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2013-11-20万秋英宋丽君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护理部湖北恩施44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8期
关键词:慢性病生命水平

万秋英 宋丽君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护理部,湖北 恩施 445000)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躯体、精神和社会活动方面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躯体功能、耐受性等明显降低,患病率低、患病时间长且不易恢复、依赖性增强等〔1,2〕。研究发现,大约有80%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且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问题,因此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家属及社会都有关键的影响〔3〕。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的关键因素,为临床医疗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并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85〔平均(71.4±9.6)〕岁。其中男 65例(55.6%),女 52例(44.4%)。纳入标准为:(1)年龄>60岁,意识清楚且自愿配合的患者。(2)排除精神病及有意识但不愿意配合的患者。(3)根据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1.2 方法 在调查前取得患者或者其家属的同意,由受过专业培训且经验丰富的医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一对一的询问、记录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情况、婚姻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生命质量评价:采取美国健康测量表(SF-36)的标准化中文版进行测定,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36个项目。其中8个维度包括: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在调查过程中包括36个问题,通过公式换算各维度得分并转换为0~100分的得分范围,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并且根据得分高低将患者生命质量分为三个等级:高、中、低等水平〔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 11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高等水平39例(33.3%),中等水平72例(61.5%),低等水平6例(5.2%)。

60~69岁患者处于高等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70~70岁和80~85岁患者,80~85岁患者处于低等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60~69岁和70~79岁患者;另外,男性患者处于高等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处于低等水平的患者明显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性别和年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n(%)〕

2.2 经济收入和婚姻状况分析 收入<1 000元的患者处于高等水平的比例明显低于收入1 000~2 000元和>2 000元的患者,且处于低等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收入>1 000元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已婚患者相比,丧偶患者处于高等水平比例明显降低,处于低等水平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经济收入和婚姻状况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n(%)〕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年人群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患群,其病情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都带来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因为患者在婚姻中得到的亲情及夫妻间的扶持、经济收入等影响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承受能力,年龄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病情认知能力,社会地位使其感受到被尊重的程度影响其心理活动等,均是导致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5〕。(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及功能代偿能力衰退,且机体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减弱,使得患者生活功能及躯体健康情况均明显降低。同时由于年龄的增长,患者与社会接触机会变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明显降低,加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少、不易康复等特点,长期会导致患者引发焦虑、孤独、抑郁等严重不良情绪,从而使得生命质量严重降低〔6〕。(2)由于和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较敏感、脆弱,自尊心比较强,同时容易接受暗示,使得其心理状态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生命质量〔7〕。(3)经济收入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持,患者在治疗或者恢复过程中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对于收入特别低或者无收入的老年患者,甚至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而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住宿条件、营养补给及完善的治疗等。同时,由于很多老年患者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加之我国养老制度及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为患者及其家属增加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从而不利于生命质量的提高〔8〕。另外,研究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生命质量也相对较高,其可能原因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其经济状况比较好,其对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较高,且在看待问题、娱乐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比较广泛,对环境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丧偶或者未婚的老年患者长时间独居,且社会活动少,来自家人及社会上的情感交流和关心都很少,长时间的孤寂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绝望等负面不良情绪,从而引发多种生理及心理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9〕。

因此,作为医疗护理工作者,应该加强和重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卫生工作。鼓励患者增加与亲人和朋友的交流,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另外,并对其生命质量给予正确的评估,积极应对改善患者心理健康,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 汪爱民,尹 红.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57-8.

2 张晓莉,代中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四川医学,2005;26(8):916-7.

3 谢 萍,王 玲,伊晓红.老年慢性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学,2011;41(2):164-7.

4 薛伟杰.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2):26-7.

5 刘彩华,王月琴.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农垦医学,2011;33(3):252-4.

6 刘文织.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与日常生活能力及疾病影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32-5.

7 梅锦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85-7.

8 王卫华,卢祖洵.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医学与社会,2005;18(7):8-10.

9 任树生,金国健.防治老年慢性病,促进健康老龄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97-9.

猜你喜欢

慢性病生命水平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张水平作品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