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七星岩大戟科植物及其造景特点

2013-11-20张爱芳崔铁成陈丽晖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乌桕景区植物

张爱芳,崔铁成,陈丽晖

(肇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为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常含有乳状汁.大戟科共约300属,计有8 000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为其主产地.我国约有66属、360余种大戟科植物,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1].

大戟科植物中富含重要的观赏、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以往对其研究主要涉及分类、生态、药用等方面,但有关七星岩大戟科植物及其园林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对于充分利用大戟科植物的观赏特性造景,不断提高七星岩景观的建设水平、层次和品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七星岩的自然概况

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边约4 km处,居北纬23°10′,东经112°34′.七星岩属石灰岩峰林带,岩峰海拔标高124m.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风景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年均气温21.6℃,夏日最高月均气温28.9℃,冬日最低月均气温为13.4℃,是一个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七星岩1982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占地面积8.23 km2.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境[2-4].

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七星岩景区内的大戟科植物.

2)调查用具.调查用具有放大镜、照相机、剪刀、记录卡、工具尺、记录本、标本登记表、七星岩景区导游图等.

3)调查方法.笔者采用路线法和观察法对七星岩大戟科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从2005年9月—2010年11月调查了数次,从东、南、西、北4个景区(东景区包括石室岩、玉屏岩、阆风岩附近所属路段;南景区包括湖心亭、水月宫、荫梓亭附近所属路段;西景区包括仙掌岩、松涛宾馆、蟾蜍岩和天柱岩附近所属路段;北景区包括阿坡岩、陶陶乐园和双源洞附近所属路段),逐个景区按调查表记录植物名称、生长习性及其园林配置方式等.必要时对植物进行编号并将其作为长期观察对象,拍摄其照片,并采集回实物加以鉴定.

3 七星岩大戟科植物及其园林特性

经调查研究,大戟科植物在七星岩的分布比较广泛,从东到西、由南到北都能见到其身影,共有11属、14种.主要属种为乌桕属、变叶木属、铁苋菜属、土沉香属等.其中,性状为灌木的植物最多,其次为乔木,草本植物仅有1种(见表1).

表1 七星岩大戟科植物的种类组成

3.1 乌桕属Sapium Jacq.

乌桕属约100种,产自温带和热带地区[5]280.中国约有乌桕属植物10种,七星岩内有该属植物1种,在东景区和南景区都有分布(见表2).乌桕也称油仔树,为落叶乔木,树冠呈圆球形.七星岩中的乌桕约在6—7月开花,穗状花序顶生,花小并呈黄绿色.调查中发现生长在岩石下的乌桕长势不好,因为乌桕是阳性树种,阴暗潮湿处不利于其生长.七星岩中的乌桕以散生为主,多见于堤岸两边.乌桕秋季叶呈深红、紫红或杏黄色,娇艳夺目,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观;待落叶后树上挂满白色种子,远看就像一朵朵雪花,为七星岩增添不少冬日的味道,难怪古人有“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的诗句.桕树的树冠整齐、叶形秀丽,与七星岩中的湖水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韵味.乌桕树干纵裂,给人苍劲有力之感,它也因此常常成为中国画中的绘画对象.因为乌桕生长健壮且寿命长,能经受自然灾害,而且该树木中不含毒素,不会脱落带污染性的花果,因而是一种很好的绿化树种,可作为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七星岩中应多用乌桕林等营造季相景观,并适当配以常绿林木,这样既可衬托色叶,也可防止因叶落林空呈现寂寞景况.

3.2 油桐属Aleurites Forst.

油桐属共5种,产自亚洲南部及太平洋诸岛[5]273.中国有2种油桐属植物,其中1种为引入树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七星岩有1种油桐树,在东景区和西景区均有分布(见表2).石栗A.moluccana(L.)Willd为常绿乔木,七星岩中的石栗花花期约在春夏间,所开的花为白色小花[6].七星岩常年阳光充足,生长在其中的石栗长势很好,树形高大,树冠浓密.

七星岩中石栗的配植方式多为孤植和列植.在七星岩游览公司职工食堂对面的路上双行式地列植着30多棵石栗,这些植株给人以整齐壮观的艺术感受,有深远和节奏感;又因其树冠近似圆锥状塔形,遮荫效果也很好.石栗在春末夏初生出大量灰白色新叶,远看就像开满白色的小花,绿白相间,给人以新鲜柔和之感.

3.3 蝴蝶果属Cleidiocarpon Airy Shaw

七星岩有1种蝴蝶果属植物,分布在西景区领事林中(见表2).蝴蝶果为常绿乔木,七星岩温暖多湿的气候非常适合蝴蝶果的生长.七星岩中种植的蝴蝶果只有3株,其枝叶浓密、树姿挺拔,是绿化的好树种;但因蝴蝶果的抗风能力较差,故不适宜种植在风大的堤边.

3.4 变叶木属Codiaeum A.Juss.

