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工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现状调查

2013-11-20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年龄段高脂血症教职工

郝 珊

(肇庆学院 校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也日渐增强,针对特殊人群的疾病与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找寻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途径已成为目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高校教职工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特殊群体,他们对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其健康状况予以关注,研究其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和致病危险因素,积极寻求解决之策,对提高该群体整体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本次研究选择的时间段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研究对象为几所高校的1 268名教职工,在分析临床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几类慢性病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1 268例,其中男性656例,女性612例,年龄在40~64岁,平均年龄50.4±2.1岁.笔者对研究对象的体质量、身高、血压水平等指标通过体检和问卷等方式展开调查,按常规方法对相关指标加以测量.

1.2 研究方法

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以体检和问卷方式调查相关内容.使用经计量认证的测量工具对受检者的体质量、身高、血压等进行测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舒张压≥12 kPa或(和)收缩压≥18.7 kPa,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也包括在内.我国成人的肥胖标准:BMI=体质量/身高2(体质量,kg;身高,m),BMI≥24属超重,BMI≥28为肥胖.嘱受检者验血前12 h隔夜禁食,抽取前臂静脉血3mL备检,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采用过氧化酶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直接法测定.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1.70mmol/L和血清总胆固醇>5.20mmol/L为高脂血症.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例计入糖尿病档案,由专人核查后录入计算机中存档.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对收录的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教职工慢性病情况分析

在1 268例研究对象中,40~44岁年龄段的男性99人,女性72人;45~49岁年龄段的男性83人,女性69人;50~54岁年龄段的男性206人,女性176人;55~59岁年龄段的男性198人,女性213人;60~64岁年龄段的男性70人,女性82人.糖尿病患者53例,占总人数的4.2%;超重者543例,占总人数的42.8%;高脂血症患者254例,占总人数的20.0%;高血压患者257例,占总人数的20.3%;肥胖症患者196例,占总人数的15.5%.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女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及女性肥胖、超重率均呈增高趋势.而55岁以前的男性,肥胖和超重人数随年龄增长也呈上升趋势,大于55岁者则渐趋下降.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在男性人群中的变化趋势与上述情况类似.女性糖尿病高发年龄段为50~54岁,患病率最低的年龄段在40~44岁,其他年龄段无差异;男性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在60~64岁,患病率最低的年龄段在40~44岁,其他年龄段无差异.糖尿病和高血压无性别差异,其他慢性病的患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慢性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2.2 体重指数与慢性病的相关性

BMI<18.5的人群中,男性135例,女性118例;BMI在18.5~23.8的人群中,男性310例,女性273例;BMI在24.0~27.9的人群中,男性109例,女性133例;BMI>28.0的人群中,男性102例,女性88例.不同BMI人群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受检人群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随BMI增高而上升,女性高血压病的升高幅度高于男性,男性高脂血症的升高幅度高于女性,而BMI与糖尿病的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肥胖、超重或消瘦的教职工,其糖尿病患病率均比标准体重指数的人群高,见表2.

表2 不同BMI水平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病人数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检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3%,而血压升高是诸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教职工注意控制体重为防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男性教职工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参加体育锻炼、限酒禁烟、坚持低盐饮食等.本研究对象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教职工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高有关,血脂水平较高增加了糖尿病的高发风险,体型匀称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较低.在该病种的防控工作中,除需重视肥胖与超重人群的体重控制问题外,消瘦的人群也存在一定的患病风险,因此保持正常健康的体形对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3-4].

LDL-C和TC增高为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控制,极易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这一点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5].本次调查中,约有一半人体质量超标,肥胖率占总人数的15.5%.肥胖者的脂肪细胞增殖肥大且数目明显增多,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胰岛素受体数目在肥大的脂肪细胞表面相对减少,诱导胰岛素抵抗,这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体质量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同一年龄段人群中,男性肥胖和超重高于女性,这与男性饮食缺乏控制、运动不足及喜食高热量食物有关.肥胖、超重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因此在同一年龄段,肥胖和两性超重的差异性导致高脂血症存在性别差异.经对BMI分层研究显示,几种慢性病患者的体重在同一BMI水平上,无明显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现状应得到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肥胖、超重本身即为慢性病,而且肥胖还会对其他慢性病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维持正常体质量是防治慢性病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在医务人员的协同配合下,对教职工加强合理搭配膳食的指导,在保证营养充分供给的前提下,让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减少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应对心脏病加以预防.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对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加强关注,定期安排其进行体检,对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和完善的健康教育,将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相结合;对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降低临床死亡率.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校职工的慢性病普查,认真分析其预期危险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助于降低因疾病突发导致的不良事件率,这对防病治病及改善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何玮,王蕴佳,邱晓蔚.某高校904例离退休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81-82.

[2]戴碧茹.社区健康管理与慢性病控制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9):25-26.

[3]林中,潘建清.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J].健康管理,2012(9):9.

[4]邢玉娥.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现患研究及干预措施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6):1 115-1 116.

[5]潘馨,孙继红.高校教职工常见慢性病及其预防——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10年的健康体检为案例的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26(5):77-79.

猜你喜欢

年龄段高脂血症教职工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