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濒临消失的曲种——长沙弹词

2023-08-12熊智勇

炎黄地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弹词长沙研究

熊智勇

长沙弹词是湖南东北部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益阳等地。对其进行的搜集、整理以及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成果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现通过梳理其现有研究,回顾长沙弹词的研究史,了解其中的遗漏和不足。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与文化生态的变迁,长沙弹词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对其保护与传承的路径进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沙弹词俗称“唱讲”“评讲”,也有人称其为“道情”,是湖南东北部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益阳等地。用长沙方言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演奏形式常为一人自弹自唱,有时两人同台。除演奏月琴外还配有渔鼓,原统称弹词。1953年2月,当时湖南省极具代表性的弹词艺人舒三和、李青云等人共商,将这一曲种正式定名为“长沙弹词”。后经多方共同努力,长沙弹词于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弹词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古”“广”

“情”“谐”。“古”是指长沙弹词历史悠久,其脚本可追溯至唐代的变文,其唱词结构由说白与韵文组成,与现代长沙弹词的文学脚本基本相同,其形成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2),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长沙弹词的演唱脚本众多,题材范围较广,因此具有“广”的特征。“情”字体现在其主要内容都是以“情”为主线,围绕君臣情、亲情、爱情等进行讲述。长沙弹词以长沙方言为基础,大量运用本土俚语,使其演唱文本更加幽默诙谐,因此也具有“谐”的特征。

长沙弹词来源于民间,通常其表演者与创作者为同一个人。其辉煌的历史同长沙的茶楼文化密切相关,酒馆茶楼作为长沙弹词的主要演出场所之一,对其在长沙地区的流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之前,弹词表演艺人大多在市井街头以流动卖艺为生,且社会地位不高。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酒馆茶楼表演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是长沙弹词发展的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舒派、周派、廖派等流派。20世纪90年代之后,受多方面影响,长沙弹词逐渐衰落。

对于长沙弹词的搜集、整理以及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回顾新时期长沙弹词的研究史,梳理其现有研究成果,并了解其遗漏和不足,思考其出路,是研究长沙弹词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沙弹词研究做一综述。

长沙弹词曲本的搜集、整理和出版

对民间音乐曲谱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其成果可以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文本资料,其信度和效度也会直接影响科学研究的质量。长沙弹词的曲谱搜集、整理工作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全国性的民间音乐普查工作一同开展,出版了两部重要著作,分别是1987年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南卷(上、下)》,与1986年开始编撰,于1992年出版的《中国曲艺志·湖南卷》。这两部著作详细介绍了长沙弹词这一曲种,并记录了一定数量的唱腔、选段以及代表人物,这两部集全省文艺工作者之力的著作,就民间音乐集成的历史文献价值而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继两部文艺集成志书之后,也有一些对于开展研究来说较为重要的文本资料出版,如夏建平的《长沙弹词优秀作品选》,该选集搜集整理了长沙弹词近当代的35首优秀作品,为研究长沙弹词的唱词文学提供了基础。何寄华的《长沙弹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书籍,对长沙弹词的源流和发展、艺术特色、音乐特征、曲目、艺人、危机与保护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长沙弹词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长沙弹词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有对长沙弹词的概括、代表艺人以及音乐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从总体上对长沙弹词的现状及其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的研究。笔者在此拟参考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长沙弹词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分析,试图回答长沙弹词在不同领域研究的總体影响,以及分析对长沙弹词的研究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笔者以“长沙弹词”为主题进行索引,共索引出27篇文献,通过筛选,发现共有24篇文献符合条件,从统计结果来看,其研究成果近年来逐步增多,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侧面说明学界逐渐开始关注这个濒危的曲种。在24篇研究成果中,其总被引数共41次,总下载数达3937次。对于一个地方性曲种来说,关注度相对较高,这也说明这些文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将24篇文献分为“传承与发展研究”“相关艺人研究”“综合研究”和“其他研究”4类进行阐述。

从成果数量来看,关于长沙弹词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数量最多,共有七篇,各位学者针对长沙弹词这一曲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以宋爽等人的《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最具代表性,该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切实阐述了长沙弹词的现状,并思考了长沙弹词面临的困境,提出在保护方面长沙弹词存在“保存方式单一,传统资料记载有限”“宣传保护范围小,推广方式落后”以及“演出平台稀缺,演出机会少”等问题;在传承方面,存在“教学难度大,传承现状堪忧”“弹词内容缺乏时代特色,缺少吸引力”以及“以艺术价值为主,难以直接转换成商业价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数字化采集信息的方式,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为传承助力;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再创造;挖掘其经济价值等发展对策及建议。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地介绍了长沙弹词所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的建议也比较中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艺人研究”共有5篇,主要是围绕长沙弹词传承人——彭延昆的口述史、艺术表演的记录和报道。从被引数来看,以唐湘岳、谭鑫的《人生路上“道情”来——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代表性传承人彭延昆》最具代表性。彭延昆老先生作为长沙弹词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长沙弹词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曾整理出多部书籍和音像资料,先后收徒10余人,其中包括著名相声演员大兵。但可惜的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徒弟们大都没有从事长沙弹词这门艺术,2016年彭老先生去世后,仅剩其关门弟子张明星及其徒孙王志敏两人在坚持从事相关工作,同时这两人也是目前仅有的长沙弹词代表性传承人,由此可见,长沙弹词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所指的“综合研究”,是指那些蕴含较广的文献,大多具有一定的概述性。从引用数来看,以湖南师范大学雷济菁的硕士论文《长沙弹词唱腔研究》最具代表性,作者从长沙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概貌、长沙弹词的基本概貌、长沙弹词的唱腔研究、长沙弹词的文化内涵以及长沙弹词的可传承性与历史局限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不仅说明了长沙文化环境对长沙弹词的影响,还对长沙弹词的音乐形态与文化内涵作了深入的分析,对长沙弹词的传承问题也有考量,提出长沙弹词应“立足创新”进行发展,一方面丰富长沙弹词自身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对长沙弹词的理论创新,同时要重视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的协调发展。可以说,这篇学位论文对于研究长沙弹词极具参考价值,既有整体观,又对其唱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点面俱全。