变叶木属约有6种,产自马来西亚、澳洲和玻里尼西亚[5]275.七星岩有1种该属植物,在东、南、西、北4个景区均有分布(见表2).变叶木也称洒金榕,为常绿灌木,其叶片为绿色或杂以白色、黄色、红色斑纹.在七星岩温暖多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下,变叶木生长得特别好.七星岩中栽种的变叶木品种如下:1)戟形变叶木,叶大色艳;2)红心变叶木,叶黄色,老叶中心红色;3)黄斑变叶木,叶狭披针形,有乳黄色斑;4)皱叶变叶木,又名螺旋叶变叶木,叶面呈起伏波浪状或全叶左右扭曲.

变叶木为重要的观叶植物,品种达百种以上,叶色、叶形千姿百态.七星岩中的变叶木在4个景区均有分布,栽种面积最大且数量居该科之首,其配植方式主要为丛植和聚植.在七星岩东门检票口前,黄斑变叶木与苏铁配植在一起,错落有致,中间立的3面红旗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七星岩中的变叶木还多与假连翘配植在一起,这样既能展示出变叶木和假连翘的个性特征,又能使这些个性特征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而产生整体美,形成特定的景观.

七星岩东门通往国际青年旅馆路段栽种的变叶木很多都枯萎了;在儿童公园附近几株紧挨着的变叶木中的一株,叶子已经全掉光,经仔细观察得知,该植株感染了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其观赏价值.七星岩管理人员日常应注意植物的生长情况,加强日常管理,从生物、化学等多方面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5 土沉香属Excoecaria L.

土沉香属约30种,产自热带地区,亚洲、非洲和澳洲均有该属种[5]281.七星岩有1种土沉香属植物,在东、北2个景区都有分布(见表2).红背桂也称青紫木,为常绿灌木.其叶为对生,叶面鲜绿而有光泽,叶背呈浓郁的紫红色,为主要的观赏部位.七星岩中的红背桂的花期约在6—8月,其花较小.其配植方式主要为丛植、聚植和群植,多见于林下木和绿篱.因其主要观赏部位为紫红的叶背,故在园林种植中其植株应高于一般人的视线,这样才能观赏到叶背鲜艳的色彩.在七星岩的中心桥附近,桥两边的红背桂都与乔木蒲桃、水翁配植在一起,错落有致,给人以对称美.植株两旁配以蔚蓝而沉静的湖水,游人在此长廊游览会心旷神怡.此外,由于红背桂具有畏强光直射的特性,在其上面配植枝叶浓密的蒲桃,从园林绿化角度看这种设计是恰当的,达到了园林树种种植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6 铁苋菜属Acalypha L.

铁苋菜属约400种,分布在两半球的热带地域[5]277.七星岩仅见有1种铁苋菜属植物,在东、南2个景区均有分布(见表2).红桑为常绿灌木,它是较典型的热带树种.其叶形如桑叶,边缘有锯齿,呈紫红色,间有古铜色.七星岩中红桑的花期约在7—12月.在七星岩温暖多湿、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下,红桑生长得特别好.红桑为著名的观叶植物,七星岩中该物种多用于花坛中的镶边、图案布景及路旁彩篱.在绿色世界中,红桑以常年红叶展景,红绿相间,为七星岩增添不少色彩.又因红色吉利,新春期间可在景区中多种植红桑,会给游人喜气洋洋的气氛.另外,红桑枝条丛密、冠形饱满,可修整为圆球形、长椭圆形或矮化铺地为半圆形,古朴凝重,端庄典雅,会深受游客的喜爱.

3.7 红雀珊瑚属Pedilanthus Neck.Ex Poit.

七星岩有1种红雀珊瑚属植物,在东、南、西3个景区均有分布(见表2).红雀珊瑚又名大银龙,也称作洋珊瑚或拖鞋花.该物种的茎呈绿色肉质状,常生长成Z字形,颇为奇特,且其叶色较美观.七星岩中红雀珊瑚的花期在夏季与秋季之间.红雀珊瑚适合在七星岩中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由于红雀珊瑚怕风吹,故它多被种植在风小的景区中,这样种植较为科学和合理.南门入口处附近的红雀珊瑚与红桑聚植在一起,红绿相间,各显其美.在夏季与秋季期间,其总苞鲜红色,形似小鸟的头冠,美丽秀雅,为七星岩增添许多生机.

3.8 土蜜树属Bridelia Willd.

土蜜树属约60种,产自热带地区,亚洲和非洲均有该物种[5]263.七星岩有1种,在东、南、北3个景区均有分布(见表2).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Bl.又名逼迫子,为常绿小乔木.其在七星岩中的花期约在9月,果期在冬季,核果近圆球形.由于七星岩中的土蜜树多是野生,缺乏规则种植而比较凌乱,因而园林价值无法体现出来.鉴于其树形美观且分枝较低,七星岩管理区宜多种植该树种,特别要在沟边、荒地和路边种植,该物种不但能起到覆盖地面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3.9 算盘子属Glochidion J.R.et G.Forst.

算盘子属约170种,产自热带地区,亚洲、玻里尼西亚和澳洲均有该物种.七星岩有1种算盘子属植物,分布在西景区(见表2).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Linn.)Hutch为落叶灌木,其在七星岩里多野生在阳坡丛林中,花期约在5—6月.

