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评弹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13-11-21周玉芳

剧影月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书场书目听众

■周玉芳

谈评弹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周玉芳

评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是江南水乡孕育的一朵曲艺奇葩。它起源于山明水秀的苏州,流行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扎根于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谈起它的历史,若从明末清初算起,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这门富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艺术,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汇更迭,今天文化环境与过去相比,已大为不同,作为一门传统曲艺的苏州评弹的生存现状并不容我们盲目乐观。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主要反映为听众群体老化、演出市场缩水、书目陈旧、后继乏人等几点。面对这几点问题,我认为,在新的时代,要使历史悠久的评弹艺术焕发生机,并使其独特的魅力大放异彩,可以从以下几处着手。

第一,要照顾老听众,并通过推广社会艺术教育来增加新听众。首先,要更大力度地惠及老龄听众。由于当代苏州评弹的最主要听众群体是中老年人,所以,政府在落实“文化惠民”政策的时候,应当考虑这点现实,如补贴公益性的演出活动,引导“评弹发烧友”中的个体老板资助福利性的社区书场的开办,对于50岁以上的听众只收取象征性的票钱,从而留住这些忠实的听众,为老百姓提供一方“老有所乐”的文化休闲阵地的同时,也使得评弹艺术有了更厚实的生长土壤。其次,文化馆、群艺馆要面向全社会开设评弹艺术赏析、弹唱等课程,组织专场活动,尤其要启发新一代群众的兴趣,培训更多的业余学员;并且可以开设苏州方言的欣赏、学习等课程,发扬吴侬软语的艺术特色,从而促进评弹语言的传播、应用,使听书活动更充分地开展,普及原汁原味的说书艺术。

第二,要扩大书场规模,并建设评弹艺术馆。书场是评弹艺术最主要的演出场所,也是人民群众愉悦身心、学习交流的一方文化休闲场所。目前,由于传统曲艺的听众锐减,说书市场不景气,经营书场利润薄、收入低,处于无利可图、惨淡经营的态势。因此,大量书场无力扩充规模、更新设施,导致客源逐年流失,也无力支付给演员比较理想的报酬,请不来高水平的演员,也就吸引不了听众,如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要解决演出场所萎缩的问题,政府扶持书场建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发展新形式的书场,如:广播书场、电视书场、网络书场等,从而挖掘、拓宽评弹艺术的传播渠道;并且要改善乡村书场的条件,让评弹活跃在乡村书场。在这点上,苏州评弹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苏州市采取措施加强、扶持书场建设,投资翻建了现代化的新型书场,调动社会办书场的积极性,乡镇、街道及有条件的社区都建了书场。一批乡镇书场相继建成,如梅李、沙家浜、支塘、海虞、谢桥、董浜等乡镇书场和梦兰等乡村书场,又如张家港塘桥镇周巷、昆山千灯等地也都投资建起了一流的新农村书场。遍布各地的书场,为评弹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评弹艺术馆也兴建了起来,使评弹艺术得以更好地展示,如:常熟市于2005年新建了评弹艺术馆,其整体建筑风格和馆内设施布局在江浙沪一带堪称一流。

第三,要加强书目的整理工作,积累经典并推陈出新。在评弹艺术发展演进的道路上,一代代评弹艺术家的涌现,一派派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一批批优秀书目的创编分不开。所以,要抢救经典书目,把前辈流传下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书目传承下去,可以通过拜师学艺、观摩音像资料、实践与切磋技艺等方式,并注意做好对书目资料的发掘、搜集、保存、管理等工作。特别要强调的是不断推出新书目,可以是对原保留书目的改编、增补等加工提高,也可以是原创新书目。在书目的推陈出新上,要注意融入时代气息,创作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书目;还要注意宜唱耐听、雅俗共赏,不但艺人上口顺畅,广大听众也听得真切。

第四,要加紧培养专业人才,注重向老一辈艺人学习。陈云同志在谈到评弹艺术发展规律时曾高度概括为“出书,出人”两点,可见书目建设是基础,人才培养是本源。评弹艺术是一门口头文学艺术,其传授方式最主要的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在教学方式上相对主观,偏重于感性认识,名家收徒,培养嫡传弟子,一直是评弹艺术界的传统。直到1962年,在陈云同志的倡导下,苏州评弹学校得以创立,终于从根本上变革了评弹艺人的培养方法,教学体系更全面、更现代,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实际。因此,专业化的艺术教育是培养评弹人才的最佳方式。然而,由于专业化艺术教育体系中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不利于学员更新知识、开拓眼界、提高层次,更不利于这门艺术的学科建设,这就需要将评弹艺术与高等院校联合,推动客观的、理性的学科研究,以理论指导艺术实践,如增设选修课、开设本科班、编著评弹艺术的概论、教程等。当然了,如果能把现代式的院校系统培养与传统式的师徒相承两相融合、有机结合,则可以使评弹教育更提高一步。再者,艺人对于评弹艺术的亲身实践,是任何教学示范、理论指导无法取代的。从学艺角度上讲,就是要虚心求教,要善于观察、勤于操练、敏于感悟、精于琢磨,要深刻揣摩、领会“理、味、趣、细、技(奇)”这前辈总结的苏州评弹五字诀理论,尤其要发扬其以说表细腻见长的艺术特性。

总而言之,我们一方面要传承与保护古老的评弹艺术,另一方面要创新与发展独特的评弹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其生命力,迎接欣欣向荣的明天。

猜你喜欢

书场书目听众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扬州书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与发展前景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扬州评话书场的模式、运营形态及多重关系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