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评弹弹词唱腔杂谈

2013-11-21叶桦

剧影月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弹词曲调流派

■叶桦

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吴语区的用苏州话来表演的说唱艺术,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它以自己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海内外的爱好者。它历经三四百年的发展,至今流派纷呈,唱腔日臻完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苏州评弹俗称“说书”,它以说为主,尽管苏州弹词的唱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毕竟唱依附于说,是为书情服务的,所以它的曲调的基本特点是注重语言因素的讲唱性。评弹发展至今,书目繁多,弹词书目根据书性,演唱者的特点,成就了至今的二三十种流派唱腔。根据一种基本曲调,演唱多种内容,成为了弹词唱腔的基本特点。就是它的基本特征、基本风格不变,因内容感情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变化。例如:徐云志的徐调俗称糯米调,比较适合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但在开篇《潇湘夜雨》中,徐调同样唱出了林黛玉哀怨情感,这就是我们评弹演员行话叫“一曲百唱”。又如丽调开篇《新木兰辞》,从开始的时候,木兰为老父要从军而担忧纠结,到替父从军的豪迈气概,到最后的得胜回朝,“着我旧时裳”是的欢快喜悦,运用了同一流派唱腔——丽调,在同一首开篇中来演绎这一系列的感情变化,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这其实也是“一曲百唱”。这一曲是基本“书调”是作为不变的唱腔主干,而演员根据唱词的变化,运用很多多变的转腔、高低音的变化、以及抑扬顿挫、咬字、收放等技法,词变腔化,腔变意出,但又始终统一在不变的同一流派中。这“一曲多唱”的“一”和“多”的关系,也就是变与不变的结合,在不变中显示变化。这种唱是最强调语言因素的,这种唱最灵活,最能生动地塑造人物和交代故事。这是弹词唱腔中的讲唱性所在,因为它在叙事中发挥了曲调的表现力,运用在演出中又非常妥帖、吻合,最符合说书这一说唱艺术的特征,因而受群众的喜爱,经久不衰,生命力强大。这也是苏州弹词的明显特点和精髓。

流派唱腔的形成因素,有几个方面。

一.每一种流派唱腔,都以一种唱腔为主体,结合书情内容,个人表演的风格发展而成。一般都以一种主体唱腔,借鉴其他音乐素材,而不会是多种流派唱腔的混合。例如,蒋月泉的蒋调,是在周玉泉的“周调”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剧中的唱腔,特别是“京剧”唱腔,结合蒋月泉自己的说书风格,性格,气质,结合《玉蜻蜓》等所演出的书目特点发展而成。而不是“周调”和“马调”的混合。

二.弹词流派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必须谙熟这一艺术形式,具备登峰造极的深厚艺术功底,才能显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所以,评弹流派的创造,一定是在熟练掌握了说书艺术,掌握了弹词音乐的基本规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取得的艺术成果。就像弹词名家沈俭安、薛筱卿,依据自己的艺术特点,书情要求,发展了“马调”唱腔,形成了“沈薛调”,并形成了划时代的琵琶伴奏艺术。又如弹词名家徐云志,根据自己的艺术风格,嗓音特点,《三笑》的独特书性,创造了风格明显的流派——“徐调”。

三.评弹艺术之所以能够发展,并为人们喜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合情合理,弹词唱腔的发展一样也要符合这一要求,就是要从人物、书情出发。如果脱离了人物性格、书情书理,片面追求唱腔的花里胡哨,这只不过是哗众取宠,形式主义,或能取悦听众一时,但不可能长久,绝不会被听众承认,更不会形成弹词流派。

四.评弹的表演形式一般是以个体表演为主,后来发展有了双档,三个档,多个档,但是也以个人说唱、表演个体艺术为主。由于个人的经历、性格、气质、经验、修养以及所学书目的不同,哪怕是同一剧目,同一流派,个人的发挥也会有不同特色。例如:朱介生、朱慧珍、周云瑞、杨振雄同样所唱的“俞调”为什么风格迥异但又不离其宗,就是因为他们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有取有舍,才能同一“俞调”,演绎出不同的韵味。

综上所述,流派唱腔的形成都离不开上面几个特征。唱腔旋律大都是由简而繁,有朴素到复杂的。有人说,现在不可能发展流派,因为现有的流派唱腔已经发展得相当繁复,已臻完美,不可能像以前那种朴素的书调易于加工。但对有着深厚艺术造诣和鲜明艺术特征的演员来讲,也可以有繁到繁,繁中求变。例如:张鉴庭、徐丽仙,就在当时已经发展到相当繁复成熟、精细的“蒋调”流派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艺术特点,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唱腔“张调”和“丽调”。可以说,流派唱腔的发展,如果有了正确的方向,又有艺术修养、艺术抱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近年来没有新的流派唱腔的产生,一大原因是评弹工作者对评弹艺术的掌握功力不够有关的。弹词曲调是一种讲唱性的曲调,他特别强调唱词的语言因素,他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他随着评弹艺术的发展而发展。新的流派唱腔的形成,只有在不断提高评弹艺术,弹唱修养,结合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书目的基础上,并在正确的音乐理论的指导下,弹词唱腔音乐肯定会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猜你喜欢

弹词曲调流派
濒临消失的曲种——长沙弹词
Wake up, Bunny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布谷鸟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