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现代柳琴戏之服装创意
——以现代柳琴戏《鸭鸣湖畔》为例

2013-11-21杨军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柳琴湖畔创意设计

■杨军

漫谈现代柳琴戏之服装创意
——以现代柳琴戏《鸭鸣湖畔》为例

■杨军

戏曲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情境等。在中国戏曲中习称“行头”。服装作为戏剧中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在形式,目的在于塑造和突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加强剧中人物的个性表现,以“为人物传神抒情”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目标。本人现结合我团新近创作的大型现代柳琴戏 《鸭鸣湖畔》一剧,谈谈自己对于现代柳琴戏服装服饰的认识和理解。

大型现代柳琴戏《鸭鸣湖畔》是一部发生在当代微山湖畔一个村落里的故事,以现代农村生活为时代背景的一部现代题材的剧目。该剧讲述的是在当代,微山湖畔,一个名叫“崇儒”的村落,生活着孔、程、朱三姓的儒家后裔。因为老辈传下的规矩,借钱不打借条。丈夫朱广海罹难于一场大火,妻子程秀美贴出告示,决计偿还丈夫生前欠下的“无头债”。一本良心账面前,各种姿态纷呈。光棍汉孔有德因平时放荡不羁言语尖刻不招人待见,但朱广海却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毅然决然地帮助程秀美。于是,鸭鸣声声中两人开始了艰辛的还债历程。剧情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反映出传统文化与当代观念的冲突和切合,展现了一幅现代农村生活的和谐画卷。因此,整个剧本的创作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人物服装、舞台道具等方面都必须体现当今社会的时代要求,蕴含现时代的人文精神,策应大众的审美观点,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该剧人物服装的创意设计正是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而进行的。也正是由于人物服装的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得该剧中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鲜活生动,可以说人物服装对塑造剧中人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认为大型现代柳琴戏《鸭鸣湖畔》中人物服装的创意设计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一致性”:

一是人物服装的创意设计与表演艺术特色的一致性。戏曲服装作为舞台服装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其他舞台服装一样,同样要求遵循造型艺术法则,其造型原则跟所有表演服装相同,同样受到表演艺术样式、风格、流派总的风格的制约与支配,必须做到与表演艺术特色高度协调。戏曲服装除了上述这些共同的规律和特点外,主要强调自身所独有的、十分鲜明的独特之处——这是由戏曲服装内在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现代柳琴戏的服装创意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新出版的《江苏戏曲志柳琴戏志》关于柳琴戏的发展源头罗列了三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它源于苏北的太平歌与猎户腔。“太平歌”是农民在收获季节为抒发喜悦之情而创造的一种曲调;“猎户腔”则是当地的猎户在狩猎之余,据当地流行的民歌、号子等,结合当地的山川景色和自然音响,形成的一种曲调。从柳琴戏的发展源头可以看出,柳琴戏起源于民间,是一种贫民艺术,最早的柳琴戏多反映农村生活,后发展成为为庙会主唱的“会戏”、为富人家做寿或办喜事的"堂戏",以及请神敬鬼、烧香还愿的"愿戏"等多种形式。随着班社人员的增多,一些大型剧班开始出现,脚色行当也逐步完善。起初,柳琴戏是以“三小”角色(小生、小旦、小丑)表演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众审美情趣多样化的需求,后来逐步走向规范化,有了大生、小生、武生、小旦、青衣、彩旦、文丑、武丑、老丑、白脸、花脸等各种行当。柳琴戏开始进入舞台演出时期。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又把帝王将相搬上舞台。柳琴戏是在民间说唱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所以,这决定了它的表演程式总是以民间生活、民间生产的原形为载体;它的唱腔具有明快、委婉、粗犷、有力等鲜明的特点;它的服装风格简约、朴实、平民化、生活化。柳琴戏上演宫廷戏,仍然用民间化的模式进行“套改”,让帝王将相都入乡随俗,贴近生活。这种艺术处理,有悖成规,不符合逻辑,可是观众能够接受。而且在感情上拉近了帝王将相同平民百姓之间的距离。这是柳琴戏的一大奇观。现代柳琴戏《鸭鸣湖畔》人物服装的整体设计也始终没有脱离柳琴戏这一剧种总的服装流派一贯的风格,保持着民间化、简约化、色泽明快等特点。

