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血压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剂量关系

2013-11-20刘季影葛庆达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危险性心血管病心血管

刘季影 葛庆达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心肌梗死(MI)属于遗传与外环境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多原因疾病,各种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高血压已经被认可为MI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压是预防冠心病的首要任务。我国11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作为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根据危险强度高血压位列第一〔1,2〕,然而不同水平血压导致MI的危险性程度尚未达成共识。关于老年人不同血压水平对MI的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多因素分析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研究不同血压水平发生MI的危险,为进一步研究血压与MI的量化关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MI组:为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底我院心血管内科共收治新发或复发MI 450例,其中男239例,女211例,年龄均≥60岁,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问卷调查。(2)对照组:其他科室收集的非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或家属共450名,性别与病人相同,年龄与病人上下不超过5岁,年龄均≥60岁。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脉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中不均衡的因素有:职业、饮酒情况、吸烟情况、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见表1。

1.2 方法 制定课题计划,统一制定标准,培训调查员,采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MI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调查由心血管内科的在读研究生及实习医生完成。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生活习惯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脂四项、血糖、肝功、肾功等指标,病例直接用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照组按照所需进行免费配套体检。高血压定义参照文献〔3〕。

表1 不同变量在两组中的均衡性检验(n,n=450)

1.3 统计学方法 用SAS9.1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趋势性比较用趋势χ2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及进行哑变量分析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血压水平发生MI危险性比较的单因素分析 以正常血压组人群为对照,随着血压水平的提高,OR值随之增大(χ2CMH=150.20,P <0.000 1)。见表2。

表2 不同血压组中MI发病危险性比较的单因素分析(n=450)

表3 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 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量效关系 将表1中均衡性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职业、饮酒、吸烟、BMI、WHR、TG、LDL-3)以及从流行病学专业角度应该考虑的心血管疾病的混杂因素(年龄、血糖、经济收入等)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MI(1=是,0=否)作为应变量,放入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其他各混杂因素后,老年人发生MI的危险性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高。

以正常血压组为对照组,通过定义哑变量(为Hypa为正常高值血压,Hypb为Ⅰ级高血压,Hypc为Ⅱ级高血压,Hypd为Ⅲ级高血压)可以发现,正常高值血压组和Ⅰ级高血压组发生MI的危险性与正常血压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Ⅱ级高血压、Ⅲ级高血压组老年人发生MI的危险性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均P<0.05),而与之相对应的OR值也是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疾病,高血压是冠心病发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再次证明高血压是MI的危险因素,尤其是Ⅱ级、Ⅲ级高血压组老年人发生MI的危险性略大于日本学者的研究数据〔4〕。

CMCS研究资料〔5,6〕发现,血压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血管疾病时间发病危险的有效标志,收缩压≥180 mmHg与<120 mmHg的人群相比,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增高21倍,冠心病增高7倍,与本研究结果接近。Framingham调查认为,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连续、逐步升高趋势〔7〕。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结论基本一致〔8〕。BMI、TC在两组的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因素分析中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国内其他多项研究中均报道BMI、TC升高是MI的重要的危险因素〔9,10〕。

1 王 薇,赵 冬,孙佳艺,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33-7.

2 杜福昌,王海燕,朱 杰,等.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病差异的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16-9.

3 刘力生,王 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4 Kato J,Aihara A,Kikuya M,et al.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 in Japanese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 Res,2001;24(1):3-11.

5 吴兆芳,姚崇华,赵 冬,等.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11.

6 刘 静,赵 冬,王 薇,等.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与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结果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167-72.

7 顾复生.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4-6.

8 谢 梦,罗 荣.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26(3):266-8.

9 赵连成,周北凡,武阳丰,等.体重指数与死亡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24-7.

10 岳 寒,顾东风,吴锡桂,等.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男工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1):43-6.

猜你喜欢

危险性心血管病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