体、牙周疾患,无松动,牙根无明显炎症及吸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压低前后磨牙垂直向、矢状向以及牙冠近远中倾斜度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临床检查该研究中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均得到了有效的压低,压低(2.7±1.2) mm,压低时间(6.5±3.2)个月,为下颌缺失牙区提供了合适的修复间隙。压低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疼痛感。经探诊和X线检查,被压低磨牙牙周健康,牙根未见明显吸收,牙齿无松动。
2.2头影和石膏模型测量结果见表1、2。
表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项目的比较(n=12)
表2 治疗前后石膏模型测量项目的比较(n=12) mm
3 讨论
植入种植体由于上颌窦高度个体差异较大且窦底在第一磨牙处最低,对于拟植入种植体曲面断层片上显示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非常接近的患者,术前要拍摄锥形束CT,以明确牙根与窦底的位置关系。将微螺钉与骨面呈90°垂直植入,能够增加植入的安全性以及牵引的稳定性[1]。对于腭侧的植入,因腭大孔多位于第三磨牙腭侧或是第二、三磨牙之间,腭大神经从腭大孔穿出后从后向前、从外向内走行于距离牙龈边缘5~15 mm处[2],因此该研究中选择将腭侧种植体植入在第二磨牙的近中。
目前国内外的文献对于压低磨牙的适宜力值还没有明确的报道。Park等[3]报道使用1.962~2.943 N力可有效压低上颌磨牙,并且在根尖片或曲面断层片上未见牙根吸收。Yao等[4]使用弹力线圈施加1.472~1.962 N力也能有效压低磨牙,且发现过大的压入力值在牙齿压低过程中并不会加快牙齿的压低速度。还有报道[5]即刻加力不影响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故作者采取即刻加力0.981~1.962 N,结果磨牙明显压低,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且根尖未见明显吸收,牙齿无松动。
从头影测量结果可知,磨牙垂直向的压低有效,而在近远中向以及颊舌向虽有微量位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牙齿压低的过程中,个别牙齿出现舌倾,可能是由于磨牙颊侧两个根、腭侧独根受力不均造成的。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可知,伸长磨牙压低后的临床冠高度无明显变化,表明在正畸压力的作用下,随着伸长磨牙的根方移动,在牙槽嵴顶纤维的作用下牙槽嵴顶也跟着不断吸收降低,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生物学宽度始终保持不变。
[1]陈敏莹, 孔卫东, 胡湘权, 等. 上颌骨解剖特点与对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效果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3(48):9433
[2]Sujatha N, Manjunath KY, Balasubramanyam V. Variations of the location of the greater palatine foramina in dry human skulls[J]. Indian J Dent Res, 2005,16(3):99
[3]Park YC, Lee SY, Kim DH, et al. Intrusion of posterior teeth using mini-screw implant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3,123(6):690
[4]Yao CC, Wu CB, Wu HY, et al. Intrusion of the over-erupted upper left first and second molars by mini-implants with partial-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a case report[J]. Angle Orthod, 2004,74(4):550
[5]张月兰,余炜伟,崔淑霞,等. 正畸微植体支抗即刻负载后微值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