第四类“其他研究”,该部分文献大多研究视角较为独到,既有比较研究,又有从社会学、表演艺术、音乐教育等方面开展的研究。例如华东师范大学许洁的《长沙弹词发展的音乐社会学简析》,该文基于社会音乐学的角度从茶楼文化、审美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长沙弹词盛衰的原因,其对长沙弹词的研究极具新意。

通过统计长沙弹词研究成果的笔者单位,可以看出长沙弹词的研究已形成以湖南师范大学为龙头,长沙市内各高校共同参与的研究氛围,这些高校为长沙弹词的研究贡献了学术力量。

长沙弹词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弹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其的搜集、整理工作从未停止,通过结合现代媒体技术,一大批长沙弹词曲谱资料与音视频得到保存,这对抢救与保护长沙弹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者深入研究长沙弹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现有的对长沙弹词进行研究的文章既有对音乐本体的研究,也有对其艺人及传承方面的研究。这些文章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长沙弹词及其相关内涵。而在梳理长沙弹词当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时,发现长沙弹词很大一部分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描述罗列层面,对其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多是泛泛而谈。针对长沙弹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数量有限的文献文本,笔者发现其尚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研究空间,研究方法也亟待更新,因此,后续研究应该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田野调查。对于民间音乐的研究,前期田野工作必不可少,只有积累大量的一手资料,才能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但通过梳理长沙弹词研究的相关文献文本,发现在研究方法上仍是以文献为主导,较少深入田野进行考察,导致内容大同小异。长沙弹词属于口头文学,是由唱词、音乐形态、表演者、听众以及社会文化语境共同形成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其所生成的文本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其功能、意义和价值多有不同,对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应重视田野考调查。

第二,注重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的结合。当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大融合的环境下,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长沙弹词原有的生存土壤和展演空间也发生了改变,那么弹词本身又将发生什么变化?文化部门与传承人又需要为长沙弹词的保护与传承做出怎样的努力?对于长沙弹词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我们梳理长沙弹词发展演变的历史,寻找其变化的规律,唯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关注跨学科研究。长沙弹词作为一门说唱艺术,是由说、唱、演、评、噱、学组成的,最后通过行为主体“人”表演出来,各部分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弹词这一实践活动。单从某一个学科出发很难整体把握这一实践活动,其需要结合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等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性研究。

保护与传承之思

学界对长沙弹词的研究需建立在“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基础上。目前,长沙弹词在传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表演人才缺失。现仍活跃于文艺舞台的弹词艺人仅剩张明星及王志敏两位市级非遗传承人。笔者认为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文化市场与“非遗”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疏导。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焕发长沙弹词音乐文化活力

长沙作为新一代网红旅游城市,近年来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期间更是人山人海,部分景区甚至需要出台限流政策以保证游客安全。游客的增多进一步带动了长沙经济的发展,如果利用好客流量,这将带动长沙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虽然长沙旅游业的发展也一直秉承着“文旅”融合的观念,但其主要是以“饮食文化”“网红文化”作为城市旅游招牌进行引流,如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等,较少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引流,然而,恰恰是各地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具特色的,因此相关文旅部门应重视起来,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促使二者互惠互利。

长沙弹词作为长沙市甚至湖南省的代表性曲种,极具地方特色,但目前其演出相对较少,仅活跃于“笑工厂”的舞台,与相声表演同台献技,且相对来说演出时长较短。“笑工厂”的观众多为湖南本地人,外省游客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其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这一点可以借鉴“德云社”的成功经验,利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打造自己的品牌,丰富其表演形式,从而吸引更多受众。受众增多之后,对表演人才的需求自然就也會增加,继而将进一步拓宽长沙弹词或曲艺的市场前景。从现状来看,长沙“笑工厂”在大兵的带领下,正在不断发展。

开展“非遗”进专业院校 培养后继表演人才

除企业自发培养优秀青年演员外,与高校开展合作也有利于培养长沙弹词表演人才。目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了“长沙弹词”非遗研究中心,由大兵担任中心主任,虽也有表演实践的课程,但还是以研究为主。笔者认为,长沙弹词表演人才的培养,可以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重点单位。该校戏曲表演专业为湖南花鼓戏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而长沙弹词在发展中也融入了湘剧、花鼓戏的一些唱腔,两者有共通之处。将长沙弹词作为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长沙弹词培养后继表演人才的一个不错选择,而这也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演员加入长沙弹词的保护与传承行列中。

在传承中,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拓市场,长沙弹词在表演形式上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如加入即兴表演的形式等,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吸引了一批年轻的观众。长沙“笑工厂”作为长沙弹词演出的主要阵地,通过其自身发展或许能带领长沙弹词迈向更高的台阶。从学术研究来看,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对长沙弹词的研究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弹词长沙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长沙之旅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民国时期通俗小说的弹词改编
我眼中的长沙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