二是人物服装的创意设计与大众审美情趣的一致性。我们说任何文艺作品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中尽管人们的审美观点存在差异,审美水平也高低不同,但大众对服装审美仍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比如:服装要适应季节变化;服装要与自己的年龄、性别相适应;服装要与自己的职业身份相适应;服装应适合自己的体型与肤色等等。剧中人物的着装风格从普遍的意义上应符合大众审美和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且剧中人物的服装风格是服装设计师审美思想的体现,它几乎不可能超越服装设计师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响,因为设计师的审美判断大多数情况下脱胎于其所处时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产生的占主导地位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思想,每个时代的设计师的作品,“吴带当风”般的飘逸也好,“曹衣出水”式的典雅也罢,无不带上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鸭鸣湖畔》是现代戏曲,反映的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因此剧中人物尤其是程秀美、孔有德的着装风格都有着当今人们服装的某些流行元素在内。如桔红、淡绿、粉红、彩条等鲜艳的色彩,体恤衫、休闲外套、套裙等时尚的款式以及大胆的服装色彩搭配,这些都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要求和服装的流行趋势。

同时,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的审美心理也在发生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微妙变化,及时地捕捉这种变化,对大众审美心理进行客观的审视与分析,是促进文艺作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文艺控制论的观点,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群体审美现象,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地针对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相应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才能日臻趋向完善,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人物服装的创意设计与人物特点的一致性。服装的创意设计要尽可能体现人的个性特点。服装是个性的外在表现之一,一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文化修养和生活理想等内在特点,总是有意无意地在穿着上表现出来。如茄克衫、运动装能体现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和随意潇洒的风度;中山装则能显示人的沉着庄重、老成稳健的个性。色彩鲜艳、款式多样、以图案点缀的童装,符合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色彩明快、款式新颖的服装,容易显示青年的朝气与活力;色彩淡雅、款式庄重的服装,符合中老年老成持重的特点。该剧主人公程秀美是一位寡妇,丈夫朱广海不幸死于火灾,第一次出现的她身穿淡绿色上衣,典雅、忧伤,又坦荡无欲。而此时的孔有德身着T恤出现,随性而自在,反映了他放荡不羁的人物形象。衣服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心灵或精神的外显,有时还是人的职业、阶层、地位等社会性的象征。村支书总是身披一件外套,正是向人们表明他的村领导身份,给人一种正气、严肃、庄重、说话掷地有声的印象。

四是人物服装的创意设计与时代特征的一致性。服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每一件服装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这件服装所处的时代的特征,反映出当时的科技水平,地理特征,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的缩影,也反映出民族、文化和个性的指标。服装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服装上判别与其有关的人文历史背景。可以说衣服是反映人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鲜明的标志。因此不同的时代其服装风格不同。同时每一种成熟的服装风格又具有其独特性和时代特征,清代的服装和明代的服装一眼就可以分得清楚。清代服装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充满大自然的风韵,同明代服装的儒雅严谨特色迥然不同。同样,中国服装和日本服装,汉族服装和少数民族服装,张肇达的服装和皮尔.卡丹的服装都能区分开来,说明他们各具特色。中国人服装的发展变迁不光是一种时代更替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一部心灵演化史。远的不说,只说近几十年服装的变化便与政治气候与人们的精神密切相关。文革中举国一律的单调样式和色泽,恰如其分地书写表露出那个年代的沉闷压抑。因而如今满街的新奇服装不光是对过去那个时代的一种反动,更是人们精神解放个性勃发的一种凸现。服装已成为反映社会文化特征的典型表达方式,每一种服装都体现了特定的文化因素。《鸭鸣湖畔》写的是发生在现代农村中的一个故事,剧中所有人物的服装风格都统一在当今社会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同时由于现在是一个个性化时代,所有人物的穿着又各不相同,反映了当今社会崇尚个性化、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总之,《鸭鸣湖畔》一剧的服装创意,既体现了服装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剧中所有人物的服装尤其是程秀美、孔有德、朱广同、朱荣甫等主要人物,都统一在一个比较和谐的色彩之中,预示着该剧故事的圆满结局,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美好画面。

参考书目:

1、《传统戏曲服装简述:穿戴规制》:山西戏曲网

2、《江苏戏曲志柳琴戏志》

3、《论大运河文化与柳琴戏》:山东泰山网枣庄峄城分站

猜你喜欢

柳琴湖畔创意设计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五粮液 国将·包装容器创意设计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诚诚&嘟嘟成都生活
破解湖畔“密”语
破解湖畔“密语”
临沂地区柳琴戏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承研究*
湖畔野炊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