3.10 大戟属Euphorbia L.

大戟属约100种,主产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域.七星岩有3种大戟属植物,其中:铁海棠在东、南、西、北4个景区均有分布;一品红分布在北景区;龙骨则分布在东景区(见表2).

1)铁海棠Euphorbia miliiCh.Des Moulins.铁海棠也称麒麟刺或麒麟花,为多刺直立或攀援状灌木.七星岩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为铁海棠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其长势良好.

七星岩中铁海棠的花期约为3—12月.铁海棠的花很小,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它的花,而是杯状花朵下两片宽卵形的鲜红色的苞.其苞非常耀眼美丽,外形类似梅花,故称虎刺梅.远看就像无数的红蝴蝶在绿色的海洋中翩翩起舞,似入仙境,令游客赞叹不已.

2)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Willd.一品红也称圣诞花、老来娇、象牙红和猩猩木,性状为落叶灌木.七星岩中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一品红的生长.一品红的花期为11月至次年3月.花序下披针形的苞叶,有红、黄、白等色,披针形的苞叶为主要观赏部位.

一品红花色艳丽,但每枝花并非由花辨组成,而是由10多块苞片围合,中间带有花蕊的绿粒才是真正的小花.一品红多在圣诞节、元旦、春节时开放,渲染出灿烂而热烈的氛围.瑞典有位艺术家形容这种花犹如拿破仑出征的红缨,象征着挑战、突破和胜利.每当七星岩步入寒冬季节,在百花凋谢之际,一品红那红艳艳的苞片在绿叶的层层衬托下,远看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近看却是红艳一片,十分炫人眼目,引人入胜.

3)龙骨Eaphorbia trigona.龙骨为多分枝的灌木.七星岩中儿童公园里种植有几株龙骨,它们与假连翘、勒杜鹃配植在一起.龙骨枝体呈蓝绿色,叶片似鱼鳞,在阳光照射下会闪闪发光.建议在七星岩空地处多栽植些龙骨,或采用龙骨做篱笆,它既可用作绿色屏障,又可以美化庭院.

3.11 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

叶下珠属约500种,产自全球温带地域[5]264.七星岩有2种叶下珠属植物.东景区有叶下珠分布;龙眼睛则分布在南景区(见表2).

1)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L.叶下珠为1年生草本植物,多野生在路旁和山坡上.因其在七星岩中以野生为主,故数量不多.在七星岩景区空地上宜多栽种叶下珠,以起到覆盖地面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并美化环境.

2)龙眼睛Phyllanthus reticulatusPoir.龙眼睛又名烂头砵,其为攀援状半落叶、半灌木植物,该物种在七星岩中多见于荒地、荒林和路旁草地.七星岩中的龙眼睛与旁边风化的岩石融合为一体,灰白的岩石搭配翠绿的叶片,显得相得益彰.景区内游客多的地方未发现该物种,应在空地上多栽种一些龙眼睛.

4 七星岩大戟科植物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为方便调查、记录和数据统计,笔者将七星岩分为东、南、西、北4个景区,这4个景区分布的大戟科植物分别为10、7、6、5种(见表2).其中,变叶木和铁海棠在七星岩4个景区均有分布,数量最多的则为变叶木和红背桂等观叶植物.

表2 七星岩大戟科植物的分布状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七星岩大戟科植物共有11属、14种,它们在七星岩中主要用作独赏树、行道树、庭荫树和观叶树等.东景区分布的大戟科植物种数较南景区、西景区和北景区多,大戟科植物对七星岩景区环境的美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变叶木、红桑、红背桂、乌桕和石栗等多种植物,在七星岩中所形成的园林景观深受游客的赞赏.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南门处的变叶木已枯萎,东门往国际青年旅馆路段栽种的变叶木也有很多已枯萎,这可能与移植技术有关,也可能因为大戟科与其他树种及周围气候条件配置设计得不合理,因此,种植时要注意考虑植物配置中的群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原则[7].

5.2 建议

七星岩是游览观光的重点开发区,大戟科植物对促进肇庆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振兴肇庆地方经济等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七星岩景区时(除岩上)没有发现秋枫、肥牛木、巴豆等树木,这些树种的树形美观,应将其开发为独赏树或行道树;应配置“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如采取“蝴蝶果-变叶木-叶下珠”配置.另外,还应开发龙骨、叶下珠、龙眼睛等为地被植物,这些植物既可以覆盖地面,又可以提高绿地面积.采用多种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将七星岩建设成景色更加优美、秀丽具有岭南山水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513-519.

[2]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肇庆市志: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590.

[3]羲汉.中华世纪游[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174-175.

[4]张云岭.浅谈肇庆与星湖的规划建设[J].广东园林,1999,21(2):7-8.

[5]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258-284.

[6]陈植.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215-216.

[7]徐永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的生态学原则[J].广东园林,1997,19(4):8-11.

猜你喜欢

乌桕景区植物
乌桕赤于枫
乌桕果
山乌桕苗木培育技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哦,不怕,不怕
山乌桕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